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也是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北京市中科启元学校承办的中科启元学校科技嘉年华暨构建特色课程培训会在我校顺利召开。会议邀请了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和来自北京市的12所民办学校的教育同仁齐聚启元,深度体验启元科技嘉年华,共同商讨学校科学课程建设的新进展。
教育专家与同仁齐聚启元
我校教师代表李佳佳、王杰、郝万露分别从学校科学教育特色、DI特色活动以及课内外相结合的科学课程介绍了我校科技教育的开展情况。在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方面,在不断的课程实施和评价反馈中,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多元化选择,中科启元学校积极探索科学性、系统化、成序列的特色课程群落建设。科学特色实践课程群是学校发展的亮点课程,中科院的研究所、科技馆和实践基地,都是启元学子的“流动”课堂。启元学校坚定“精致教育,特色育人”的办学目标,明确“一项科技特长成就孩子一生”的科技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科学课程内生力与外哺力“共振”模式,托举起孩子们的科学高度。敏感聚焦学生行走中焕发的科学兴趣、问题意识,反向推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将教材学习迁至校外,课外汲取移入课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校教师代表李佳佳老师发言
我校教师代表王杰老师发言
我校教师代表郝万露老师发言
与会专家认真倾听各教师代表发言
周光飚博士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助力学校科技特色课程。走近诺贝尔奖得主、科学家进校园、外出游学实践……丰富的科学课程形式让孩子浸润在浓厚的科学氛围之中,发展孩子的特长,培养出孩子的科学家特质。周光飚博士鼓励孩子们要有准备的头脑,要有志向雄心,长大后成为优秀的科学家。
学生家长代表周光飚博士发言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杨晓辉老师、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科研主任李晖老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刘海清老师以及北京市海淀区崛起实验学校陈龙斌校长分享了各校的科学特色课程的开展情况,共同推进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杨晓辉老师发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科研主任李晖老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刘海清老师发言
北京市海淀区崛起实验学校陈龙斌校长发言来自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暴生君老师、丁秀棠老师以及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赵欣老师做了精彩点评。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教材开发研究室专家暴生君老师提出,早在1904年清政府时期,科学课程就已经进入了小学学制。科学学科需要有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思维方式,学生的科学素养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作为科学课程的建设者,科学课程不仅仅是有特色,要更有结构。暴老师指出,在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人才培养方面,要让“特色课程”变成“课程特色”,科技教育应服务于国家发展需求,培养顺应国家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暴老师充分肯定了启元学校的科学特色课程建设成果,课程建设有规模、有梯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且形式多样的科学教育资源,培养具有“中国心”的科技人才。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暴生君老师点评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的副研究员丁秀棠老师指出,对于当前的科学课程建设来说,在每个学校都力争办出自身的课程特色的形势下,提高科学教育的课程质量更为重要,只有保证课程质量,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丁秀棠老师点评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项目牵头人赵欣老师认为,学校应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推倒围墙,凝聚力量,各界联手为学生搭建和引入更多优秀的科学技术教育资源。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赵欣老师点评
鲍海影校长与参会专家进行交流
本次现场研讨会对进一步深化科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拓展科技教育课程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是学生认识世界与探究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启元的科学特色课程一直致力于唤醒学生的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促进学生发展的外部资源与力量,形成科学特色课程建设的合力,进而在每一次求真、厚实的课程实施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发现科学教育的无限可能,让每一个孩子成长为具有中国印记、顺应国家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