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时辰,以知日夜、晓晨昏。从子丑寅卯,到辰巳午未,再到申酉戌亥,十二时辰记录着周而复始的一天又一天,更承载着追梦路上的点点与滴滴。即日起,本报推出“南阳十二时辰、满满责任担当”系列报道,由记者深入一线直击现场,为广大读者全景呈现那些24小时坚守岗位的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南阳发展责任担当、为百姓幸福无私奉献,在新时代奋力展现新作为的生动画卷。
1时至3时
急诊室
生死时速 时刻上演0时40分,两位老人和120急救人员抱着一个孩子冲进市中心医院急诊大楼。1个多小时前,这个4岁的孩子吃着豆腐干,躺在床上和家人说笑玩耍,不慎被呛到,随即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家人赶紧拨打120求救,将孩子送进医院就诊。很快,孩子被送进急诊手术室。不到20分钟,医生借助支气管镜,将卡在呼吸道中的豆腐干成功取出。已是凌晨时分,但市中心医院急诊大楼里灯火通明。在这里,“生死时速”时刻都有可能上演。子3时至5时
120急救车
三分钟内 火速出发
1时16分, 一辆急救车伴随着尖锐的警报声疾驶而来。急救车刚刚停稳,几位急救人员便从车上跳了下来,迅速抬出一位患者,冲向急诊室。“接到指令,必须在3分钟内出车。”急救车驾驶员郑经明说,患者家属拨打120时都非常焦急,恨不得这边挂了电话,那边急救车就到了门口,有的甚至急得把具体地址都说错了。通宵达旦,和衣而卧,电话响起,发动汽车,拉响警报……作为一位从业10余年的120急救车驾驶员,对于郑经明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他时刻准备着与死神赛跑。 丑5时至7时
重症监护室
生命防线 忠诚卫士
深夜的ICU病房(重症监护室),安静而忙碌。病情险恶的患者生命垂危,医护人员一刻也不敢懈怠,与患者并肩战斗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晚上是不休息的,每名护士需要看护4名病人,时刻留意他们的生命体征等情况。就在刚才,一位病人出现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的状况,我们立刻把他送到手术室去做手术。”市中心医院ICU病房主管护士陶燕告诉记者,护理这些危重患者,必须时刻绷紧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关乎患者生命安危,任何一丝波动,都绝对不能忽视。奋战在ICU病房的医护人员,没有节假日,即便是大年三十,也必须坚守病房。他们时刻坚守在生死边缘,坚守着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寅
7时至9时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一个动作 每天重复三小时
清晨6时,晨鸡鸣昼。市中心医院对工作环境要求最严格、最早开始运作的静脉用药配送中心,新一轮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拉开了序幕。洗手,穿戴专用口罩、帽子、隔离衣、手套,一重重严格的程序之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师和护士们端坐于摆满了大大小小输液瓶和药剂瓶的高架之间,双手如穿花蝴蝶一般忙得不可开交。在这个必须常年保持25℃以下室温的工作环境中,他们一坐就是3个小时以上。“每天早上,我们必须在6点前到岗工作。配一瓶普通药品,大概需要20秒。配一瓶复杂的药品,用时要稍长一些。我们的医师和护士,每天重复一个动作3个小时左右。”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主任李震告诉记者。“安全零差错,零输液反应,质量要求高,培训严把关”,这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原则。由于调配药品要求极为严格,而供药时间又非常紧迫,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医师和护士们必须保持高效率的连续工作。
卯
9时至11时
门诊区
每天都这么多患者 每天都这么忙碌
朝阳升起,市中心医院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8时30分,大厅里已经挤满了就医的患者,挂号、缴费、取药等窗口纷纷排起长队。预检分诊导诊台,距离预产期仅有不到一周时间的护士逵芳芳,依然坚守岗位,挺着大肚子为就医的患者预检分诊,提供咨询服务。预检分诊导诊台旁边有一台自助服务机,每当看到患者在使用自助服务时遇到问题,逵芳芳就马上撑着桌子站起身,主动上前为患者提供帮助。“门诊每天都会来这么多患者,同事们每天都很忙,我怎么能回家休息?同事们很关心我,特意让我来这个可以坐着工作的岗位。其实,像我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医院很常见,有些同事晚上生孩子,当天白天还在上班。”逵芳芳说。辰11时至13时
心脏大血管外科
手术室里的 “修心人”
上午9时,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杨侃走进了手术室。按照计划,这一天,他要做两台手术。10时43分,一位刚刚入院的67岁患者出现房颤、血压骤降等症状,病情十分危急。杨侃紧急赶到手术室,为该患者进行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这台手术持续了将近5个半小时,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我们科室主要开展微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夹层,冠脉搭桥手术以及各类瓣膜和动脉瘤手术。每天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9点是很正常的事儿,周末也一样……”走出手术室后,杨侃匆匆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而后就去忙着准备下一台手术。巳13时至15时
