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讲座时间:10.28-10.30
为更好的服务师生,聚焦佛科学术动态,分享新知新锐新见,《佛科院讲座预告》向您推介学校主要的讲座信息。
请参与人员,服从讲座组织者安排,有序参与,讲座过程中手机调为静音,保持安静,礼貌对待主讲嘉宾。
分享,参与,收获,成长。
Believe
讲座速递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周一 | 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从研究精原干细胞的在体分化到探索离体发生的思考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周一|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工业设计与陶瓷艺术学院
周三 | 广东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高校春季交流项目
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
周一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及裂缝分析控制
周三 | 第一期“专业教学沙龙(讲座)”——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之MOOC建设经验
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
周一 |纽约州立先进技术研究中心功能打印技术在材料领域的应用
周三 | 压缩科学-从压力维度探索新物质
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从研究精原干细胞的在体分化到探索离体发生的思考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主讲人:刘以训
时间:周一(10月28日)9:40
地点:仙溪校区C3—116
主讲嘉宾简介:
刘以训,院士,生殖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員。曾任:中国科学院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員会主任;WHO/洛氏基金会胚胎植入国际研究中心中国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員会主任。
主讲内容:
卵巢颗粒细胞和膜细胞的相互作用、哺乳动物排卵机制研究,提出了排卵机制的新学说。建立了灵长类动物模型系统,研究了精原干细胞分化和精子发生的分子机制,克隆了七个新的基因并探讨了它们的生理功能。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半导体光学工程学院)
主讲人:马辉
时间:周一(10月28日)14:30
地点:仙溪校区C5—216
主讲嘉宾简介: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教授
主讲内容: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讨会
广东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高校春季交流项目
工业设计与陶瓷艺术学院
主讲人:符明丽
时间:周三(10月30日)13:30
地点:江湾校区信息楼102
主讲嘉宾简介:
广东国际人才交流研究院
主讲内容:
主题一:广东国际交流项目——意大利米兰大学生创新创业春季交流学期宣讲会
1.主办方介绍
2.交流生项目课程与实践项目介绍
3.交流生项目特点&优势
4.招生简章
5.爱在米兰
主题二:广东国际交流项目——泰国教学志愿者与日本动漫体验创新创业及文化交流项目宣讲会
1.志愿者实践项目介绍
2.学习与文化交流内容介绍
3.时间及地点
4.报名条件介绍
5.报名&收费介绍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及裂缝分析控制
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
主讲人:周胜军
时间:周一(10月28日)9:00
地点:仙溪校区B4-210
主讲嘉宾简介:
周胜军,博士,现任澳大利亚咨询公司BCRC首席工程师-土木/材料。获英国邓迪大学博士学位及清华大学硕士学位。此前在咨询公司AECOM及ANCON Beton任首席材料工程师/顾问及商混公司Boral任研发经理。在邓迪大学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拥有34年混凝土研究及工程实践经验。在混凝土钢筋锈蚀数学模拟,热工数学模拟,及裂缝定量分析控制等技术领域拥有丰富工程经验,取得突破并填补多项科技空白。建立了第三代解析解模型用以定量模拟在混凝土表面氯盐浓度增加而渗析系数降低条件下氯盐渗析速度。还建立了第三代数值解模型用以定量模拟在气候逐渐变化(CO2,温度,湿度)条件下混凝土的碳化速度。这些模型可以定量预测钢筋锈蚀的开始及服务寿命,可用于新结构寿命设计或预测现有结构的剩余寿命。还建立了地面混凝土板,圆柱结构及冷却水管的热工模型。
主讲内容:
1. 混凝土劣化机理
包括劣化介质在混凝土中的迁移模式,混凝土结构的劣化机理,主要影响因素,及相关的研究结果。
2. 混凝土寿命设计,寿命检测及修补设计
包括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主要方法及特征,氯盐渗析数学模拟原理及模型发展过程,第三代氯盐解析解模型和碳化数值解数学模型的建立,用模拟方法定量设计寿命或预测剩余寿命,工程应用实例,及劣化结构修补设计等。
3. 裂缝对耐久性的影响
包括裂缝原因,裂缝及宽度对劣化介质在混凝土中迁移速度及深度的影响,对碳化的影响,对钢筋锈蚀速度的影响,对服务寿命的影响,及最大允许裂缝宽度。
4.热工模拟及裂缝分析/控制
包括混凝土结构构造裂缝机理,用数值分析法定量模拟在一定配合比,原材料,初始温度,天气条件,模板/保温,冷却水管等条件下混凝土构件的温度场,评估构件受到内外部的约束值,裂缝分析和控制方法,工程应用实例。
第一期“专业教学沙龙(讲座)”——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之MOOC建设经验
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
主讲人:冯娴慧
时间:周三(10月30日)14:00
地点:仙溪校区C5—216
主讲嘉宾简介:
