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新时期科学学理论、方法与应用——第十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委会”分会场报告摘录

新时期科学学理论、方法与应用——第十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委会”分会场报告摘录

阅读量:3794867 2019-10-26


2019年10月19日,第十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会在南昌大学隆重召开。当天下午的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委会分会场报告以“新时期科学学理论、方法与应用”为主题,邀请来自国内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7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报告,整个分会场报告分为“学科交叉”和“计量方法”两个讨论板块,并由隋映辉教授主持“新时期科学学学科发展方向和路径”的讨论环节,参会代表们进行了热烈的思想交流与碰撞。以下是各位报告人的要点节选。

1、刘则渊 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暨WISE实验室)

追索交叉科学无尽的前沿——《交叉科学:测度、评价与应用》序
交叉科学,源自科学的整体性。从科学学的视野看,首先涉及到交叉科学的两个层次问题,即一阶交叉科学和二阶交叉科学,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前提,或者说一阶科学是二阶科学的研究对象。
交叉科学的本质,是自然科学内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学科交叉网络,科学学奠基人贝尔纳(J.D.Bernal,1901-1971)关于科学发展的网络模型和普赖斯关于科学引文的网络模型都是其理论基础。
《交叉科学:测度、评价与应用》最突出的特色,就在于它始终坚持以计量方法追索交叉科学的研究前沿。
2、陈劲 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公共创新:财富创造与公共治理
公共创新发生在商业、专业与政府领域之外,由普通的公众为其自身利益而进行的创新;其创新部门包括普通个体、家庭、俱乐部和社区;其动机是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和所在社区福利的改善;其最终目的是对国家真实财富的追求,而非商业的。
公共创新涉及真实财富的创造,其创新的倡议者是大规模的人民,它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创新的分析框架由商业、市场、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科学、艺术、教育、卫生和消费几个部分构成。
公共创新使得从传统的商业财富创造转向知识财富创造。
公共创新中公众作为创新主体,而非企业,创新公地是经济增长的起源。
创新的根本问题不是市场失灵,而是机会发现。解决创新问题最有效的制度形式是“创新公地”,也就是说一种新型的可以帮助创建和管理公共创新资源的规则和体系,它可以帮助整合中国各个区域的创新资源,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的利用率。
3、张琳 教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交叉科学的历史沿革与研究进展
面对复杂性、综合性和交融性特征的重大问题,单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往往难以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探讨和系统建构,因而交叉科学研究日益成为解决人类发展重大难题不可或缺的研究范式。
交叉科学的测度只有基于引文关系的外部知识融合、基于合作关系的科学活动模式和基于文本内容的内在知识基础三个主要维度,探寻各维度方法的差异性和结合点,才能对其进行更深入、全面的多角度剖析。
交叉科学研究成果影响的“滞后性”和“复杂性”相比于传统学科研究可能更为突出。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趋势愈加明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已从“二元分立”逐渐走向交融。
4、杨立英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科学计量学指标与科研评价——走出科技评价争议的若干思考
科研评价的基本流程:明确评估对象-确定评估目标-选择评估方法。其中,科研管理部门是科研评价流程中最主要的主体;科学计量界要在定量方法上开展研究;科学共同体在同行评议中发挥作用。
争议产生的原因:评估对象与评估目标的不匹配;评价目标与评估方法的不匹配;评价数据与评价指标的不匹配。
科研评价流程中的三个主体要共同联合起来,引导正确的评价导向;倡导评价使用指南的科学使用。
5、胡志刚 副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暨WISE实验室)

从商业智能到科研智能:大数据背景下的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科研智能的开放框架包括科研智能系统的开发与实现流程、关键技术等,其中,如何针对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构建多源异构数据库,如何实现静态非交互知识图谱向动态交互可视化图表的转变,以及如何建立面向学科建设和知识发现的科研智能模块和流程,是未来开放科研智能系统的关键。
科研智能能够面向科技发展和知识创新发展,拓展科学学的理论内涵,同时帮助科技管理工作者抓住科研大数据的时代机遇,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效率。可以预见,从商业智能到科研智能,大数据时代的福祉必将惠及科研领域;从知识图谱到知识发现,科研数据的可视化分析的未来将更加令人期待。
6、李辉 副研究员(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人工智能治理:全球态势及上海实验
讨论人工智能治理的出发点是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这即是学术问题,也是政策议题;既有安全考量,也有发展意义;如何治理人工智能已是国际热点。
从全球视角来考虑治理什么,怎么治理,谁来治理的问题。
2019年5月,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揭牌,明确了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伦理规范和治理体系的相关任务。
人工智能治理期待新的技术治理范式,传统技术治理是上游治理,AI治理更可能是下游治理,这对于中国学者而言,即是理论创新的新机遇,同时也有为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和国际竞争保驾护航的挑战。
7、吴金闪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

