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挣扎328天后,我终于亲手拔掉了妈妈的氧气管…

挣扎328天后,我终于亲手拔掉了妈妈的氧气管…

阅读量:3831745 2019-10-27



上周末,终于和我那个做护士的小姐妹琳琳约上了一顿火锅。因为琳琳从去年开始被调到了肾内科去,病人多工作忙不说,护士团队在人员配备上也不是很齐全,导致每天都忙到天昏地暗。
而可是调整后,琳琳感觉最大的变化还是平时接触的老年患者数量激增。整个琳琳负责的病区内,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都是老年人。
出于“职业习惯”,我强烈要求琳琳跟我分享了一些关于她接触到的老年病患的故事,就这样,这顿本来可以充斥八卦的火锅局,变得异常深刻起来。
(以下故事整理自琳琳口述)
人 间 观 察
那些住院部里的老人们

▲图源:人间世第二季
1
“体面的离开”还是“吊着一口气”?
一个姓徐的奶奶,是我刚调动后接手的第一个病人。
徐奶奶退休前是一个普通的单位职工,女儿在成都一家私企上班,家里情况也算是小康以上。但透析病人,后期都是用钱续命。好在徐奶奶一家,一直是想尽各种办法,在老人家身上花钱花精力从没有怨言,每次来医院透析都有子女陪前陪后。
但由于年事已高,病情严重,各种感染加上器官衰竭,到最后一次住院,徐奶奶每天只有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有些许意识,其他时间都处于昏迷状态,全靠营养液和呼吸机维持着生命。

因为确实“无力回天”,这种情况一般医生会和家属进行谈话,沟通患者的真实现状,让家属做出选择,一种是继续靠药物和仪器维持病人的生命,另一种,不言而喻。
这次谈话也让徐奶奶的家属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与挣扎中。
一天晚上,我例行去给徐奶奶换输液瓶,一进病房就看见徐奶奶的女儿正坐在墙角凳子上一个人在那儿哭。见我推着车进到病房,她略微有点儿不好意思,迅速的抹干净眼泪,跟我打招呼。
我几下把当天晚上的最后一瓶液体换好后,刚准备走,就被徐奶奶的女儿叫住了。
“护士,我妈这样躺在这儿,身上连着这么多仪器,她会感觉到痛吗?”
虽然当护士多年,看过很多发生在眼前的死亡,但还是被徐奶奶的女儿问的心头一酸。
“像徐奶奶这样几乎都是昏迷无意识的状态,是不会感觉到疼的。”
听我说完,徐奶奶的女儿感觉像松了一口气一样朝我点点头。第二天,我便从医生那儿听说,徐奶奶的女儿选择了继续维持现状,并明确表示会不惜一切代价的维持住母亲的生命。
但好景不长,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了不到一周,连接在徐奶奶身上监控各项指征的仪器开始频繁的发出警报声,徐奶奶成了重点监护对象。

经历3次情况比较危险的抢救过后,医生跟徐奶奶的女儿沟通了情况,如果病情再次恶化,可能需要开胸手术。
当时就站在医生后面的我,视线越过医生落在她的脸上,连续两天没有睡过觉的姑娘,眼睛肿的像金鱼泡,说话的声音也因为长时间没有喝水而变的嘶哑,“我不要我妈再被那样对待了,她那么瘦,身上没有一点肉了,这几次抢救我透过门上的小窗户看着她被那么大的力按压心脏几百次,被电击,她肯定很累了,一直给我信号说不想再这样,我居然都没看出来,我真的是个蠢货!”
最后在当天晚上,徐奶奶的女儿在放弃治疗同意书上签了字,在所有家人的陪伴下,徐奶奶的女儿用颤抖的手慢慢取下了母亲的氧气管,而徐奶奶也在安详中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2
“他现在是全家收入最高的人,你们必须要让他活到起。”
张爷爷不是我直接照顾的病人,但是他的事情在我们医院挺出名的。负责他病房的一个护士跟我比较熟,所以可能知道的比其他人多一些。
这位张爷爷是个离休老干部,因为中风后遗症,在我们院离休干部病房,一住就是快5年。
要说这个离休干部,不仅工资是普通退休老人的好几倍,住院这些也是100%报销,不需要家属花什么钱,而且这张爷爷还有两个已经参加工作多年的儿子。
按理说这个张爷爷,虽然生了大病是很遭罪,万幸是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而且也算是享受到了国家最好的医疗资源。
可张爷爷的住院生活完全不是我们脑补的那样。
因为两个儿子都已各自成家且工作忙碌,除了张爷爷刚被送进院的第一周出现过几次,成功请到护工之后,半个多月能见到一次都算谢天谢地的了。
张爷爷的中风后遗症,虽尚可以自主进食,但需长期卧床休息,所以张爷爷的儿子请的是全天24小时的陪护。
但在我们看来,这位护工除了在张爷爷的儿子出现在医院里的时候表现的勤快周到之外,平时完全没有尽到一个护工最基本的职责。

