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2019中国纺织业“一带一路”大会在江苏盛泽召开,本次大会以“共建全球纺织命运共同体”为主题,通过明势、融链、择域三大板块展开产业对话,共叙新时代深度合作心声,共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1中国纺织业正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产业链
六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一国的倡议发展成为多国共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重大进展,沿线贸易投资不断升温。纺织服装工业作为基础性民生产业,在“一带一路”沿线进行高水平合作,成为多个国家的重要需求,中国纺织业也正以积极的姿态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会长、中国纺织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徐迎新介绍,我国纺织业对外投资存量超过100亿美元,境外投资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东南亚、非洲、欧洲、北美、澳洲等重点区域。“中国纺织业为行业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深度融合注入了新能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近几年,孟加拉、越南等国服装制造发展快速,所用面料大部分是中国提供的。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超2800亿美元,“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持续增长也是产业合作互补的具体体现”。曹学军说,“对于中国纺织来说,要进一步提升中国化纤织物面料的科技创新水平,支持和配套沿线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 以东方国际集团为例,该集团是由150年历史的原上海纺织集团和有70年纺织品贸易出口经验的原东方国际集团联合重组而成。近年来,东方国际集团通过纺织产业全价值链、全要素、全优势的集成,已初步形成非洲资源、欧美智力、亚洲制造、中国集成、全球销售的国际化布局。目前拥有海外业务机构96家,遍布五大洲29个国家和地区,外籍员工占整个集团员工总数的60%以上。经过多年的发展,该集团从农业起步,到棉花交中心交易平台,再到全球低成本生产资源的整合,最后到优质资源集成发展,形成了时尚产业从田间到衣柜的战略规划。 “在世界经济秩序重建的新时代,在全球产业链重整的契机中,‘一带一路’倡议和众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为世界人民提供了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道。”徐迎新自豪地说。
2新技术来袭中国纺织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波澜壮阔的40年改革,中国纺织工业作为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从弱到强,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发展,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化,做出了多维度历史性的贡献。我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纺织大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表示,中国的纺织业在中国的制造业里面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有超过300个兴旺的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市场,尤其是服装和家纺市场。40年前,我国纤维人均消费量只有不到3公斤,到去年已经超过22公斤,接近欧洲的人均消费量,并远远超过全球的人均消费量。” 同时也要看到,“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包括纺织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传统优势下降,倒逼中国经济从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曹学军说道,“中国的纺织行业正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从加工制造向主动研发设计,供应链优化、品牌、市场迈进。国际合作从单纯的产品输出,向技术、装备、资本输出扩展,充分运用全球纺织优势资源,加强与各国技术、品牌、设计以及产能的全方位合作。” 加之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与传统纺织产业深度融合,正在改变纺织行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供应链的反映能力。 可以看到,中国纺织服装业作为中国最具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先导和示范性的产业,同时,要按照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目标,推动了我国纺织行业的可持续投资和高质量的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本文言论系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海东方观点,也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引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北京中海东方集团成立于2008年,以海上贸易为起点,以实业发展为核心。集团历经十余载发展,涉足领域涵盖企业管理、资产管理、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并在国内外设有多家分子公司和办事机构。2019年6月,人民日报社正式控股中海东方集团。集团将依托强大的国有股东背景和自身实力,以“根植实业,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战略发展准则,充分贯彻国家“产融结合”的方针政策,逐步成长为具有强大投融资能力及全球视野的大型综合性国有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