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诗颂阅兵盛典 礼赞功勋英雄

诗颂阅兵盛典 礼赞功勋英雄

阅读量:3795622 2019-10-26


郑洪亮
——评刘万昌、萧艾10月22日《七台日报.桃山副刊》 诗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号召作家和文艺家们,文艺工作、文艺创作应以人民为中心。总书记在讲话中说:“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文艺家创作的文艺作品,应当成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力作。
文艺工作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培根铸魂,凝心聚力。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是“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号召我们的作家、文艺家们,要“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义,自觉的运用到融入到文学作品、文艺创作的作品里。今天的中国,改革发展,一往无前,强国筑梦,生活丰富,丰富多彩的时代生活里,提供了比任何时候都拥有精神的元素和精神价值要素,都闪耀着思想的光辉,这就为作家艺术家们架构精品,熔铸文艺作品,创造了极为优越的条件,提供了无比丰富丰厚的资源。
        由剧作家、诗人刘万昌,书法家、诗人萧艾创作,于十月二十二日,刊发在《七台河日报.桃山副刊》上的《观国庆阅兵感怀(外一首)》和《咏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在诗歌作品的主题思想与创作的立意上,旨在以文艺作品的方式,歌颂人民军队在新中国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上呈现的雄伟光辉形象、进而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歌颂新中国国家庆典的强盛姿态,歌颂新中国建国以来国家进步、国家强大历史进程中的人民功臣和国家功勋英雄。诗歌的作者在作品创作的思想内容上,弘扬爱国主旋律、关注并颂扬时代英雄、礼赞共和国功勋人物,是立足于文艺创作永恒主题“歌唱祖国、礼赞英雄”的动人诗篇。作品弘扬国家大美精神,笔触与情怀倾注在表现英雄功勋人物形象、歌颂英雄人物思想品质,是高度体现作者创作立足点站在文艺的“人民性”时代美学纲领,是弘扬精神美与正能量、突出文化先进性的主旋律文艺作品。
        我们说,文安天下,武定乾坤,就是从文化与国防的作用与功能方面来阐释和结论的。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笔者所评桃山副刊作品的这两位作者,在创作这些作品时,创作的出发点在歌颂大写的人民功勋英雄,在歌颂英雄的人民军队,在歌颂强大起来的国家形象,在歌颂一种伟大的中国精神。我以为,文艺创作的宗旨,“弘毅”也好,“弘道”也好,都不应当成为我们当代诗人与诗歌作品远离或者疏离的题材与题旨。对于英雄主义和英雄精神的抒写,对英雄人物或国家荣誉人物的礼赞、歌唱和颂扬,对为国家发展的进步与强大,对民族与人民英雄、功勋人物伟大贡献和他们的崇高精神品质与伟大贡献的歌颂,是我们时代的人民文艺家必然而且应该光荣履行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的使命。
        当代著名文艺批评家李建军先生,在他的《文学因何而伟大》文艺批评著作里的一文中说:“无视真理、博爱、苦难和拯救等重大的问题,仅仅追求文学价值的文学,是不能成为伟大的文学的。事实上,文学没落和破败的显著标志,就是作家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文学上,只追求技巧的新奇和形式的完美,或者,都放在自己身上,只满足于对肉体快感的叙写和阴暗情绪的宣泄。......为他人而写作,而不仅仅为自己写作;为真理而写作,而不单单为荣利写作”。当一位诗人或者作家文艺家,面对一个时代精神价值建设的“迫切需要”而熟视无睹的写作,那么,他的作品品格就离庸俗、鄙俗、恶俗的品质相去无几了。在诗学和文艺美学品质上,植根于正义与道义真理的、朴素和朴实的文艺和文学,是距离朴素与纯真美最近的道路,真实是距离文学力量最近的源泉。文学,不应该为了唯美主义而远离必要的功利主义,文艺,不应该远离高贵的善良与朴素的精神品质的崇高。当我们面对那些随意杜撰的、为了渲染悲情主义而残忍把作者依然健在的亲生母亲葬入坟墓的、远离现实真实生活内容的、虚伪的、虚假的、所谓的“心灵鸡汤”的文字,当我们面对那些所谓唯美的“黑暗心灵的舞蹈”的基本近乎于高级垃圾的、缺少写作最基本文化教养所谓的审美文字,当我们面对那些“像蝴蝶一样飞舞的绣花碎片”文字的零散的堆积,当我们面对那些傲慢与黑暗的、充斥着病态与变态心理、看似高贵实则已经十分泡沫的文字,那么,我们就会很真实的感到,就像刘万昌、萧艾两位文艺家这种朴素的写作,真实的写作价值,具有非虚构精神品质的诗文,才是品质最为可贵的写作。
        我们看到,在作为书法家和诗人萧艾的笔下,在作为剧作家和诗人刘万昌的笔下,无论是抒怀、感怀新中国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检阅庆典场面的诗情诗意的书写,还是对国家表彰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8位共和国英雄人物为代表的家国情怀的弘扬、歌颂与礼赞,都令人崇敬和敬佩,都应该被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学习、向往、追捧、仰望、景仰。        说到底,诗歌也好,散文也好,小说也好、影视剧也好,如果在创作中“人民性”缺失了,就是作品的美学纲领与文艺美学品质的缺失,就是文艺的根本性的缺失。更是文艺的“我们”要素与文艺创作大方向与精品或经典性基本规则的一种重大缺失。文艺的家国情怀,是我们时代文艺品质的基本情怀,拥有了家国情怀的与文艺的“人民性”,文艺的精神品质就具有了不俗的品质,文艺作品的美学境界就脱离了鄙俗的渊薮而接近高峰的道路。从这个特别的意义上说,我应该向刘万昌、萧艾两位文艺家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扫码关注我们
七台河文联
微信号 : qthwenlian
END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