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心灵的终点
人生的终点不是物质的终点
让心灵跟上你的脚步
慢一点,再慢一点
01
作家吴敏写过一篇关于季羡林的文章。她在文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年,北大新生入学,一个男生手提肩扛,携带了很多包东西,偌大燕园让他找不到北。此时,他看到了一位不起眼的老大爷。男生把行李往他身边一放,“大爷,麻烦您帮忙照看一会儿。”说完男生就自己报到去了。老大爷就一直在那老老实实守着。9月初的北京,天气还是很热,一位学生见老大爷满头大汗,说:“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可老大爷说:“还是我等他吧,换了人他该找不着了。”许久之后,这位男生才赶了回来。三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男生惊讶地发现: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大爷,竟是副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
02
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是上海市原副市长谢丽娟。1985年至1996年期间,谢丽娟任职上海副市长,此后转任上海政协副主席。已经年过80的她,出门不是不可以坐专车,出门也不是不可以打车,但她就是喜欢坐公交、地铁。没人让座?她觉得没关系,“我就是个普通老太太而已。”有人让座她也不坐,“我身子骨还行,站站没什么。”低调行事,朴素自然,这就是老派知识分子的作风,也是所有官员学习的榜样。
03
你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火箭推进剂创始人李俊贤。“两弹一星”造好后如果没有推进剂,等于造了汽车没有汽油,李俊贤就是研究这个推进剂的。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用的就是李俊贤团队研制的偏二甲肼。李俊贤今年已经91岁,但他仍然每天拎着白布袋步行上班。2018年6月,他把一生积攒的300万元全捐了出来,设立了博士创新基金和困难帮扶基金。
04
高铁二等座上,一位满头白发、脚穿旧皮鞋的老人,很专注地修改着图纸。这位老人是谁?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前院长刘先林。你知道刘先林有多牛吗?他拿过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他研究的“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成为航测规范中第一个中国人发明的方法。上面那把椅子,刘先林已经坐了40多年,磨成这样了,他还舍不得丢。上面这个滑盖手机,他已经用了十几年,烂成这样了,他还舍不得丢。他是没有钱吗?并不是。
他有钱,只是不惜钱,常把自己的钱用作科研经费。
刘先林还在好几所大学兼职授课,每所大学给的报酬都不菲,但他都把报酬留在了各个学校,用作奖励优秀的学生和老师。
05
你知道这个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讲课,衣着非常陈旧的老头是谁吗?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遥感领域泰斗李小文。李小文有多牛?美国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Strahler说:“李小文是全球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很多人这样评价李小文:“如果没有他,中国遥感卫星事业将要推迟很多年。”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却极其低调,学生们回忆说:“每次见到李老师,他都穿着旧旧的衣裤,脚上都是一双布鞋。”就因为这一身“标配”,他好多次被门卫挡在了外面,门卫以为他是来推销的农民呢!李小文没有什么欲求,生活极其清淡,他把自己的钱和被奖励的钱,都捐给了母校电子科技大学,设立了“李谦”奖助学金。
06
这位老人,现在大家都认识他。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他的研究成果没什么了不起,只是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吃饱了饭而已。这么牛气的一个人,在生活中就是一“农民”。他现在已经90岁了,但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下田。曾经,主持人王志问:你这衣服多少钱?袁隆平:35块。王志:真的还是假的?袁隆平:真的。还有一件比这个漂亮一点,也是35块,海南岛买的。
07
这个人大家也都认识,两弹元勋邓稼先。
但在1986年8月之前,中国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两弹能够研发成功,邓稼先在其中都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我国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邓稼先32次亲历现场,15次担任现场总指挥,可见其作用有多关键。两弹爆炸成功后,举国上下欢欣鼓舞,但邓稼先一声都没有吭,连父母都不知道他搞了“两弹”。直到1986年他去世后,《人民日报》等报纸刊发了文章《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稼先身边的亲朋好友才知道:“没想到稼先干出了这么大的事迹。”
08
这一位衣着朴素的长者,现在很多人应该都认识他,“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但在2017年9月他去世之前,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叫出他的名字。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建议,“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当时听了很激动:“我也想建一个!”他放弃国外300倍高薪,深入贵州大山23年,没有任何节假日,推动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天眼”。这个“中国天眼”有多牛?比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综合性能高10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他:“凭一己之力让中国领先全球20年。”但这么伟大的一个人,却在生前对家人说:“我特别不希望被人记住。”他的遗言是: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
09
有这样一位老英雄,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他就是湖北来凤县离休干部,今年95岁的张富清老人。革命年代,他曾立下赫赫战功,退役后他又主动选择,到偏远的贫困山区工作,60多年来他深藏功名,在工作岗位上不改军人本色、奉献一生。
2018年底,湖北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采集信息,一位退役老兵的东西,震惊了现场所有人,打开红布包裹,大家看到了一位战功赫赫的老英雄,他是“人民功臣”,是“战斗英雄”。来送资料的张富清的儿子也惊呆了,如果不是这次信息采集,他也从未见过父亲的这些军功章。
不给国家添麻烦,也不让家人占公家的便宜,张富清不许子女亲属,在他工作过的单位上班,甚至不许跟他一样有高血压的家人吃他享受公费医疗的降压药。老人的儿孙中,没人沾过他的光。71年党龄,60多年深藏功名,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10
光看这张照片,不说出他的名字,大部分人可能都不认识他。他是一个亿万富翁,却也被称为是中国最低调的人。他无论住多高级的酒店,都用自己带的肥皂。他没有私家车,每天坐地铁上班。他一双鞋穿了十年,袜子补了又补。他外出吃饭,他从不喝饮料,只要一杯清水。他生活简朴,每月开支只有三千。但就是这么一个“吝啬”的人,却把大部分财产捐献了出去,在内地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19所专业学校和幼儿园、1800间乡间学校图书室。这位老人,叫田家炳。
11
这一位老人叫韦思浩,知道他的人就更加少了。他就是一个捡垃圾的老人,每天捡完垃圾,他就会洗干净手,然后坐在杭州一家图书馆里看书。他天天捡垃圾,是很缺钱吗?他的女儿说:“爸爸退休前是中学一级教师,退休后每个月可领5000多元退休金,是不需要捡垃圾过日子的,不知道他为什么喜欢出去捡垃圾。”2015年12月,韦思浩去世后,女儿在整理他遗物时,才终于知道了他捡垃圾的秘密,“我发现了很多捐资助学的信件。”
1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每一个行业每一条战线,其实都有很多低调内敛、默默奉献的人物。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他们傻,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傻,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花似锦。在短短70年里,中国为什么能够迅速强大和崛起?既是因为有伟大领袖、著名典型的引领,更是因为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平凡英雄,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致敬所有为新中国崛起默默奉献的人,致敬所有在自己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致敬所有默默奉献的你和他。
关注听书影视,添加tsystv
免费看书听书看影视剧,福利多多
图文来源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公众号删除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领导说了,你点一个赞,小编工资涨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