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毛礼米做客我院,为我院师生带来题为“花粉分析:理论、方法和应用”的讲座。
毛礼米研究员,分别于1995年、1999年、 2004年在兰州大学、同济大学和Osaka CityUniversity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事过博士后研究,现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他从事第四纪孢粉学研究,研究兴趣主要是花粉形态学、热带海岸红树林植被历史及其古植物地理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在各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曾获得“奥林巴斯杯”全国显微图像评委会大奖、意大利化石植物与花粉显微图片奖等。
讲座伊始,通过展示花粉雕塑艺术品、3D打印的花粉模型以及几种典型植物花粉在电子显微镜下的模样,毛礼米向大家解释什么是花粉以及花粉的来源。随后,他向师生进一步介绍花粉研究的历史、方法、技术及应用。由于花粉分析耗时长,效率低,毛礼米还提出“做花粉分析要坐得住”“研究样品注意归档保存”“不同研究角度选用合适的观察手段”等意见。“花粉有孢粉素,外壁坚固,保存时间久甚至形成化石花粉。因此花粉分析不仅可以讲述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揭示自然灾害事件,还可以配合法医学侦破案件。”毛礼米介绍。
毛礼米还提出中国花粉研究“丰富的植物物种数量与现有描述的花粉类型极不相称”的问题。他认为这个问题需要依靠当今研究者不断地采样分析研究,完善中国的花粉类型来解决。同时,毛礼米鼓励在场师生从事花粉研究,与时俱进,跟上APG系统的更新,站在国际前沿的角度拓展自己的视野。
讲座最后,毛礼米针对我院学生的问题进行回答,同我院师生交流孢粉研究的心得。本次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激起大家对花粉研究的兴趣,也给学生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方向。
文字 | 杨宇婷 李雄静
图片 | 徐恺恒
编辑 | 徐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