比较两个集合的方法:超越均值
科学学数据通常具有长尾特征,即偏离均值的概率远远高于正态,无法直接利用算术平均值对不同集合进行比较,
多对多成功率指数方法实现了依然通过均值对比两个接近集合的目标,即通过重复反复取样,确定可用于比较的最小有效样本数量,即最小代表性大小,进而提高集合的成功率指数。
8、侯剑华 教授(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教授)

一种学术论文创新性的测度方法研究
提出一种基于SAO-ADV模型及语义相似度的论文创新性测度方法,并以《Scientometrics》2019年发表的论文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测度出的创新度值与论文主题的创新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研究价值:实现了论文评价指标从外界的“数量”指标到文献本身所承载知识的回归,对客观有效地进行论文创新性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9、王智琦 博士生(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暨WISE实验室)

预印本发展的内在驱动因素研究—以数学领域arXiv论文为例
利用科学计量学理论方法揭示预印本学术交流的内在驱动因素及其特征。预印本的作者大多是年轻学者;不同国家和机构的预印本作者年龄组成结构不同;不同国家预印本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社交媒体尤其是Twitter已经成为推动预印本在学术共同体外的广泛读者群体中传播和发现的重要交流互动平台。这些研究结果为论文开放获取政策的制定和科研评价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数据支撑。
10、林歌歌 博士生(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暨WISE实验室)

科技论文中多项引用的特征研究—以Journal of Informetrics为例
以Journal ofInformetrics 在2007-2019年所发表论文的XML结构化全文为案例,提取每篇论文正文中的引用信息并做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多项引用约为25%,多位于文章开头;多项引用中自引比例较高,且引用年龄大;正文中多项引用数量与引文数量之间呈现强相关性;多项引用是一种对引文较弱的引文形式,在对这种引文进行评价时应考虑被引形式,对其被引得分作适当调整。
11、顾秀丽 硕士生(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科学计量学视角下的国内外交叉科学研究进展
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外交叉科学的研究进展深入分析,揭示当前研究主题集中在“交叉科学的测度”、“交叉科学的可视化”、“交叉科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等方面。
12、李自力 教授(国防科技大学)

科学计量学分析中模型选取与数据筛选方法的改进——以深度学习技术的计量为例
以ISI-WoS数据库核心集、CNKI和全球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重点对模型选取与数据筛选方法进行改进,并以深度学习技术为样本对该方法可行性和结果可靠性进行验证。
13、朱嘉麒 博士生(中山大学)

科学计量学视角下替代计量学与网络计量学的关系研究
利用Vosviewer绘制Altmetrics与网络计量学共现网络图谱,明晰二者各自的研究内容与演进历史,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ltmetrics本质为“替代计量指数”,是网络计量学的一个下属,但不足以形成一门体系完整的学科。
14、吴婷 硕士生(华中科技大学)

燃料电池汽车PEMFC技术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
对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中PEMFC专利数据利用SPSS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绘制空间分布及发展变化图,分析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15、许振亮 教授(内蒙古大学)

稀土产业中游专利技术研发热点分析
从专利信息计量视角客观呈现稀土中游产业的核心技术变化趋势,依据核心技术领域和核心技术的共现网络和演进网络图谱,发现技术热点和技术之间的共现关系,从而追踪技术演进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为稀土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16、汪新华 硕士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基于期刊作者耦合的学科知识交叉测度与结构研究
学科内或学科间知识上的联系,可分为显性联系和隐性联系。案例分析表明利用期刊作者间存在的耦合关系可以有效地揭示学科内和学科间存在的隐性知识联系,与参考文献揭示的显性联系相结合,将能更准确的揭示学科知识结构与知识交叉状况
17、严建新 副教授(广西大学)

SSCI文献引文数据的预处理—以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为例
针对SSCI文献数据中同一专著或文集类参考文献引文格式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引文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并以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的文献共被引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及其被引次数、共被引连线明显增多,说明该方法有助于获得更客观的计量分析结果。
(王智琦、宋超整理报道)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