每天都是自己喜欢吃什么就给张爷爷吃什么,什么油腻不油腻的完全不在乎,还因为着急忙慌的一通乱喂,把张爷爷噎住过两次。后面医生实在是觉得这样子不行,就给张爷爷上了胃管。就是把食物打碎,通过一根经鼻腔到食道的管子灌入。
张爷爷当时只能模糊不清的发出几个音,每次有需求的时候就是“呜呜”的那样喊,但这个护工才是惹不起,一般到了中午过后,可能是耐心耗的差不多了,只要张爷爷有什么需求发出了“呜呜”的声音,护工的大嗓门马上就能吼的整层楼都听到,“喊啥子喊!才换了你尿布又要喝水,一天到晚咋个这么难伺候哦?!”
看张爷爷躺在床上动不了,被护工大呼小叫,心里真的是难受。但毕竟护工是家属指派的,我们护士除了提醒说道几句也不好管的太多,一般都是能帮着做一些就做一些。
护工不尽责,也许尚可解释成这不是自己的家人,但张爷爷的两个儿子对于父亲的那种不管不顾才是最让人愤怒与心寒的。
因为护工护理不周,张爷也发烧直接烧成了肺炎,当时情况并不是很乐观,护士长给他的大儿子打电话希望家属能尽快到医院,结果大儿子推脱说自己天天上班忙的要死,喊我们找老二,老二就更绝了,虽然自己没空来医院,但是要求医生不管怎么样都要保住自己爹的命,因为张爷爷只要不死,他就一直可以领一个月近2万块的退休金。
后面是不下打了快10个电话,老二才好不容易来医院待了一个多小时。很痛快的就在治疗单上签下了名字,就以有事为理由,离开了医院。

走的时候依旧不忘提醒医生的是:“他现在是全家收入最高的人,你们必须要让他活到起!”
到现在,张爷爷仍然住在医院里,陪着他的也仍是那个完全不配称作是护工的护工。
3
“我留在她身边,她才能好起来!”
不像前面两个故事的沉重和荒唐,老年病房里肯定也是有正能量的东西啦。
就像我之前护理的那个李老师,因为退休前是四中的老师,所以我们一般都习惯叫她李老师。

李老师的病说严重不严重,说轻也不轻,发不发病主要看她儿子在不在家。
因为李老师的先生去世的早,一直是李老师一个人拉扯儿子长大,这儿子就是她的一切,但偏偏李老师的儿子是个旅行爱好者,找的工作也是跟旅行有关,反正就是三天两头往外跑那种。
儿子一走的久了,李老师的病憋憋要发作几天。应该是今年夏天下暴雨那段时间,李老师记不清楚儿子具体是在哪里带队,但是看到爆雨的消息就担心,一打儿子电话还死活打不通,就这么等了一天,直接把李老师整出病来,最后还是邻居帮着喊救护车才弄起来住院的。

最后李老师的儿子赶到医院已经是第二天晚上了,看着病床上的妈妈脸色苍白,手上还打着吊针的样子,心疼坏了。再也不要诗和远方了,直接辞职,开始专职照顾妈妈。
每天不光三顿饭亲自做好给妈妈送来,也不像我们这些年轻人走哪儿就是掏出手机,人家还跟自己的妈摆龙门阵,天天推自己的妈去医院的小花园里转一转。
李老师儿子的贴心照顾,也让他在我们护士圈圈粉无数,每次说起他的事儿那都是称赞有加的。
自李老师那次出院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见她来住过院了,这医院是能治得好你身体上得疼,但心病,还得心药才能治。

写在最后:
不知道看到这儿的你,是不是也能多少体会到我这顿火锅吃的有多不容易了。
在医院,总是能离人间更近。
以前,对于养儿防老这个看法,我是比较支持的,毕竟是在一起生活了一辈子的亲人,老了还能不管你?
可在现实生活中,有收入有医保却不被善待的老人,都经常出现在社会新闻版面。没有收入来源的老人,更是处境“尴尬”。
毕竟他们的子女,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前有工作,后有家庭,一刻喘气的时间也没有。拼尽全力也不一定能把生活过得如意,如果家里再有老人生病住院,那绝对是雪上加霜。
就像我自己的姥爷曾跟我说过的一句话,年纪大了其实倒也不太害怕,但就是怕生病,一病就要拖累家里人了。

年轻人过的越来越累,可养老的问题却是越来越迫切。
据四川省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四川省人口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四川省65岁及以上的人口首次超过14%,达到14.17%,已进入深度老龄化。
高龄、失能半失能和慢性病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普遍且严重的社会问题。
父母养育我们是那样的理所应当,但当这些曾经至亲至爱的人,渐渐丧失行动能力,生活能力,吃喝拉撒都需要你一次次的照顾时,我们也能像他们养育年幼的我们时那样的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吗?
百善孝为先,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孝敬爸妈,善待老人这事儿,千万拖不得!





- END -
编辑:揪揪儿图片:网络(侵删))成都生活记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合作联系:17381542152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