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天作谜案》:阴阳相成,两种证词的相互绞杀超级过瘾

《天作谜案》:阴阳相成,两种证词的相互绞杀超级过瘾

阅读量:3825663 2019-10-26



拿着案件讽刺社会,导演做到了社会派想做的事情。

《天作谜案》
观众印象里的印度电影,不管自己消化的国内放映,还是拿到国际上作为文化交流的出口产品,就算是上升到奥斯卡级别的送选评奖作品,都免不了要在情节里将歌舞作为情节转场或者情感推进。
但是《天作谜案》从头到尾流露出一丝不合俗流的气息,整个情节没有爱情、没有歌舞、没有开挂,这部影片和大部分观众认知中的印度电影风格很不同。毕竟,作为全世界电影产量第二的宝莱坞,终于开始直视自己电影的一些过于固化的弊病,开始积极与世界标准流程靠拢。

好处是,终于不唱歌跳舞了。
《天作谜案》围绕两起同时段发生的谋杀案展开,而这两起谋杀案,又牵扯进另一起与受害人与嫌疑人休戚相关的自杀案件。
三件案件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因为牵扯到的是涉外人士的命案,要带着严肃的心态去面对,所以,《天作谜案》很难得的,终于摒弃了之前非要加入歌舞场面来转场的传统,一门心思用生活里必然的刑侦路线——问询和寻找证据,一根筋的来追查案件的真相。
在抽丝剥茧的过程里,电影中用了大量的时间与剧情展现了两件直接凶杀案与一件自杀案件的联系与因果。侦破警官的迷惑不解,受害人看起来并没有明显的连接,两位嫌疑人之间的各种开脱与推诿,越是伤心欲绝依旧越要挖掘出他们想要埋藏的真相……
当然,你也可以当笑话的看一看印度警方被全世界诟病的效率低下和机构冗梗——因为女性受害者和男性嫌疑人是英国国籍,所以从上到下都在关注这个案件的侦破进度,可主管案件的警官第三天了去回报情况,直截了当的对着领导来了一句:“我还没理清这个案件的基本程序!”
等到警官终于理清头绪,找到两起案件的嫌疑人的时候,时间已经慢悠悠的到了第四天,被关押的男性嫌疑人已经脚都被鞋子磨肿了。
可是,这件案子牵扯太大,在案件等候审理的过程里,警方得知了一个重要线索:身为作家的男性嫌疑人的小说里,被性侵的原型人物真实姓名被公布,导致原型人物不堪舆论而自杀。一时间整个案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所以,已经晚了好几天的审讯还得进行。

警探很尽职尽责的要套取当场被抓的男嫌疑人的口供,还要获取到男死者的妻子为什么在犯罪过程里前后口径不一。于是,警探敏感的意识到,两起凶案可能并非是一个凶手能够完成的。
警探期望通过两人相互矛盾之处找出案件的突破点。可是两个嫌疑犯在互相指正,互相拆穿中,交替更改着口供,以求洗脱嫌疑,两个嫌疑犯每一轮口供,都是对同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进行详细复述,两人的口供在大框架和主线是完全一致的,只是一些小细节的轻微变化,就导致他们的身份在受害人和凶手之间立即产生互换,让人看来非常过瘾,与此同时,两人的口供缜密而无破绽,又让人觉得非常烧脑很带劲。
而电影的有趣之处在于,两种不同的证词都是通过嫌疑人的口述,转化成影像来呈现。于是,两位型男美女主演在两套不同的口供中,扮演两套性格迥异的人格,由于两人的口供都被推翻了数次,因此两套人物也得轮番交替上场,形成前后性格与处事方式鲜明的对比,让两位主角呈现出几种全然不同的面貌,堪称演技的大爆发。
虽然一直在交代案件的求证过程,可问题是,因为一直缺乏物证的跟进和佐证,警探在过程里逐渐开始用自己的一己好恶在对案件进行评估和推测。
大多数人做决定和判断,都是基于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经验,所以任何决定在做的时候都是自我感觉“想的明白”甚至“活的明白”。如果人生真的那么简单,那世界上也不会出现那么多昏招和后悔了。真正的智者,从来不会被表面感觉所左右,更加不会总是自我感觉“想明白”或者“活明白”了,其实终究不过是别人局里的猎物罢了........
所以,在先入为主的情况下,警探就确定隐瞒了部分行为的女嫌疑人犯罪嫌疑更大,不知不觉里,就在证物的选择方面形成了自己主观偏重。
所以,他的侦破过程总是一波三折。每出现一个物证,都会让他的思路被完全推翻。现代的侦破物证技术虽然因为整体警察的办事效率不高而姗姗来迟,却又一次次的将警探的路线打乱,然后不断的打击警探的自我,最终,把警探的思路带进了案件的死胡同。

所以,最后他按照自己以往经验累积起来的自信,将自以为的罪犯送进了监狱,却忽略了真正犯下最大恶行的人。等到他跳脱出案件的思路,按照自己原本的思路捋清案情的时候,一切,悔之晚矣!
拿着案件讽刺社会,导演做到了社会派想做的事情。
悬疑电影在分类上,有一个类型叫做:社会派。与其他派别追求案件的破译过程,案情曲折离奇相比,社会派会自带一些讽刺社会不良现象的属性。
《天作谜案》虽然没有将想要讽刺的现状说明,但是从头到尾那些看起来自然而然的事情,都流露出一股子隐喻,在讽刺着印度民间那些根深蒂固的传统,如何阻挡真相的揭示与发掘?
这两件谋杀案为什么被如此重视?因为女性死者是英籍,而且男性嫌疑犯也是英籍。所以,案件就突然间脱颖而出了。
而就是这样重点推荐的案件,处理的依旧是不紧不慢。抓嫌疑人用了两天,其中嫌疑人成功脱离警察视线三次,其中两次差点就成功逃脱。
而后第三天汇报情况,警探才真正开始进入状态。带着人去勘探现场,查找物证,其他人忙着聊天混日子,警探只好自己到处去搜集证据,然后在一群人的目瞪口呆里,找到眼皮子底下的关键性物证。
分别询问证人,从头到尾就流露出对女性嫌疑人的不信任。等到挖出女性嫌疑人的出轨隐私之后,整体局势就全然开始向男性嫌疑人倾斜。最后,看似道德问题大的人入狱服刑,而不是真正的罪犯仍有可能逍遥法外。

而另一方面,男性嫌疑犯的小说原型真实姓名流出,小女孩被舆论逼迫自尽。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出印度民间对于女性强加的道德枷锁。
于是,这种传统思想的累积与叠加,终于将本来简单的案件,拖成了一个强烈大反转的结构。所有前面的成见与歧视,在最后累积成了一种世俗的保护,掩盖了真实凶手的动机与行为,也将尽职尽责却被愚弄的警探,拖进身败名裂的漩涡。
一部《天作谜案》终于打破了多年印度片必有歌舞的局面,开始探索一些社会现实里存在的传统弊端,而且很用心的通过一点点的细致线索布置了一个反转,打破了传统的善恶到头终有报的固定结尾模式,可以成为今年印度电影引进片里有趣的商业题材。
关注我们精彩影视不错过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