冯娴慧,女,理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访问学者。广东省教育厅第八批“千百十”校级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绿色住区”认定委委员,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专家委委员。《中国园林》、《风景园林》、《广东园林》、《南方建筑》等期刊审稿人、特邀编辑。广东省生态城镇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地学部、工程学部函评专家。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信局评审专家、广东省乡村建设指导专家委员会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的教学、科研领域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微气候互动机理”、“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风景园林学科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城市雨洪管理设施与LID发展研究”;“旅游规划与展示设计理论与方法”等。
已经完成的主要工作业绩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主持或参与多项风景园林、旅游规划、城市研究项目。已经出版教材2部,著作1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起草人参与撰写地方标准1本。
主讲内容:
风景园林专业MOOC建设经验大纲:
1.课程教改的途径
(1)风景园林专业MOOC教学内容
(2)风景园林专业MOOC教学方法
2.MOOC建设经验交流
Functional Printing at the AMPrint Center: Materials,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Ni nanowires, Liquid metal jetting,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and more
(纽约州立先进技术研究中心功能打印技术在材料领域的应用)
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
主讲人:Bruce Khan
时间:周一(10月28日)9:30
地点:江湾校区基础楼129会议室
主讲嘉宾简介:
Bruce Khan 教授是美国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罗切斯特理工学院)AMPrint Center (纽约州立先进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Khan教授致力于利用先进印刷技术,通过调整参数和改进设备,制备新型材料,如:高传导性和高电流携带金属线、对齐的金属纳米线、金属前驱体墨水、射频能量收集器、透明导电薄膜、多层设备、化学传感器和用于射频识别(RFID)标签的天线等。他在2014年获得Flexi奖,目前共发表了超过100篇学术论文及专著。
主讲内容:
AMPrint中心是纽约州的一个先进技术中心,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的罗切斯特理工学院(RIT)。这个多学科中心专注于功能性印刷,并与纽约的近30个其他中心一起,帮助促进经济发展。AMPrint中心在材料、工艺和应用领域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近期在这些领域的研究项目包括:用于3D打印的铝合金的磁流体动力学(MHD)液态金属喷射(Metallojet),以及高导电性和高载流结构;金属前体油墨的合成与印刷;各向异性电、磁、光学性质的镍纳米线形成;与碳纤维复合印花,结构强度高,重量轻。
压缩科学-从压力维度探索新物质
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
主讲人:祝文军
时间:周三 (10月30日 )15:00
地点:江湾校区基础楼129会议室
主讲嘉宾简介:
祝文军,理学博士,博导,研究员,项目总师。现在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物理力学研究室主任及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室主任,现任所项目总师/所科技委委员。
主要从事材料动态响应、极端条件含能材料化学反应、新型材料高压合成、工业安全及职业健康等研究工作,承担和参与国防预研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拓展提高项目、国家重大研发计划、企业重大创新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委海培创新项目等多项课题。在Int. J. Plasticity、Physical Review B/E、Applied Physics Letters、Nanoscale、Fuel等国际国内核心刊物发表100余篇SCI收录文章,引用超过1000次。编辑出版书籍1部,主编专刊1辑。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
入选江西省组织部“双千计划”高层次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多家国内外刊物同行评委。多次受邀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现任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委会委员及秘书长、中国兵工学会爆炸与安全技术专委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委会委员、四川物理学会副理事长/高压专委会主任、中国职业健康协会工业防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高压物理学报》编委。
主讲内容:
人类所处的宇宙绝大部分物质处于极端条件,其中压力最为典型。作为调控物质世界的一维空间,压力能改变所有的物质和物质科学。报告介绍压缩科学研究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以及国际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相变、断裂损伤、弹塑性变形、气体点火、高压纳米材料合成等典型问题研究介绍团队近年来在高压物性、高压材料制备及新型加载和诊断技术方面的探索。分析中国与国际压缩科学研究能力的差距,指出今后发展重心,并提出国内高校和研究所发展压缩科学研究能力和拓展应用的思考和展望。
值班编辑:黄麒峰
责任编辑:陈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