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小编仿佛在电影院里扎根了,被骗走了好几斤眼泪,光是擦眼泪的纸巾就用了——
没错,小编说的就是曾国祥导演,周冬雨和易烊千玺主演的《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上映之后,收获了如潮般的好评。“口碑炸裂、爆棚”,“周冬雨又贡献了影后级的表演”,“易烊千玺神演技”等等评论,不绝于耳。
首日票房破2亿,豆瓣评分8.6,猫眼评分9.7。数据给出了最直观的市场反应。
而关于影片本身,媒体也给出了较为统一的定性:国内首部深度直观展现校园霸凌的电影。
周冬雨的演技自然不用多说,饰演了遭遇校园霸凌的女生陈念,小10场哭戏下来,贡献了108种不同的哭法,我见犹怜。
让人惊喜的是,作为千玺弟弟的大荧幕处女作,他毫不发怯,饰演混混小北,说自己没有钱,但会把钱给周冬雨买零食;说自己没教养,但素质和温柔也都只给了她。
他们也联手贡献了不少高光片段和泪点,比如即将得到救赎时,3分钟无台词眼神戏里,俩人一言不发,但你就能从眼神交缠中解读到万千情感:哑然、不解、疑惑、遗憾、隐忍、心痛、释然、庆幸、信任,甚至到最后还有一点惊喜和憧憬。
一部严肃的校园青春片
这部由曾志伟之子曾国祥执导的影片,的确直面的是青春片中最为幽暗、沉重的一种题材——校园霸凌。
关于校园霸凌的电影,中国电影此前也有或多或少的涉及,但从未有一部青春片,如此直观深刻地揭开了校园中这一敏感黑暗的角落。
欧美、日韩对校园霸凌这一题材,已贡献了多部堪称经典的影片,如美国的《壁花少年》,韩国的《蚯蚓》和日本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告白》等等。
《少年的你》的横空出世,则补足了中国影片在此题材上的长期缺位。
不像《悲伤逆流成河》那般,有着狗血、戏剧化的情节。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沉重且写实、隐忍与压抑的故事。
从影片开始切入高中校园那一组镜头,就能看出,导演想要认真地拍出的是一部严肃、接地气的电影。高三学生们在闷头晨读,各个紧张如上战场,身前是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教室空间狭小而逼仄。
紧接着一场跳楼自杀,让所有人似乎从紧张中挣脱,成了闲立的围观者。这场自杀,也将故事的主角陈念(周冬雨饰)拉入了镜头和人群中央。
《少年的你》剧照
全片中,一共有两名花季少女被推向了死亡,她们的关系很值得考究,一个是霸凌者魏莱,另一个则是被霸凌者胡小蝶。
(魏莱)
高考前夕,胡小蝶坠楼身亡,偌大的校园里旁观者无数,但只有陈念走上去为她盖上衣服。紧接着,她成为了魏莱下一个霸凌的对象:椅子上被倒满红墨水,被锁在厕所里,被推下楼梯,被跟踪,被扇耳光,被排球砸,被排挤孤立,被拍裸照……
(请自动替换蓝衣男)
其他人却,视而不见——同学坠楼,他们忙着拍照发微信;同学滚下楼梯,他们只会站在原地,没人想着去扶一把;他们还会劝说着,“再熬一个月就好了”。
每个人都有作恶,但旁观者永不忏悔,也会平安无事;反而是制止恶行的人,却遭到了报复。
如果没有发生校园霸凌,陈念是不是就能安心考去北京,也就没有和小北互相舔舐伤口、失手把魏莱杀死的情节了呢?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答案,校园霸凌或许没有直接杀死人,但一定是背后的推手之一。所以导演在最开始,就用了黑底白字揭露了全片中心——校园霸凌。
一度看到有网友提问,电影里的霸凌情节是不是夸大了?事实上,这可能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2.4亿学生遭受校园霸凌,占总学生数的三分之一。
今年以来,就有不少霸凌正在现实中上演……
山西太原,有大二女生芝芝发长文自述,长达两年遭受室友霸凌的经历。
芝芝被起外号“潘金莲”
以开玩笑的名义,多次偷偷拍下芝芝换衣服的图频;以好朋友打闹的名义,多次对芝芝进行身体上的攻击;
甚至,室友还伙同了其他人,扒下了芝芝的衣服,拍下裸照或者视频,在QQ群里共享。
被拍下的照片,被室友发到了QQ群里,美名其曰是“眼福”。
除了偷拍,还有一些芝芝被扣住双手、拳打脚踢的照片。
贵州,5名小学生跪在地上,低着头竖着手,仿佛自己是犯了错一样,任由其他同学用棍棒殴打。
甘肃,八岁的小女孩赵某被同班同学脱下裤子,下体被男孩们笤帚疯狂地乱打乱戳。
霸凌可以不分国界,也不分你是明星还是素人。韩国,前SISTAR组合成员、有“韩国碧昂丝”之称的孝琳也被中学同学控诉施予了暴行。
