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在藏语中被称为“治曲”。“治”有母牛之意、而“曲”是江河的称谓。这个名称直接与长江的源头有关系。
藏族人居住的地方是一块众多河流发源的地区,因而对于河流的源头及其命名自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科学的内含。正如黄河源自块湿地。从远处看好似孔雀开屏,所以当地人称黄河为“玛曲”,意即孔雀河;长江源自一座从形同母牛的鼻孔的山丘中喷涌而来,故称其为“治曲”,意思是母牛河;恒河是从形似大象的口中流出,因而称其为“郎亲卡帮”,即象泉河:还有马泉河、狮泉河等等,都直接以源头命名河流,而且以藏族人喜欢的动物形象树立在那里.是千古文化为江河源树立的天然之碑!
象泉河
当他们听到“人类终丁解开了长江发源之谜”等的报道时,他们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激动和惊奇。当然那种穷追不舍的科学探源精神是值得称赞的,但是在探源者们经过艰苦跋涉才发现的源头其实是早在几千年前流动于他们家门口的一条河流,对其熟悉得如同自家的兄弟。
有关“长江”的记载见诸于《朗氏家谱》、《格陸尔王传?赛与称王》等藏族古老的史书和史诗。至少早在公元一千年前,臧族人称这条亚洲巨川为“治曲”,这就意味着长江的源头早已有了定论,甚至可以说长江的命名是与青藏高原的神话时代是同期的。相传远古时期,大地出现了特大干早天气,万物凋敝,土地干裂,众多生灵濒临灭绝的边缘。苍巴天神为拯救天下苍生,特派”长江"下界泽被万物生灵。“长江”最初只从大界直泻大地,是名符其实的通天大江,苍巴天神为了永泽大地,便命其下界为人间的河流。于是“长江”提出两个请求:
一、希望从天界如意神牛(雌性)的腔木中降世到人间,祈愿自己变成养育天下万物的乳汁;二、希望从金子铺设的河床上流过,以显示其不同凡响的王者风范。通天大江从一头神牛(雌性)胸鼻腔中喷涌而出,变成了人间的“大藏布”之后.当地的人们就称其为“治曲”一一母牛河。或许人类神话时代确曾构筑过文化的通天“巴别塔”吧(这则神话并不仅仅是长江的注解),人们不难从这则神话中发现汉文化中对长江源头的名称叫“通天河”,从巴塘河门到宜宾这一段称”金沙江”,居然与腋蔟人的神话有着惊人的相似,不能不使人感到惊奇。
楚玛尔河
据汉文记载,人们探寻长江正源从中国地理古籍《尚书?禹贡》开始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时间长达2400多年。这期间尽管北部开通了“丝绸之路”,南边走出了“茶马古道",中间连接了“唐番古道”,青线从江源穿越而过,但是唯独关于江湶的语题至今没有开通。其实居住在源头的人熟悉自家门口流淌的每条河源自哪座雪山,距离有多远,可否称作”藏布”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从《禹贡》的“岷山导江”,徐霞客先生确认金沙江为长江源头,到七十年代把沱沱河定为长江正源.对于源头而言,其实都是匆匆过客,河源依旧是风雪无阻,依旧是“逝者如斯夫”。在千年的探源考察中,清朝康熙皇帝特派的一位探源者,看到源头河流如蛛,无法确定正源,他倒是说了句真话:“江源如帚,分散甚阔”我不知道将沱沱河定为长江正源,除了“河源惟远”的原则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依据和理由。在?觅江河正源时,与当地的文化是否有关系,尤其是青藏上著民族的地理文化。因为江源毕竟不是“无人区”,他们毕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两万多年的时间!熟悉江源地理的人知道,从长江北源楚玛尔河依次向南有楚麻尔河、尕曲、布曲、当曲和莫曲等,形成了“辫状水系”,要梳理好地球的这条辫子,并不是一朝一タ完成的小事。在两千多年的岁月中,人们不断地探寻着长江的正源,每一次的寻觅总是在推翻先辈的结论中向前迈出一步,而如今定沱沱河为长江正源是最后的结论吗?看形势似乎是不容值疑了。但是向一位世居江源的长辈询问源头时,他手指的方向绝不会是格拉丹东雪峰。其实从如意神牛鼻孔中喷涌而出的大江是流淌于雁石坪前面的布曲河。
“布”是母牛,“布曲”就是治曲。“布”与“治”是“母牛”在藏语的不同方言区的不同发音。治多地区称“母牛”为“治”,而杂多、囊谦、那曲等地的人称“母牛”为“布”。尽管各地的发音不同,但是千百年来人们认同的大江之源便是现今地图上所谓的“布曲”!沿着布曲河溯江而上,那大浪之初便是一个市老文化树立的”江源之碑”。
来源:青海玉树治多文体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