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服日
中国华服日·宋风雅集于10月25日在宋都皇城河南开封拉开大幕。
宋
朝
服
饰
宋朝服饰一般指宋朝流行的服饰,包括北宋南宋流行的服饰,是服饰史发展的一颗明珠,其特点是修身适体。宋代服装大体分为三种:一为自皇后、贵妃至各级命妇所用的“公服”;二为平民百姓所用的吉凶服“礼服”;三为日常所用的常服。宋代官服大部分是沿袭初唐。
宋代官家服饰普遍十分奢侈,民家着装也很讲究。宋太祖三年(乾德年间)规定宫内妇女的服色要随大夫变化,还规定庶民百姓不得采用绫缣五色华衣。到仁宗、英宗、神宗直至政和七年时期,官府提倡改良服饰,而且更趋奢华。对于这些规定民间庶民置若罔闻,绫缣锦绣任意服用。一些京城的贵族闺阁们,还别出心裁地设计出许多种装扮方法,追求出新与别致。不但衣料选择考究,而且梳妆也很特别,有的梳大方额,有的扎发垂肩,有的云光巧额鬓撑金凤,贫者还有用剪纸装饰头发,身上抹香,足履绣花等。
宋朝女服
宋代大袖
宋代大袖——宋代大袖,原是皇嫔妃的常服,因其两袖宽大,故名大袖。《宋史·舆服志》记:”其常服,后妃大袖。”后来传到民间,成为贵族妇女的礼服。《朱子家礼》称:“大袖,如今妇女短衫而宽大,其长至膝,袖长一尺二寸。”另注:“众妾则以背子代大袖。”可见地位稍低的妇女不能穿大袖,只能以背子代替。大袖样式为对襟、宽袖,衣长可拖地,领、衣襟往往镶有花边。
宋代褙子——宋代妇女通常的服饰,包括贵族妇女平时所穿的常服,大多为上衣袄、襦、衫、褙子、半臂等,下身为裙子、裤等。宋代褙子样式,为对襟、窄袖,领、袖口、衣襟下摆都镶有缘饰。衣襟部分时常敞开,两边不用纽扣或绳带系连,任其露出内衣。关于妇女的内衣,也有时代特色,除贴身的“抹胸”之外,还有一件“腹围”。腹围是一种围腰、围腹的帛巾,其繁简不一,颜色以黄为贵,时称“腰上黄”。
宋代褙子
1
除了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朝时期的服饰也是我国古代服饰演变的重要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服饰主要以自然洒脱、清秀空疏为特点。这个时期的汉族男子的服装主要是袖口宽大、不收衣祛约束的衫。汉族女子的发饰也颇具特点,主要是假髻的风行。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魏
唐
明
唐代服饰
(可下拉阅读)
唐代服饰承上启下,法服和常服同时并行。法服是传统的礼服,包括冠、冕、衣、裳等;常服又称公服,是一般性正式场合所着服饰,包括圆领袍衫、幞头、革带、长筒靴等。品色衣至唐代已形成制度。平民多着白衣。唐代女子的髻式繁复。还有在髻鬓上插金钗、犀牛梳篦的,贵族女子面部化妆成鹅黄、花钿、妆靥等。唐代女服主要为裙、衫、帔。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其它无太大变化。
1
汉服在古代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印度有纱丽,越南有奥黛,都有他们引以为傲的国服。随着汉服文化的运动,华服日的开展,汉服已经走进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穿着汉服走在街上已不失为一道风景。希望此次华服日的开展,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汉服,喜爱汉服。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当。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研宣传部出品——
编辑:孙书画
审核:王一凡
图片来源于网络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若有侵权 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