只是因为两人当时的男朋友名字一样,孝琳因此便对这名女孩开始了断断续续、长达三年的校园霸凌↓
拳打脚踢、取侮辱性绰号、脱光衣服、拍侮辱性视频、践踏性器官,甚至死亡……
这些新闻,一个比一个触目惊心。
校园霸凌只是一个壳
校园霸凌是个老问题了。
这不仅仅是中国校园独有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也普遍存在。
其中,日本校园中欺凌现象尤为严重,在世界上广为人知。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每逢学校新开学之际,自杀率便会上升。因为假期结束,一旦返校他们便会担心受到欺凌,进而选择自杀。
校园霸凌如若论及产生原因,追根溯源,不外乎“人性之恶”。
但归结为“人性之恶”,并不意味着这一问题最终无解。我们依然可以在人治、法治与制度层面,尽最大可能对之加以防治。
校园霸凌的产生,是多方位责任共同缺失的结果。从这部影片中,我们能看到,之所以陈念、胡小蝶会被霸凌,乃是共力所致。影片之中陈念那句:“你们所有人,都是凶手”,并非空穴来风。这其中有学生的沉默、家庭的失护与失教、教育体制的冷漠和司法的无力。
《少年的你》剧照
每个从校园中成长起来的人,或许不像影片中的人物一样,遭受过如此残暴的欺辱,但也或多或少遭受过或大或小“欺负”。
当我们遭受欺凌时,解决的方案无外乎,同学之间调解、忍让、报复,出动家长、上报学校处理甚至严重者诉诸司法。
而在这些所有的可能路径与发生环节中,学校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保护学生最重要的一层保障。
因此,针对校园霸凌现象,学校首先要加强防护意识。在校园之中,设立相关的机制、机构进行防治,对学生、老师遇到此类现象,如何应对、如何处理,应当加以宣传和教育。
此外,增加专业人员进行防护,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及时发现进而调解处理纠纷,也是必要之举。目前,在心理疏导层面,在中学校园之中,这一环节尤为缺失。
校园霸凌现象终归只是一个壳。这个壳之下,是校园与社会系统运行的漏洞,是社会群生不同遭际的汇流,是当事者不同的内心世界与呐喊,是人性的阴暗,是校园与社会共同的伤痛。
这个壳之下,更多的是受害者们的痛苦隐忍与挣扎。在此意义上,《少年的你》也已经突破了青春片的格局,多了更多普遍意义上的人性追问。
影片没有给出解决校园霸凌问题的最终答案。但在最后,却也给出了导向。结尾处,影片展映出了近年来政府和司法部门出台的针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各种法案、条例,无疑是在呼吁,社会要重视校园霸凌现象,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
这部电影,像是导演丢到社会上的一颗雷,让我们必须正视、重视校园霸凌现象。唯有如此,才能“尽人事”地加以防治,让更多的校园不成为学生们的“失乐园”。
有数据指出,每65000名孩童中,就有一个因为霸凌而选择自杀的孩子。
在波士顿的犹太人死难纪念碑前,有这么一段话:
当纳粹来抓共产党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当他们来抓犹太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贸易工会主义者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贸易工会主义者;当他们来抓天主教徒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徒;
当他们来抓我时,已无人替我说话了。
同理,面对校园霸凌时,我们只会保持沉默,等到自己变成了那个被殴打、被羞辱的人后,是不是也只有静寂一片呢?
《少年的你》中,胡小蝶在跳楼前,曾用那双悲伤又无助的眼睛看向陈念,也看向镜头前的每一个你我他,质问着:“我被他们欺负,你们为什么什么都不做?”
悲剧的背后,是霸凌者,和每一个冷漠的我们。如果啊如果,每一场校园霸凌,都有人愿意站出来,是不是胡小蝶就不会死?
不是每一个陈念都会遇到小北,但每一个陈念和胡小蝶的身边,都可以有我们。只有每个人都贡献了力量,才能对校园霸凌说“不”,也才能真正地保护少年、保护世界。希望每个少年啊,都能够一起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光明正大地走在阳光下。
(文章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