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省偃师市的二里头夏都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遗址。中国社科院二里头考古工作队在此蹲点坚持考古60年,刷新了中国考古界一系列第一。汇聚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精华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建成与开放,将对进一步增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自信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10月19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20日起将正式开馆迎宾。记者率先来到这里,探秘这座“都城”。
盘龙+钥匙,博物馆的外形很炫酷
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中国最早的“井”字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车辙、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群……众多耀眼的标签,让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备受瞩目。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赵晓军介绍,二里头遗址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该遗址创下许多“中国之最”,其中一“最”就是这里有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制造作坊。因此,在博物馆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除了使用与土地质感和颜色一致的夯土之外,还将整个建筑用古铜色的铜板覆盖,来凸显中国最早青铜器制造作坊的历史意义。
“整个建筑用夯土和紫铜为主要材料,像一座破土而出的青铜宫殿,寓意为最早中国的诞生。”赵晓军表示,该博物馆共使用夯土4000多立方米,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夯土建筑。
从空中俯瞰整个建筑,博物馆像一条盘旋的龙,表达着二里头遗址是整个洛阳文化资源的龙头。同时,屋顶平面暗含了一把“钥匙”的形象,象征着二里头文明是研究早期中国、华夏文明的形成的关键考古遗存,是打开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
长着“蒜头鼻”的龙,为龙图腾找到了根源
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一个自下向上呈喇叭状的屋顶令人震撼。这是博物馆中央大厅的铜屋顶,“喇叭”正是仿照了二里头出土的“青铜爵”造型。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展品总量预计近3000件(套)。移步到展厅内,件件珍品让人眼花缭乱。
有一条长着“蒜头鼻”的龙,它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龙头略呈浅浮雕状,鼻、眼则充填了白玉和绿松石。“巨龙”的出土,证明早在夏代的时候,先民们已经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来崇拜。
有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骨猴,圆圆的头、大大的眼睛,头顶两侧竖着尖尖的耳朵,上身两只手臂胸前交叉,两只爪子搭在肩上,下肢蜷缩,颇具神韵。这个骨猴是随着一个小孩墓葬出土的,在骸骨的胸前位置。到底是谁用何种工具雕刻的,已经无从考证。
村庄上的遗址公园,被“装进”田垄
乘坐大厅东侧的电梯,到达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三层的观景平台,整个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和二里头遗址区一览无余。放眼北望,青青草坪随着起伏的地形浩荡铺开,呈现出麦田一样的“井字格”田垄景象。
赵晓军介绍,从选材和色彩上看,整个景观类似农田,象征着农耕文明,与博物馆的厚重色调相呼应、相衬托,在兼顾原生性与标志性的同时,尽量与遗址公园以及周边村庄的大环境相平衡。
遗址公园的路面非常宽阔,中国第一个十字路口在这里发现。路面最宽20米,相当于现在的四车道,当时的双轮车至多一米宽,为何要修这么宽的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看来,这种大气是王国气质的象征。由四个十字路口围成了“井”字,是中国最早的“井”字城市主干道网,“井”的中间就是宫城,也就是中国最早的“紫禁城”。宗教区、政治区、经济区都在其中。庞大的都邑,却没有外郭城。许宏认为,这种不设防的状态,体现了大都城文化自信的心态。
对于宫城的展示,采用了在其上面搭建模块的原址复原形式,这种模块材料扛得住风吹雨打,如果需要再次发掘,随时可以被“打包”移动。
三代人刷新考古之最
二里头考古工作队员孙慧男告诉记者:“60年来,我们工作队共有三任队长,每一任队长几乎都干满了20年。第一任队长赵芝荃2017年已经去世了,很遗憾见不到博物馆开放的这一天了。第二任队长郑光、第三任队长也是现任队长许宏。在三代队长的带领下,经过探索,发掘总面积超4万平方米,出土文物万余件。”
在二里头村头的考古队工作驻地里,记者见到许宏。他说,二里头属于大型都邑遗址,考古挖掘工作量大,情况复杂,考古发掘60年,直接参与发掘和研究工作的有上百人,他们把最好的青春岁月都奉献给了二里头考古事业。对考古和中华文化的痴迷和热爱,支撑我们走到今天。
三代考古人,不断刷新考古的“中国之最”——中国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最早的青铜近战兵器、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作坊、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这些史无前例的“中国之最”。
2004年“最早的紫禁城”横空出世。“宫城遗址虽然仅仅是明清紫禁城的七分之一左右,但城市布局中轴对称、坐北朝南、功能分区等,为中国后来古代宫城确立了基本范式。”许宏说起时仍难掩激动。
“二里头遗址目前勘测的面积约有300万平方米,如今三代人用了近60年,才发掘了1%多一点。”许宏感慨道,“在对早期中国的探索中,还有许多谜团有待于破解。”
文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10月20日起,二里头考古遗址博物馆和公园同步建成面向公众开放,普通群众可以到这里领略“最早的王朝”的神秘风貌,购买文创产品,探寻中华文明之源。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赵晓军说:" 展厅设置了电子触摸屏,互动元素的增添让展览更加活泼,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出行攻略
【开放时间】10月20日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
【取票方式】持二代居民身份证或临时身份证、户口簿、驾驶证、军官证、士兵证、护照、学生证、工作证等,到博物馆门口自动取票机处取票或人工服务窗口领票即可免费参观。
出行路线
1.洛阳龙门高铁站出发:洛阳龙门站发往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210路公交正式开通,可乘公交直达。
2.郑州驾车出发:驾车上连霍高速,行至偃师收费站下高速,沿杜甫路、杜甫大道向南行驶约8公里至古城快速路,然后再向西行驶约5公里到达博物馆。
馆内指南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共有三层,一层、二层共有5个常设展厅。
一楼:序厅及第一展厅(第一王朝)、第二展厅(赫赫夏都·国之大事)、第三展厅(赫赫夏都·建中立极)。
二楼:第四展厅(赫赫夏都·厥土生民·巍巍华夏)、第五展厅(世纪探索)。
三楼:半开放的观景平台,可一览周边风光。
其他:博物馆还通过大型浮雕、沙盘、VR体验、互动游戏、模拟展示、视频播放等多种方式展示,让游客深入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等信息。
来源:河南商报、大河报、光明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