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搭平台百家争鸣,结共识树立标杆|第十一届全国脊柱非融合学术会议圆满闭幕

搭平台百家争鸣,结共识树立标杆|第十一届全国脊柱非融合学术会议圆满闭幕

阅读量:3866952 2019-10-28



会议花絮视频
(视频建议WIFI下收看)随着各种骨科植入材料以及理念的迭代更新,脊柱非融合技术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但非融合技术的适应证有待于认识的统一。2019年10月26-27日,由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骨科临床学系承办,骨科在线协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脊柱非融合学术会议暨全国第二届脊柱三合联盟大会在京开幕。
来自全国的100余位脊柱外科专家与500余位参会代表相聚会场,通过不断交流研讨,共同探寻脊柱非融合的发展方向,最终形成共识,造福更多脊柱疾病患者。

会场盛况

与会专家合影

徐林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大会主席、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脊柱非融合学组组长、脊柱三合联盟主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徐林教授介绍了各位参会嘉宾,对各位不辞辛劳赶到会场表示真挚感谢,在各位的支持下,学组一定能够将攻克非融合技术的有关难题,推动脊柱外科发展。

穆晓红教授宣读贺信
贺信正文(上下滑动)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穆晓红教授在现场宣读中国康复医学会发来的贺信。

贾连顺教授致辞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脊柱非融合学组顾问、脊柱三合联盟顾问、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贾连顺教授表示,脊柱非融合技术历史悠久,但受科技材料制约而发展缓慢,但随着现代科技以及材料学的进步,非融合技术和理念都已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本届会议云集了众多业内的专家、学者,大家共同回顾历史,畅谈学术,求同存异,为患者带来最适合的技术,在健康中国的蓝图上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师讲坛★
贾连顺教授授课
“先人已逝、精神永存、永远的记忆、永远的怀念,现代人承载与传承!”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贾连顺教授在《中国骨科创建于发展经历崎岖-坎坷-曲折之路,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今天与国际可以比肩的现代骨科》中回忆了中国颈椎外科的发展历程,正是前人在颈椎外科打下的坚实基础,才有了我们现在颈椎外科能够比肩国际的成绩。我国颈椎外科早已步入高速发展时代,但再快也要勿忘历史、不忘初心,牢记前人艰苦奋斗的历史,砥砺前行,再创颈椎外科辉煌。

刘尚礼教授授课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尚礼教授在《随访十年以上的腰椎人工椎间盘》的讲题中,分享了10年间202例腰椎人工椎间盘随访病例。发现有效率达88%,ODI和VAS评分在术前术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小于0.05),活动度术前术后没有统计学差异,活动范围:10.6±7.7°。

徐林教授授课
“尊重历史,展望未来。大医精诚!医学需要哲学思维,医师应当具备人性、人情、人道、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徐林教授在《颈椎前路融合、非融合及杂合手术方式选择与思考》的讲题中回顾了颈椎前路手术的发展历史。脊柱外科医师应辩证地看待手术技术,理性对待,严格把握适应证,不能片面夸大某种技术的优势;无论运用哪种技术,手术减压是最关键的主题,是所有年轻医生的起点和关注点;融合、非融合、杂合三种技术各有其适用范围,不能相互完全取代。合格的脊柱外科医师需细心诊断疾病,耐心分辨适应证,才能达到“融合、非融合、杂合”三合为一,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

袁文教授授课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袁文教授从文献回顾的角度分析了《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的前景与未来》。大量文献记载,颈椎人工椎间盘是治疗颈椎疾病可供选择的一种方法,但在预防ASD方面还需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应更加严格筛选手术适应症。

主持人★颈椎人工间盘★
授课专家

主持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述华教授在《不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特点及中-长期效果评估》的讲题中,详细讲解了5种颈椎人工椎间盘以及使用效果,并强调要熟练把握颈椎人工颈椎间盘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聂林教授讲解了《颈椎人工间盘设计改进》,现有的颈椎人工间盘因为并非真正的生物型间盘,可能出现异位骨化、自发性融合等问题,需要在形态、生物材料、应力设计等方面作出改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浩教授在《三节段Hybrid手术置换与融合不同组合方式的分型与临床研究》的讲题中,分享了团队在使用三节段Hybrid手术的临床经验, 其中头端置换型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更具优势,钳夹置换型术后更易出现曲度丢失,尾端置换型上位临近节段活动度增大更明显。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陈雄生教授讲解了《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中期随访报告》,通过团队的临床病例随访,发现颈椎人工间盘术后康复时间、植骨融合、颈椎动力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异位骨化等方面有待改善。
浙江大学明州医院徐荣明教授在《非融合在成人脊柱畸形方面的应用与探索》的讲题中,回顾了非融合技术在成人脊柱畸形方面的发展历程,表示该技术在成人脊柱畸形方面具有前景,但仍有待各位专家探索。★腰椎融合与非融合★
授课专家

