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朋友吗?请关注“健康报医生频道”
投稿邮箱:jkb_doctor@126.com
近日,我国中医药界大事连连。
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
10月26日,重磅政策《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点击查看)发布,该文件是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名义发布的第一个中医药文件。
同一天,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全国66位中医学类专业的负责人、28个中西医结合类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等齐聚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经验交流。
中医药类高校的校长和书记们就如何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如何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如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各抒己见。
张伯礼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中医思维方式是传承关键
全国中医药大会对中医全方位开展医疗、科研、人才培养等提出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就高等教育方面,中央文件里第一次强调培养的中医药人才要掌握中医思维规律,要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把中医学与现在的知识及人文精神相融合,这也为我们培养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指明了方向。
相信,借此机会,将会掀起中医药发展的又一个高潮。
中医历来重视并坚持传承、创新、发展。中医传承是基础,如果不能传承下去,也就谈不上创新和发展。具体到中医学专业建设上,要做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需传承中医的思维方式,传承中医大医精诚的精神。但传承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科技的进展,不断汲取当代、至新的东西为我所用,让中医药学真正做到历久弥新。
谷晓红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我们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培养中医药拔尖人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接力棒在我们这一代中医人手里,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把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贯彻到立德树人的实际工作中去,加快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构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的新格局。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人才推动事业的发展,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让中医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徐安龙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发出中医药教育“好声音”
全国中医药大会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改革创新,扎实推动《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落地见效”,这是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
北京中医药大学将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作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指引,坚定贯彻总书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指示,继续秉承“人心向学,传承创新”的理念,把中医药事业传承好、发展好,尤其是要在“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方面发出“北中医好声音”。
王省良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加强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
全国中医药大会强调了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特别是为下一步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的报告中提出了5项任务目标,其中之一就是人才培养,而中医药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人才培养,所以如何培养能够传承创新的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高等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另一个目标任务是科研创新,我们中医药大学也担当着历史责任。我认为,首先要做好中医药传承,其次才是创新,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全国中医药大会刚刚结束,我们就进行一流专业的建设,这些都为下一步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我对中医药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希望年轻人能用激情与热忱为中医药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灿东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
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更好结合
长期以来,中医药人才培养依赖于师承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院校教育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主体。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将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更好地结合。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要传承好中医的精华,我们需以现有院校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为主要抓手,推动专业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石岩
辽宁中医药大学校长
培养中医药人才要回归本位
全国中医药大会聚焦“守正创新”这一主题,这指出中医药发展既要继承又要创新。继承是要继承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医药凝聚着深邃的中医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创新能使中医药事业更具备生命力,这是未来中医科学研究发展的方向。
在教育方面,大会提出了教育的国际化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这体现了回归教育本位;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得到了体现,比如将中医药经典考试列入人才评价体系,这体现了回归本源。
郭姣
广东药科大学校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
中西医结合专业应以中医为主
中西医结合专业较接近新医学体系,但它还应以中医为主,从整体观认识人体生命健康。中西医结合在慢性代谢性非传染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巨大优势,应进一步理解中医的辨证论治,将其发扬光大,并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对其进行阐释,发挥其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其优势与特色。
中医药学科与专业体系在新医学体系建设中大有可为。我们要践行自己的责任、使命与担当,站在主流位置,发挥独特作用,积极治疗与防控,充分展现中医药学科专业的使用价值,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杨关林
原辽宁中医药大学校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
中医药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中医药高等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无论是学校的定位,还是专业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都应该更多关注如何服务大众健康,而不应盲目追求现有指标体系的提升,更关注对中医药服务受众中简便廉验方法的挖掘。
具体到中西医结合专业如何经过现阶段发展,达到更高的高度,这一高度就是真正实现新医学的建立。新医学的开创是中医学发展模式中自身理论的完善过程,是一个继承和探求的过程,这会使中医学理论框架更加清晰,结构更加完整,更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因此,开创新医学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未来发展目标。
文/《健康报》记者王宁整理
编辑制作/夏海波近期热文
朋友,“骨质疏松”您中招了吗?快来自测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我们要做什么样的老年医学?
研究5年颗粒无收,却深耕肾病15年,医学科研贵在静心
是他们!!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式揭晓(附现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