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深化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 构建“金三角”模式 打造北京农业“中关村”

深化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 构建“金三角”模式 打造北京农业“中关村”

阅读量:3800412 2019-10-26



按: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平谷区政府和区政府党组进一步践行发展“高精尖”农业的初心和使命,服务北京市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大局,贯彻落实市领导调研指示精神,围绕发展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设备、生物技术、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
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区建设
深化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
构建“金三角”模式
打造北京农业“中关村”
01
坚守民生初心,高位推动
建设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平谷区是农业大区,拥有全世界单批最大连片的22万亩桃园,“平谷大桃”“北寨红杏”“茅山后佛见喜梨”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座楼麻核桃生产系统纳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良种繁育体系领域具有领先优势,聚集了数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农业企业。
党的十九大以来,平谷区政府和区政府党组始终不忘民生初心,立足平谷实际,提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促进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为向心力促进资源整合、以科技创新为生产力促进孵化落地,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吸引聚集优秀科研院所和优质企业,增强农业创新活力,聚集峪口禽业、正大蛋鸡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农业企业升级,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发展智慧农业、生物种业、循环农业、农业智能装备,打造北京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02
担当治理使命,超前谋划
助力乡村振兴打造
北京农业“中关村”
平谷区政府和区政府党组
牢记基层治理使命
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超前谋划
充分发挥平谷区
作为生态涵养区的自然生态优势
把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
作为第一要务
走一条具有平谷特色的
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打造北京农业“中关村”
一是提升现代农业水平。
依托京瓦中心现代林果业实验室、相关科研和企业主体,加快提升大桃生物育种水平,加快品种更新,推广土壤改良技术,优化大桃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制定并实施覆盖大桃全产业链的良好农业规范,建立起现代农业制度;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京瓦中心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实验室等,突破重点、难点技术,实施“生态桥”治理工程,推动农业产业向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转型升级。
二是提高农业人员素质。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教育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大力培养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加强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
三是完善农村基层治理。
通过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创建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型美丽乡村,探索通过产业发展,完善基层治理,推动乡风文明,使农民收入结构得到优化、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最终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打造成为
体现北京特色、服务首都核心功能
具有全国引领作用
及全球影响力的
农业科技协同发展
与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
03
寻找创新差距,借力智库
构建“政府+科研机构+企业”
双“金三角”模式
平谷区政府和区政府党组坚持
“深化改革、创新引领
统筹协调、绿色发展
开放合作、成果共享”
的工作原则
结合实际
改革创新国内“金三角”架构
通过“金三角”模式
融合全产业链要素
以科技创新为载体
着力承接转化各个农业科技机构
大学及研究中心的科技成果
统筹推进
科技、管理、品牌、商业模式
等领域全面融合创新
共同创建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一是共建京瓦中心。
打造科技研发平台、孵化加速平台、成果转化平台,探索“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合作模式,打造双“金三角”。
二是聚焦双“金三角”模式。
充分发挥“京瓦中心”桥梁纽带作用,实现北京与瓦大在科研成果、人才聚集、企业联盟、行政服务等资源互换互惠,建立起多方共享、对外开放的集行政服务、科技研发、专业运营于一体的双“金三角”运营架构。
三是制定空间规划。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我区功能定位,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2019年—2035年)以及核心区地块控规等编制工作。探索运用“组合供地”政策,解决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和现代设施农业的实际需求。
04
狠抓项目落实,精准发力
推进系列重要科创项目落地
截至目前
已与包括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农林科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农学院等超过10余家
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
一是组织赵春江院士团队申报了2018年市区两级重大紧迫任务科技支撑专项—平谷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提升科技示范工程已正式启动;组织申报2019年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农业科创区农业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已通过市科委组织的专家论证。
二是组织北京科技大学万向元团队申报2019年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玉米优异种质创制和制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已通过市科委组织的专家论证。
三是组织北京农学院申报2018年市区两级重大紧迫任务科技支撑专项平谷区“生态桥”工程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已启动并组织实施,正在与平谷区大化肥业、科蕊公司等合作,共同开展科研与示范。
四是与瓦赫宁根大学Ton教授(Prof.Ton Bisseling)签订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框架协议,成立“植物与土壤微生物”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研究示范基地2处。
截至目前
我区拥有市级以上星创天地5家
达成合作意向的
涉农高新技术企业20余家
科技创新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首农食品集团
首农食品集团与区政府围绕“金三角”合作模式,就农业科技示范、生物种业、技术创新等20余个项目落地进行深入对接分工落实。
中信农业
7月份,我区与中信农业座谈,双方达成国家种业创新中心在平谷挂牌、共同组建农业科创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参与京瓦中心规划运营和带地对外招商等合作意向。
新希望集团
双方确定17项合作事项,主要涵盖农业科技创新及研发、现代化养殖、职业农民培训、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园、生态综合治理、绿品销售等多个领域,先期拟建设新希望养猪、信息、饲料、食品、禽类等五大研究院以及新希望大学。目前5S超级猪场项目(Safe安全、Smart智能、Superjumbo聚落、Science科学、Service服务)已定址,规模为1500头母猪。
德国拜耳作物科学
(中国)有限公司
7月份,区农业农村局与拜耳公司已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拜耳公司的“更好桃子全程解决方案”防控病虫的侵害,实现治病、防虫、提质、增产、增收的目的。
下一步
我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为契机
持续深化
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
和企业主体协同合作
全力推进
北京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
打造北京农业“中关村”
原创:“官”话编辑部
转载请注明:平谷“官”话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