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一个4岁男孩曦曦火了。
在父亲为他主持的粉丝见面会上,他面对大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对答如流,“金句”频出,成为无数人羡慕的天才、神童。
▲4岁“天才”小男孩回答粉丝问题
建议WiFi条件下观看 比如有人问:“成功的人跟失败的人,有什么不一样?”回答:“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理由。”
还有人问:“外面的竞争对手那么多,我们该怎么办呢?”答:“物竞天择是自然法则,没有追赶,你不会奔跑,没有竞争,你不会成长。”
乍一看,一个天才横空出世,但事实并非如此,背后的真相令人细思极恐。 经知乎网友“YorN”深扒,曦曦的父亲,是某记忆力培训机构的负责人。
这是培训机构官网的一些内容。
而曦曦的回答,全部是背诵郭台铭的名言。
孩子此番作秀,是给父亲的培训课程做活广告,而这样的广告,从曦曦3岁时就开始了。才3岁就被爸爸要求对着镜头谈二八定律、破窗理论,而这些连成年人都不一定能懂。
▲曦曦谈二八定律、破窗理论建议WiFi条件下观看
之后还被要求一遍遍背诵“阿基米德”、“8的一半”、“不规则体积”等,然后在爸爸的课堂上复述。
▲曦曦背诵理论视频建议WiFi条件下观看 说实话,我看到这些视频,倍感痛心!觉得这个孩子可怜可悲,其身后的家长可耻可恨。 不得不说,曦曦很优秀,4岁的年纪,能背下那么多句子,现场不慌乱不怯场,流利巧妙作答,英语表达流畅,其应变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现力都是不错的。 如果好好培养,将来或成大器。但是曦曦的爸爸却在孩子才三四岁就逼迫其背诵自己根本就不懂的东西,还自认为教育很成功,为其成果沾沾自喜。 有网友评论:“良好的天资,却被父母拿来挥霍。”“用孩子做广告,好恶劣,简直丧心病狂。”“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不好吗?揠苗助长,哗众取宠,做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开心吗?” 这个极端案例反映出,父母对孩子“赢在起跑线”的执念多么深,在教育焦虑普遍的今天,孩子可悲地被过早灌输知识、被暴力催熟、揠苗助长。1
父母的暴力催熟正在毁掉孩子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精神科主治医师张瑾说,他们接诊精神类患者中,青少年和儿童的比例正逐年升高,目前已占了一半,最小的患者仅9岁。 孩子患抑郁症的主因,是父母太着急,总是要求孩子考出好成绩,压得孩子喘不过气。 张瑾告诫父母们:
要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去挖掘孩子的能量。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 :双胞胎爬梯实验 。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选了一对双胞胎,各方条件都很相似。
▲心理学家格赛尔
他让哥哥在第 48 周开始学习爬楼梯。这时,哥哥才学会站立没多久,偶尔能摇摇晃晃走几步路。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跌倒、哭闹、爬起的训练过程后,哥哥终于在第54周学会了独立爬梯。 弟弟在第52周开始学习爬楼梯。这时,弟弟腿部肌肉比哥哥刚开始练时更发达,已经能很好的走路了。 同样的训练条件,弟弟只用了2周(即出生第54周)就能独立爬梯了,且比哥哥爬得更快更稳。
格赛尔又对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在不同学习领域做了实验。 他发现不管识字、穿衣、做算术题、甚至是社交学习,都有黄金时间。 在孩子的发育达到一定的成熟度之前,提前教育是没有意义的。 提前教育不会使孩子一直超前,在正常时间学习的孩子,可以用更短的时间达到一样的,甚至更稳健的学习状态。 只有顺应孩子的成长节奏,才能对孩子起到积极意义,盲目模仿,盲目追赶,只会适得其反。 如有句话所说:做孩子成长的摆渡人,而不是设计师。2
先成人再成才
曾被无数人追捧的“95后天才少年”张炘炀,2岁半就学会了1000多个汉字,上小学开始连连跳级,十岁时,以505分的成绩,考入二本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小时候的张炘炀
有30多年教育经验的校长王朝武认为:他应该再等一二年,学得更扎实,身心成熟一点。 辽宁大学教授也说:“大学课程设置与中学有明显差别,需要学习者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而张炘炀,思维不太完善,情感、意志力、看法还是11岁儿童的层次。” 505的成绩,其实基础并不扎实。 张炘炀的家长却认为,不是名校不要紧,关键是速度。 接着,张炘炀13岁考入北工大读硕,16岁考入北航读博。 表面无限风光,背后却是一个失去了正常生活、没有健全人格的孩子。 16岁硕士论文答辩前,他要求父母在北京给他买房,否则就不答辩。因为,他认为自己“应该做一个人上人”,成功的标准是“北京户口,买房,找个好工作”。
