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华一网友晒出一份“小学家长问卷”,因问卷里面要求家长告知家庭每月总收入而引发争议。@我不想取名字发帖称:“学校发了一份问卷调查表,里面包含了各种问题。其中还包括父母的学历、工作性质、收入、年龄等等。我就十分好奇,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知道这些内容?”随后,他还附了几张问卷调查表的截图,其中确实存在调查家庭每月总收入等问题。
前天,小编联系了这名网友,希望进一步了解问卷调查涉及的学校、详细链接等。不过,该网友不愿正面回应,表示“不需要涉及学校”“只是做一个讨论”。
七成认为学校“越界”
发帖的同事,该网友还同步发起了一份问卷调查,有近800名网友参与。问题只有两个,针对“学校要求学生家长填写这样的问卷调查,你觉得正常吗”一问,86%的参与者认为“不正常,调查问卷中有很多问题设计得太过分”;而在“学校变相调查家长职业、收入等信息,你能接受吗”一问中,68%的参与者认为“不能,与孩子就学无关”,21%认为“不配合即可”,只有10%认为“能,没什么好隐瞒的”。
随后,小编通过截图在问卷星网站上找到这一名为《小学数学家长问卷》的调查问卷。
这一问卷调查共包括两部分,涉及15道必答题。第一部分有8道题,包括与孩子的关系、年龄、户口类型、职业属性、是否独生子女、学历、家庭月总收入及孩子和谁住在一起等问题,引起争议的主要是这一部分的问题;第二部分有7道题,主要有是否为孩子报补习班、家庭教育方式、使用教育APP情况、家庭藏书量、对孩子最关注的点等内容。
小编调查发现,虽然这一问卷确实在问题设置上比较详细,而且也有部分问题涉及隐私,但问卷调查实际是匿名展开的,自始至终没有要家长填写具体的个人身份信息。
在网帖留言中,也有理智网友提出了这一疑问,认为发帖者忽略问卷调查是匿名的这一事实,在网络上发帖,任由争论发酵,该行为颇有博取眼球的目的,也有明显的导向。
戳痛家长教育焦虑
为何一则以偏概全的讨论帖,会持续发酵,并且引发将近5万点击的关注度?从留言区家长们的回复中,答案呼之欲出——这一话题戳痛了家长的教育焦虑。
有家长认为,这样的问卷是老师“提前做好的功课”,为的是“看人下菜碟”。他们担心,孩子会因此在学校因为家庭收入及父母职业受到区别对待,也可能因此引发孩子的攀比心理。
还有家长则担心会因此泄露家庭的信息,被教育培训机构利用,收到电话推销骚扰,他们认为此举侵犯了个人隐私。
市民孙小姐是一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她用自身经历分析了这一事件。她说,去年刚送孩子入学时,也曾收到过一份类似的问卷,刚填写时,心中确实有过同样的担忧;“不过事实上,学校、老师在这方面比家长更敏感,担心家长胡思乱想,老师在发送了问卷链接后,就在家长微信群里@所有人,提醒大家这一问卷是完全匿名填写的,不会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更不会对号入座,主要是为了系统了解新生家庭的整体情况,便于老师在家长会上对不同人群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作为过来人,孙小姐非常理解网帖留言区家长们的焦虑和担心,也谴责发帖者“别有用心”。“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重心所在,而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网络上时不时爆出的一些负面新闻,任何一则都可能戳中家长内心的敏感区,更何况这则网帖还把‘教育不公平’的火蔓延到了我们身边。”
合理问卷有利于家校沟通
小编就此咨询了不少教育从业者,他们均表示,一般情况下,正规学校进行问卷调查都会做匿名处理,这是为了保护家长及学生的隐私;但不排除一些教育机构为搜集个人信息、推广自身教育资源而展开的调查,这类调查经常会以一些小礼品、小抽奖为噱头,诱导家长参与。
有老师解释,学校展开的问卷调查中,也有部分是实名进行的,这一般是在新生入学时,比如对家长职业情况的调查,实际是为了根据情况安排一些家庭分享会或建立家委会,能者多劳。“合适的调查问卷,有助于家校沟通。”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省级、国家级的专业教育调查,为了深入了解孩子,搜集大数据用于研究,比如针对“不同家庭背景下教育出来的孩子,有什么样的特征”,学者会以此为基础展开调研,用于教育改革探索。
市区一位小学老师表示,不管这份问卷调查的意义何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在面对这样一份问卷时,家长可以在与老师充分沟通后,根据调查目的,合理的部分认真填写,认为不合理的部分不填写。
“家长应该多关注对孩子的教育。不要让金钱和权力这种成人思维影响到孩子,更不要从小给孩子灌输阶层划分的概念,不然既会影响孩子‘三观’的建立,也可能在孩子内心埋下自负或自卑的种子。”
来源|金华日报
作者|汪蕾
编辑|汪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