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最大的谎言就是自己的年龄。刘晓庆到底有多大,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绝对不会告诉你”。对一个瞬息万变、新人辈出的影视圈而言,刘晓庆几乎等同于“弱势群体”,恐怕她害怕影视圈因为自己“苍老”而抛弃她……——题记

刘晓庆幼儿园时期“通远门城墙之内,金汤街俚巷之尾,西方使馆相继入驻,各国使节频繁往返”,渝中区新闻信息中心《渝中报》资深编辑、知名作家赖永勤撰写的《领事巷赋》,刻写在渝中区政府金汤街办公大楼对街的石壁浮雕上,成了领事巷的记忆之墙;他内心的记忆之墙上,印着一幅上世纪50年代末在老家涪陵托儿所的“全家福”老照片:

“全家福”:刘晓庆幼儿园合影,三排左2为刘晓庆、三排左8为赖永勤1950年出生于涪陵的赖永勤说:“我们这个城关镇第二小学托儿所,简称城二小托儿所。当时涪陵有两个最好的托儿所,一个是县级机关托儿所,一个是地委机关托儿所,我们这个虽然是小学办的,却很有名气。”托儿所有一个小院子,虽没有高贵的银杏树,但夹竹桃、菊花、芭焦、万年青、棕竹这些基本植物,环绕着孩子的欢声笑语。“教室里有一架管风琴,高得很,我们都是仰着头才看得到,有点像前年我在电影《金陵十三钗》里面看到的那种。两间教室全是木地板,果绿色的窗帘,小木椅坐板上还雕出了腿股的凹印,坐在上面很贴实,很舒服。吃得也好,午餐有肉丸子粉条麻花汤,还有饼干和半个桔柑。”

刘晓庆与母亲刘辉华当时在班上,在县上,男同学赖永勤和女同学刘晓庆的家庭背景,相差不多。赖永勤的父亲是由工商望族出任的副县长,刘晓庆的母亲刘辉华是涪陵一中校长。赖永勤说,“我姐姐读的涪陵一中,她毕业证上,就签有刘晓庆妈妈的名字。”刘晓庆自己也没忘记涪陵。她在1983年出版的自传《我的路》中曾写到:“我出生在四川涪陵。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后来移居成都,至今家还在此地。无论何时想起涪陵,总是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那是我生命的摇篮,也是我艺术的摇篮。”

小学时期的刘晓庆在班上,赖永勤和刘晓庆算是最出色的。同学们分角色做遵守交通规则的游戏,有的演交警,有的演乘客。赖永勤回忆说,“演乘客的最舒服,可以坐在一架木头鸡公车上,我们大家推着走。班上只有两个‘庆’可以演乘客:一个是身体不好的黄国庆,一个就是刘晓庆。”有一堂音乐课,穿着果绿色连衣裙的舒老师说,赖永勤,你起来唱。“我就唱起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刘晓庆在旁边很羡慕地看着我唱,表情和眼神好像在说,她也会唱,如果老师叫她来唱,她也唱得好。下课后,在教室一角,我看见她把裙摆一旋,跳起舞来,很快活的样子。”刘晓庆的拿手节目是唱《五个女儿五朵花》,“这是当时流行的苏联歌曲,诙谐幽默,也适合六个女生小合唱,这歌现在我都会唱:‘集体农庄有个挤奶的老妈妈,她的名字叫瓦尔瓦拉达。过生日大小女儿都来看望她,姑娘们快快乐乐回娘家。这个老妈妈真正福气大,生了五个女儿五朵花:老大叫莎霞,老二叫娜塔莎,奥莲卡、布莲卡、阿廖卢什卡,最小的女儿叫娜佳,今年才十八。’”照完托儿所这张“全家福”不久,赖永勤就和刘晓庆升入城二小读小学一年级,两人还在一个班。刘晓庆在班上属于最小的,赖永勤比她大一些。“我记得她经常可以从包包里头摸出一分、两分零用钱。当时一分钱可以买很大一包瓜子,街边卖瓜子的,都把瓜子摊在桌上一小堆一小堆的,我看见她买的时候,趁老板不注意,伸手把旁边一堆瓜子刨点过来,我们就可以多吃一点了,小手很灵巧”。

上川音附中初一的刘晓庆(后排右二)虽然刘晓庆在《我的路》中说“我小时候实在是一只‘丑小鸭’”,但赖永勤还是记得晓庆同学留给他的最深印像。“那是一个冬天,大家在班上围着桌子用皱纹纸做花、翻花,刘晓庆边做边唱《戴花要戴大红花》。我在旁边,觉得她好漂亮。我作为一个男娃儿觉得女娃儿漂亮,那是第一次。结果第二天,她座位空起了,再也没来学校,老师说,她转学到成都去了。我再次见到她,已是1975年在西安电影制片厂拍的电影《同志,感谢你》里面,我又看到小时候那个能歌善舞、聪明伶俐的女同学,已是电影演员了。”猜你还想看~毕彦君与陈晓旭一对错配鸳鸯因何草率启幕又匆匆谢幕?
谢莉斯、王洁实是80年代黄金组合,谢莉斯大病后重聚《同一首歌》
以悲剧收场的方舒……
最无聊的小游戏,你小时候一定玩过!超过88888分,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