主持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海涌教授讲解了《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十年经验与感悟》,通过十多年的研究,尽管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存在争议,但从长期随访研究发现,与融合相比,创伤小、翻修率低,仍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阶梯性治疗的一种选择。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冯世庆教授在《人工智能在腰椎退行性疾患中的应用价值》的讲题中详细阐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外科大夫的关系,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深度学习,通过MSU分型、Pfrimann分型对腰椎间盘突出程度、部位进行评估,实现准确、快速诊断及鉴别诊断。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李开南教授讲解了《混搭手术治疗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经过100多例手术,证实Hybrid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比融合手术更具优越性,并分享了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有关话题。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许建中教授在《腰椎非融合技术的理想与现实》的讲题中,分析了椎弓根动态固定在退行性腰椎滑脱、老年退行性侧弯等疾病的临床应用,动态固定早期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研究时间尚短,还需长期研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董健教授分析了《Dynesys与融合手术治疗老年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至少5年随访的临床疗效对比》,和融合手术相比,Dynesys固定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安全、有效,还可部分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成惠林教授讲解了《动态稳定椎弓根螺钉在腰椎手术中的初步应用》,腰椎非融合系统手术技术要点为一次性置钉、选择较长螺钉、连接棒要适应生理曲度、维持椎体间高度、减少椎间盘压力。
河南大学附属郑州市骨科医院梅伟教授在《Instraspine在腰椎退行性疾病应用中期疗效观察》的讲题中,使用了3D动画演示直观地讲解了Instraspine技术的操作流程以及手术技巧。★颈椎融合与非融合★
授课专家

主持人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史建刚教授讲解了《ACAF技术在严重后纵韧带骨化外科翻修手术中的应用》,其团队自主研发的可控前移技术(ACAF技术)能够达到脊髓原位减压的效果,能够在颈椎、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中取得满意疗效。
中日友好医院李中实教授讲解了《颈椎不稳的临床意义探讨》,颈椎不稳是眩晕的重要诱因,通过系统分析了重度难治性颈型眩晕手术治疗的中长期疗效,通过手术方法治疗重度颈型眩晕患者的疗效是可靠的。
南京江北人民医院田纪伟教授在《齿状突骨折非融合外科治疗策略》的讲题中,分析了手术方法:常规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置钉困难采用枕颈固定,C2椎弓根骨折置钉困难采用C1-3椎弓根螺钉固定。
宁波市第六医院胡勇教授在《保留寰枢关节活动功能的有限内固定重建寰椎骨折稳定性可行性分析》的讲题中,介绍了多种能够重建寰枢椎骨折稳定性的手术方式,为临床提供了多种选择。
天津市环湖医院刘伟教授讲解了《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治疗策略》,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入路包括前路、后路、前后路联合,无论哪种入路,都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为患者推荐最适合的术式。★再议腰椎融合与非融合话题★上午,各位授课专家围绕着脊柱各部位的融合与非融合技术展开探讨,现场学术讨论氛围热烈。下午,参会嘉宾围绕着脊柱融合与非融合手术应用最常见的部位——腰椎,进行详细的研讨,全面展示了各项技术的优劣,腰椎融合与非融合的有关问题一应俱全,为参会代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授课专家

第五、六、七节主持人
经过一整天气氛热烈、满是干货的学术讨论,各位专家均认为非融合技术重建脊柱生理功能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是脊柱外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非融合技术的手术适应证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各种非融合技术都有其各自优缺点和应用适应证;新技术的出现伴随而来的是新问题,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解决困难,推动非融合技术的完善与发展,为脊柱疾患带来更好的疗效。

学术讨论热烈

会议现场人气爆棚★闭幕式★
徐林教授作会议总结
脊柱非融合技术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其新理念仍有待各位专家推广。本届大会上,各位专家踊跃发言,交流讨论各自团队的手术经验。大会主席徐林教授表示,只有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才能博采众长,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

闭幕式合影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团队合影颁发脊柱非融合学组聘书




向右滑动》
颁发脊柱三合联盟聘书


点击此处查看完整名单


欢迎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
orth@orthonline.com.cn 来函必复!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刘琦材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