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夫熊猫》说起
作者/郑小延
《功夫熊猫》这部电影已经上映好长时间了,但一直没有机会观看,只知道这是一部票房极高又收获了很多奖项的动画片,其余的就一无所知。直至前几天假期,下雨无事,孩子要求我陪她看一部动画片,我才无意间看了一遍。哪知看后却久久不能平静,对于电影的拍摄技巧,演员的演技等我不敢妄加评论,我感兴趣的只有那句“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是阿宝的老师教给阿宝的,阿宝也是通过不解,迷茫,思索到最后才恍然大悟。这句看似简单的台词,之所以让我不能平静,主要是通过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今天的教育。剧中的阿宝,作为学生,应该算是一位天分不高的学生。如果放到学校教育里,应该归到学困生的行列。他除了是最热血的功夫迷外,剩下的就是笨手笨脚。但他最后成功了,他之所以成功,应该归功于对功夫的痴迷-——兴趣,同时也要归功于他最后悟出的“做最好的自己”——特长。
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身边的教育,首先说一说家庭教育。每个生命的开始,对一个家庭来讲,都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做好了迎接新生命的准备。从另一种意义上讲,新的生命的出现,可能只是一种本能的驱使或某次激情后的产物,至于怎样教育,则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就如同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行业都要持证上岗一样,其实家庭教育也应该有一定的规范,但事实上,我们好多家庭在这方面缺失了。因此,出现婴幼儿天才,小学优秀,中学良好,高中大学归于平庸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阿宝的爸爸及时地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他较为羞涩地告诉阿宝,其实自己什么都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位父母能对孩子说并且认识到“其实我什么都不会”。恰恰相反,在很多时候,他们会用咆哮或者拳头来维护自己所谓的权威。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掩盖自己的无知,也同时在毁灭着自己的孩子。这怎能不是一种悲哀呢?
其次再说说学校教育。在高考指挥棒下的学校教育,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个标准化的生产车间。唯成绩唯分数的观点,让教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题海战术,超前教育和超负荷训练,每天都在重演。功利心理,焦虑心理催生了各种奇葩的课外辅导班,却很少有人关心,这一切,真的是孩子的需要?这一切,真的是社会的需要?这一切,真的是孩子将来生存的需要?
阿宝,那只功夫熊猫,发现了它的徒弟们的特长,并因势利导,成立了“小笼包军团”“面条军团””团子军团”等,就连那只只会抱树桩的熊猫,最后也将自己的“抱功”发挥到了极致,最终取得了成功。也成就了阿宝成为了真实意义上的“神龙大侠”。而我们,为什么不能根据自己孩子(学生)的特长,让孩子在自己的特长上有所发展,最终取得成功?
教育活动的本质是通过一定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行为达道预期目的的社会活动。有教无类是古代先贤的教育理念, 真的希望现在的家长和学校,能够真正地做到教育公平,使不同的个体成长为不同的他(她)自己,而不是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只会答题的“巨婴”。也希望每个孩子,最终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作 者 简 介
郑小延,男,洛川县老庙镇余村人。毕业于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爱好者,洛川文学特约作家。
特别声明:1、投稿必须是个人原创作品,古体诗及现代诗要求最少三首,散文、随笔、小说等必须在三百字以上,并附个人简介和照片一张。2、稿件内容不得含有违法或者其他有碍社会和谐, 国家安定的内容,不得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商业秘密等合法权益,文责自负,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3、洛川文学特约作家赞赏金百分之百返还作者,在本平台发表五篇文章就是洛川文学特约作家(洛川文学小编特约的作家不受这个限制)。4、投稿邮箱:404594964@qq.com
————洛川文学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