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宝庆印象 | 吕振羽: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开拓者!

宝庆印象 | 吕振羽: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开拓者!

阅读量:3794865 2019-10-26



门内榴花树,花开血样红,
何时成硕果,此日莫摇风。
——《咏榴花》 吕振羽




吕振羽(1900-1980),邵阳县金称市镇溪田村人(原属武冈东四区)。吕振羽的曾祖父为太平军旗卒,父亲吕梦求为乡村塾师。青少年时期的吕振羽跟随父母在故居学习、生活,13岁时曾作《咏榴花》诗言志。吕振羽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192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先后投身北伐战争、参加国共第二次合作谈判、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
1919年五四运动,吕振羽即联络当地学校,组成全县学生联合会,并担任会长,领导学生自治,开展“反日仇货”运动,走上大街,焚毁日货。

湖南大学毕业合影(左五)(1926年4月)
1921年,他考入长沙的湖南省工业专科学校,试图走工业救国的道路。同时,为实践自己的理想,他团结武冈东四区在该校读书的同学成立东四区学生会,提出在乡村组织共耕社,开办平民工厂的主张。1923年寒假,他在金称市召开大会,决议推举校长,接办古峰学校,清算团防经费。
1933年以后,吕振羽在中国大学经济系执教,还兼民国大学、朝阳大学的课,担任中共北平市委领导下的“北平市自由职业者大同盟”书记,称为“红色教授”。

1934年,吕振羽在中国大学担任教授
1935年至1936年,在刘少奇直接领导下,驻南京进行了著名的南京谈判,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此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卢沟桥事变后,吕振羽奉命南下,在长沙组建并主持了“湖南省文化界抗敌后援会”,任常务理事和研究部主任;与翦伯赞、谭丕模等人创办“中苏文化协会长沙分会”,出版会刊《中苏文化》;1938年夏回到家乡创办并主持了“塘田战时讲学院”。
1939年8月,吕振羽奉调重庆,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理论、历史研究和统战工作。“皖南事变”后,吕振羽奉调苏北华中抗日根据地,化名柳岗,执教于华中局党校。后华中局任命刘少奇政治秘书,千里行军赴延安。抗战胜利前夕,主动请缨奔赴东北前线。

吕振羽自述诗手迹(29岁作,写于196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担任大连大学和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校长,探索新中国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经验。1954年9月,他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前后所担任的社会工作还有,东北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及驻会委员、中央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教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吕振羽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1980年7月17日凌晨,吕振羽因病逝世,享年80岁。

吕振羽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的一生撰写了许多史学专著和学术论文,代表作有《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社会史诸问题》《简明中国通史》《中国民族简史》《吕振羽史论选集》《吕振羽集》等。

吕振羽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是革命时期知名的“红色教授”,
在我国史学界享有盛名。
吕振羽的一生,
不仅是学术研究的一生,
更是革命实践的一生。
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问题,
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
积极投身中国革命,
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
新中国成立后为我国高等教育、
社会科学研究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 | 综合中华英才半月刊、邵阳共青团 编辑 | 佳琪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