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高雄美术馆25周年馆庆展 画作VR、AR特效吸睛

高雄美术馆25周年馆庆展 画作VR、AR特效吸睛

阅读量:3753989 2019-10-24


台湾画家林有涔油画作品《垦丁风景》,描绘垦丁大尖山映衬夕照呈现的艳红色,与蓝天白云形成对比的奇特景象。(袁庭尧摄)
华夏经纬网10月24日讯: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高雄市美术馆迎接即将到来的25周年馆庆,特于三楼规画典藏常设展《南方作为相遇之所》,首次以AR、VR方式展出30至60年代的台湾画家描绘常民生活的巨作。展场也以时间轴、剧场的概念,重现过去写生风气盛行的氛围,探讨南方现代艺术的历史脉络。高美馆25周年馆庆推出典藏常设展《南方作为相遇之所》,汇集台湾艺术家的画作及摄影作品,呈现旧时代常民生活样貌。(袁庭尧摄)
《南方作为相遇之所》精选高雄市美术馆馆藏1930至1960年前的作品、文献、及图像文件案。展场特别重现五十年代以来、南部流行的画会交陪情境,透过时间轴的观念、剧场性的沙龙氛围,呈现南部知名艺术家张启华、刘启祥、庄世和等人与写生有关的作品。展场精选14幅画作、提供AR导览服务,让平面画作呈现动态样貌,还能听画家本人导览解说。其中,张启华经典作品《旗后福聚楼》更以VR效果呈现当年传统餐厅大菜上桌、歌舞升平的样貌。台湾画家张启华 1961年油画作品《高雄风景》,描绘寿山与山下民居的共存层次感。(袁庭尧摄)
高雄市美术馆馆长李玉玲表示,高雄市美术馆开馆以来,长期深耕南方在地的艺术与文化脉络,发展出“大南方South Plus”的多元史观概念,结合高雄市美术馆关键典藏与南方之相关议题,建立多元史观特藏室,以一期至少18个月的常设展形式,呈现多元丰富的在地艺术发展史。李玉玲强调,三楼带状的展览空间极富历史感,未来将成为高雄市美术馆常设展专属空间。展场精选14幅画作提供AR导览服务,打造全新的看展体验。(袁庭尧摄)
高雄市美术馆自2017年正式转型为行政法人,迈向新形态的美术馆,三年来积极与全球顶尖博物馆品牌如英国泰德美术馆、日本森美术馆与法国国家凯布朗利博物馆进行馆际合作、共同策办大型艺术特展,同时致力于园区内外景观空间的改造及转型,今年陆续推出美术馆自创品牌“高美书屋”、“高美之友”会员制,“多元史观特藏室”及三楼常设展间也相继完工,致力朝“成为城市美好生活存在”目标前进。台湾画家郑世璠油画作品《三等车内》,描绘日军投降后,火车上贩卖枝仔冰的孩子、时髦女性、传统农妇等众生百态。(袁庭尧摄)
《南方作为相遇之所》将于26日正式开展,当日另有《写给传统与实验的一封信-2019第十一届传统与实验书艺双年展》同时开幕,高雄市美术馆同步规划新展导览、版印手作活动、夜间园区生态观察等活动。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