从“港版颜色革命”前溯美国发动世界颜色革命战争史(六)
科索沃战争中的《革命蓝图》:走狗的走狗遍地“走”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立即开始全面征服世界的进程。
一边,美国第一战略军种(常备军)出动,开始海湾战争,夺占世界性战略要地;另一边,第二战略军种(中情局)出动,对中东、中亚各国进行战略渗透,实施大面积西化。两大军种一明一暗,或席卷或横扫。于是,世界看到一场接一场高科技战争的同时,也看到一场又一场颜色革命。有时则是二者一起上演。
在考察了苏联解体之后,1993年吉恩.夏普推出《从独裁到民主——解放的思想基础》,同时开始接纳、培训世界各地的颜色革命旗手。其所在的哈佛爱因斯坦研究所,也逐步成为颜色革命国际联盟总部。
1998年10月,美国中情局进入了南联盟科索沃地区。当时,在欧安会的名目下组建了一个停火观察员小组前往科索沃,进行所谓的和平调查。实际上其中美国使团的很多成员是中情局成员,或与中情局关系密切的人员。他们利用了这次机会,成功的和科索沃的阿族非法武装建立了联系,并秘密向后者转交了有关南联盟军队和警察的战略情报。
反对派的煽动和颠覆举动引发南联盟动用国家力量予以平息,但美国立即召集新八国联军,对南联盟政府和军队连续进行两个多月的战略轰炸。美国准备干掉欧洲最后一个社会主义据点的意图暴露。一种里应外合,谋杀别国的战争样式,鲜血淋漓地展现在21世纪“门前”。
1999年的这场欧洲大战,中国战略界主要关注的是还是其军事特点,因为此时中国军队正在提出跨越式发展的口号,信息化战争的概念响彻云霄。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人关注的还是这场战争呈现的“零伤亡”和空中力量的决定性作用等特点。
俄罗斯军事理论家斯利普琴科来华讲学,提出的一些新见解基本上也是局限于技术性的纯军事领域。美国隐藏在这场战争背后的另一只手,过了几年才被发现。
但是,读读塞尔维亚人斯尔加.波波维奇和美国人马修.米勒合写的《革命蓝图》,就会看到吉恩.夏普的影子。斯尔加.波波维奇曾在纽约大学、哈佛肯尼迪学院等大学任教。是塞尔维亚的“政治活动家”,“应用非暴力行动和策略中心”执行理事,以推翻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为目标的学生运动组织“奥特波!”的领导人。
尽人皆知,南联盟和米洛舍维奇没有败于美国和北约的轰炸,但却被“奥特波!”们击败了。在单靠“第五纵队”无法颠覆该政权的情况下,美国于1999年的3月23日,在北约的框架下,以科索沃发生人道主义危机为理由发起了科索沃战争。而前述欧安会的停火观察员小组则直到战争爆发前一周才离开科索沃。中情局的相关人员临行前又将卫星电话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重要通讯设备给了阿族武装部队,为日后联军的空袭提供了地面引导。
战争结束后,当各方以为事情已经告一段落而放松警惕的时候,好戏其实才刚刚开场。美国及西方情报机构花费巨额资金收买了大量的南联盟军队、反对党和媒体,通过美国第二中情局——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美国在1999年和2000年两年时间里资助塞尔维亚反对派4100万美元,反对派趁机迅速发展壮大。南斯拉夫发生颜色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在2000年大选中,米洛舍维奇和反对派争执不下,都宣布自己获胜。西方主流媒体一边倒地指责米洛舍维奇选举舞弊。
最后,在中情局的协调组织下,反对派于10月5日发动政变,他们占领了议会大楼和电视台,关键时刻米洛舍维奇的安全特种部队“红色贝雷帽”也倒戈。第二天,米氏被迫宣布辞职,由一群乌合之众组成的反对派中的各派系随之瓜分了国家政权里的各个要职。第二年的4月1日,米洛舍维奇被逮捕,随后移交给受美国操纵的海牙国际法庭。四年后,米洛舍维奇离奇死亡。
美国人评价他说“1998年斯尔加.波波维奇在贝尔格莱德所产生的梦想……变成了全世界的非暴力革命蓝图:斯尔加规则”。
开宗明义,本书前言第一句话,斯尔加.波波维奇说:“这是一本关于革命的书。本书中的革命是指非暴力革命……通常不让无辜之人卷入血腥之中…如果人民聚集在一起,创造性地思考,就可以推翻独裁者和纠正不公正”。
然后,他介绍了自己“从漠不关心到满腔热忱的革命旅程”,从一个贝尔格莱德的低音吉他手,到如何成为“奥特波!”运动领导人之一,以及后来“以一个朋友和顾问的身份为在世界任何大大小小的运动而工作,希望把非暴力行动的原则应用于反对压迫、带来自由、民主和快乐……那是关于战略和战术的强大力量……”
如果说吉恩.夏普已成美国中情局战略走狗的话,斯尔加.波波维奇又亦步亦趋地跟在了吉恩.夏普的身后,开始在世界各地煽风点火。
而且,走狗的走狗越来越多,以至于后来的世界到处充满有着英语口音的狂吠喧嚣声。
往期阅读:戴旭:颜色革命导师的思想轨迹
戴旭:把社会弄乱——颜色革命的核心理念出自冷战
戴旭:美国人从刘伯温的寓言中获得“非暴力斗争”灵感
戴旭:“革命”即战争——“非暴力斗争”即不流血战争
戴旭:混合战争兵临城下——从军事决战到政治、经济综合绞杀
戴旭:从“港乱”前溯美国发动世界颜色革命战争史(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