张炘炀还有许多被人炮轰的言论,诸如: “北京的乱象完全是外地人(尤其东北人)造成的。”“有钱不一定有素质,但没钱一定没素质。”“白领对北京毫无建设,蚕食了北京宝贵的资源和就业岗位。” 为了生造天才,张炘炀放弃了很多东西,比如生活能力、善良感恩、天真活泼、人际交往、热爱自然…… 过早进入社会的他曾直言,自己的童年不完整,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博士学业也不顺利,多次换课题,论文不能如期完成,无法毕业,被迫延期。
揠苗助长,对禾苗,第二天就枯萎了,而孩子,也许要到十年二十年,才能看到他的枯萎,可那时,一切都晚了。 思想家卢梭说: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完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会造成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一个没有正常童年、活在快进里的孩子是可悲的,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要培养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其次才是成才。3
比孩子天赋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远见
急躁短视的父母,会葬送一个孩子的未来,有远见的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尊重孩子的发展周期
曾有位班主任告诉家长:“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花期不同。
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日野原重明在《活好》一书中说,曾经,他也不是优等生,让母亲操了不少心。可是母亲一直对他全然信任,耐心等他长大,从不强迫他遵从她的意愿。 他说:“这是我最感谢母亲的地方。”
学会思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说:
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这句话精辟地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学知识的能力。 孩子生命早期,学到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是否养成优秀的学习能力才是关键。 有记者采访过多省高考状元。 北京状元说,从小父母就为他他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塑造好的性格。浙江状元说,妈妈从小就注意潜移默化地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和能力。福建状元说,非常注意思考和阅读,学习注意总结。安徽状元说,不读死书,更看重自己的社会实践和综合能力的养成。 他们活泼、开朗、多才多艺、兴趣广泛,表现出了非凡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父母与其给孩子强加不符合年龄的知识,不如培养他们终身实用的独立学习能力、综合素质。
不急功近利,让孩子享受生命每一个阶段
比尔盖茨小时候,能在1小时读150页书,并记住其中90%的内容;他数学极好,获得过全州的数学竞赛冠军…… 他的父母没有心急火燎把他打造成天才儿童、少年大学生,而是竭力培养他健全的人格,让他充分经历人生每一个阶段。 如今风趣幽默、热心慈善、善于交流的比尔盖茨,曾经叛逆、不合群、书呆子。 父母耐心帮助他参加夏令营、带他外出运动、为他精心设计许多活动。 如果没有父母精心培养,也许,我们看到的比尔盖茨,要么成为偏执天才,要么泯然众人。
▲比尔盖茨
才女武亦姝在诗词大会大放光芒,父母没有让她去牟名牟利,而是拒绝一切邀请采访,让孩子安心学习。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场哗众取宠,他们三观尚未建立之时,父母要做那块稳稳的压舱石,让他们跟随生命的节律,踏实学习,充分享受生命的过程。 周国平说过,做父母,重要的是要做个有心人,要帮他用自然力促进智力的生长。让他拥有良好的素质,让孩子将来具备自己争取幸福和承受苦难的能力。
来源丨新父母在线
扫码关注风采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