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击上面的蓝字关注!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在读的冯博士下班后在家猝死,83年出生,年仅36岁。
冯博士的师姐写道:
晚上七点半,和朋友在医院对面的芭蕉亚洲吃饭,刷着微信的时候,突然看到科室小群发来一条消息,冯师妹出事了!
不断刷着朋友圈,在一个个同事零碎的信息中拼凑着她离去的情景,她独自一人在租屋中经受着怎样的痛苦。同事说,早上她还查房,中午下班回去之后发信息给老板(科室主任及她的导师)说不舒服,老板再打她电话无人接听,立即就找到房东赶到租屋破门而入,而那时,已经回天乏术……
我简直不能置信,前段时间我还见过她,笑意盈盈地叫我师姐!多年前她来我们科实习的时候曾跟过我,开朗、活泼、聪慧的女孩,本科毕业考了消化的硕士,毕业留院工作,听说今年又考了博士,是他们导师的得意门生,科研硕果累累,83年,未婚,她最美好的人生还没开始啊!
亲至现场抢救的兰医生说:第一次抢救自己的同事,体会到回天乏术的无力!脑海里都是曾经的她和她科室主任现场的呜咽……师妹的科室主任也是她的导师,那是一个多么强硬的人啊,多少年轻一辈被他狠厉批过,背后都说他严厉得不近人情。可这是他的得意门生啊,从硕士开始一直带到她博士,看到爱徒离去无能为力,他却只能如普通人般的哭泣……我不能想象这个铁打的汉子悲痛流泪的场景。
近些年,中青年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我们在感叹生命脆弱的同时,有反思过吗?也许正是你平时的一些坏习惯,长期积累,如果不赶紧改掉,猝死也许离你很近。
猝死发病率越来越高,
这些人更容易发生猝死
一、关于猝死你必须知道的
1.我国每分钟3人心脏猝死。据统计,我国每年心脏猝死的总人数高达50多万,平均每分钟就有3人因心脏原因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而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
2. 猝死越来越容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3. 疲劳过度易引发慢性疲劳综合征,人体表现为身体代谢失调、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严重者甚至可能猝死。
二、容易猝死人群
1.抑郁:抑郁焦虑加速心血管病的形成,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塞的一个独立威胁因素。心血管病伴随着焦虑抑郁,成为猝死的一个重要因素。
2.打呼噜:打鼾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个征兆,如果“睡眠呼吸暂停“时间一次超过120秒,很可能发生睡眠中猝死。
3.过度劳累:经常熬夜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功能失调状态;吃饭、作息不规律会引起低糖低钾,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律不齐,这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4.熬夜:长期熬夜诱发心律失常、心脏早搏而突然晕倒,若没获得及时急救,易发生猝死。另外,长期熬夜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5.生活压力大: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并会增加心律失常、血管痉挛的风险,甚至诱发猝死。
6.肥胖:心血管病最爱胖子。肥胖人群几乎把所有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占全。而且胖子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时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
7.久坐电脑前:长期上网属于静态性动作,血液粘稠度较高,下肢可能形成深静脉血栓,运动时血栓脱落,可能会造成肺梗塞,严重可能导致猝死。
8.抽烟喝酒: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时常人的3倍。究竟能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是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长期饮酒还可导致心脏衰竭等疾病。
三、猝死发病前也有征兆
征兆1、疼痛
相比较而言,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征兆2、潜在病因
除了疼痛,还要警惕可能导致猝死的潜在病因。比如,是否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例如一位骨折病人,他曾在一段时期内被限制运动,那么他就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而静脉血栓一旦掉下来,则可能发生肺梗死。
征兆3、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
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
征兆4、重度的血压升高
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征兆是剧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时会伴有重度的血压升高。
征兆5、胸痛
冠心病猝死率最高。典型的冠心病表现是胸痛,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整个边界不是很明确,它的面积会适当大一点儿(跟手掌面积差不多),或者说不清到底哪疼,主要是闷痛的感觉。而针扎的刺痛或者是“按着疼”的感觉往往跟心脏关系不大。
四、预防猝死,从生活中点滴开始
猝死看似不可预防,但从生活习惯、情绪方面作调整,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就有可能降低猝死的发生几率。
1.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
2.清淡、低脂饮食。
3.戒烟、戒酒。
4.适量运动,改善身体健康,培养心肺功能。
5.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压力以及避免焦虑抑郁的出现。
6.注意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当压力来临可以通过兴趣爱好把它抵消。
直事,服务平台
服务,全国家人
为所有直销家人服务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