输液大厅
给娃娃扎针可是个细致活儿
12时10分,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被妈妈抱到护士周静面前。看到穿着白大褂的周静,小女孩“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这样的场面,对于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5年多的周静来说,早就有经验了。她一边安抚孩子、指导家长,一边又轻又快地为小女孩扎上了针,“一针见血”。“有时候,家长心疼孩子,会朝我们发脾气。家长的心情,我们完全能够理解,谁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周静说,其实,患者的理解,就是对她们工作最大的支持。午15时至17时
血液净化科
生命洗礼 天使就在身边
13时,记者赶到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科,已经工作了5个小时的护士雷圣英,正在对刚刚做过血液透析的设备进行清洗、消毒,以迎接新一轮的患者。又有一位患者来了,雷圣英为患者的手臂进行消毒后,将两个16号大针头刺入患者事先做好的动静脉瘘,血液便通过血液透析设备被引流了出来。14时30分,血液净化科已经坐满了前来治疗的患者。据雷圣英介绍,普通血液透析,每次需要2至4小时;病情比较重的患者,每次血液透析需要6小时以上。因此,血液净化科的医护人员每天都必须守在患者身边。未17时至19时
超声影像科
暗房里 为患者照亮希望
15时20分,记者在市中心医院医技楼看到,各楼层的候诊区坐满了等待检查的患者。与其他科室相比,四楼的超声影像科由于是大多数患者检查身体的“第一关”,显得尤为拥挤。常年坐在密不透风、不见阳光的房间里盯着屏幕,导致该科的医生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颈肩综合征、腰肌劳损、肾结石和光敏性皮炎等。“我们每天都要盯着屏幕为患者检查身体,还必须尽快写出检查报告,一上班就是连轴转,就连去卫生间都是跑着去的。”从业30余年的李金生刚为一位患者做完检查,趁着下一位患者做检查准备的间隙,跟记者说了两句话,“影像诊断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患者需要做什么样的治疗,需不需要做手术、做什么方式的手术,都取决于精准的影像检查结果。因此,我们责任重大,必须时刻保持专注。”
申
19时至21时
骨科
患者第一 其他第二
17时30分,深秋的夜幕缓缓降临。在这个本应是下班回家的时间节点,市中心医院骨科手术室里依然有3台手术在紧张进行,一位主刀医生的后背已被汗水打湿。走出手术室,这位医生对护士说的第一句话是:“做了一天手术,我这会儿才感觉有点饿了。我得抓紧时间吃点东西,一会儿还有其他活儿得干。”他用纸巾擦擦额头的汗水,揉着肩膀向休息室走去。正在骨科二病区查房的副主任医师杨国志告诉记者:“我们每天都要做6到8台手术,工作至少超过10个小时。每天的这个时间段,通常都还会有2到3台手术仍在进行中,很多医生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我们有句口头禅,‘患者第一,其他第二’。”
酉
21时至23时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平安离开这里
NICU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仪器静静地运转着,输液泵滴滴答答的声音清晰可闻。一排一排保温箱里,新生小宝宝瘦弱的身体与许多仪器连接在一起,呼吸机、监护仪……他们的生命体征显示为一个一个变化的数字,时刻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在这里的新生小宝宝们,刚一出生,就开始了与病魔的“战斗”。值班医护人员24小时守护他们,时刻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李德亮告诉记者:“我们专门开展了袋鼠式护理业务,以消除患儿母亲与孩子分离产生的焦虑。孩子的父母将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承担起照顾这些小生命的责任。让孩子们平安离开这里,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戌
23时至1时
神经介入科
一根导丝 将生命拉出死亡线
“患者大约10分钟后送到医院,你们赶快做好准备。”21时36分,市中心医院接诊了一位急性脑卒中患者,即刻开启“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各个环节迅速打通,各项流程无缝对接,接到通知不到5分钟,医生、护士、仪器、药品全部到位。和家属沟通后,神经介入科主任医师温昌明决定为患者实施取栓手术,立即将患者送进导管室。介入手术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与监控下,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对医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导丝在细窄的血管中游走,其走向、走势全凭医生的一双手掌控。一般情况下,一台手术需要一个多小时,病情复杂的,需要持续四五个小时。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手术,血栓被取出,患者脱离生命危险。亥
本版策划:姜明安 陈强
本版执行:高如衡 李扬 刘玲瑜 张婵 陈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