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出两条利好跨境电商的消息:逐步实现综合保税区全面适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以及增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尽快出台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实际上,从今年一月开始,跨境电商进口政策适用范围已经扩大至22个城市,在进口商品范围、居民消费限额上也适当做了扩大调整。
这些年,国内内需市场的巨大容量和互联网的发展,让国内消费者逐渐养成了通过跨境电商“海淘”的习惯。据海关统计,2018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202.8亿美元,同比增长52.3%。然而,看似一片繁荣的背后,却是跨境电商,特别是进口电商面临的生存隐忧。
笔者近日走访前海蛇口自贸区发现,前海周大福全球商品购物中心已经结业,转而即将升级为大型家居购物广场。笔者几年前曾参与过该购物中心的开业典礼,前海周大福全球商品购物中心于2015年12月7日开幕试业,至今营业没到四年,这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首家综合性的大型港货购物中心。据当时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购物中心以跨境电子商务为枢纽,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购物消费休闲体验,且争取整个购物中心的70%至80%商品的售价接近其在港价格,甚至可以比香港价格更便宜。
但笔者后续多次前往购物消费发现,该购物中心始终人气不旺,发展不温不火。有几个问题可以直接感受到:一个是商品的价格并不如当初声称的与香港同步,二是商品的种类不够丰富,三是有些商品局限于线下展示线上购买,以及包含线下购买完税的模式,也就是看中的商品很可能带不走。当然,也有许多消费者表示,该购物中心位置偏远也是影响其前往购物的重要原因。
或许出于上述原因,该购物中心发展一直步履蹒跚,不达预期,只能被迫转型。笔者清晰地记得,前海周大福全球购物中心诞生于2015-2016年跨境电商的资本大年,当时,深圳跨境电商的市场份额占了全国半壁江山,仅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备案的跨境电商企业就达上百家,备案商品数万种。区内云集了腾邦“海捣网”、华润万家“e万家”、联银供应链 “开心购”和星辰资本的“星辰电商” 及“1号海淘”“前海购”等众多跨境电商展示店。
但是,2016年4月,跨境电商企业迎来了最黑暗的时刻,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正式实施,自此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不再按“物品”征收行邮税,而是按“货物”征收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等,行邮税税率也同步调整,自此,业界一片哀嚎,至今元气仍未恢复。
且别说前海周大福全球商品购物中心这种保税直购体验中心,就连线上平台都难言盈利。经历了2016年的洗礼后,只有大平台能彰显优势,小平台只能在夹缝中生存。此外,如今跨境电商的头部效应已经非常明显。从阿里巴巴收购网易考拉后,两家合并的市场份额占比高达五成以上,远高于其余的电商平台。
实际上,跨境进口零售电商的发展中主要遭遇三个困境,第一是物流服务,对于很多中小型跨境电商来说,想要搭建强大的物流基础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这会让他们举步维艰。即便像天猫国际、网易考拉这样的跨境电商平台大部分都属于保税仓直送,对于需要从海外直邮过来的商品,其物流速度则非常慢,因此提升物流服务成为了跨境电商整个行业的痛点。
此外,跨境电商的诚信危机始终是绕不过的难题,即便是天猫国际、考拉这种大平台,也不完全被消费者信任,想要让产品的品牌和品控把关到位,对中小平台也是个挑战。最后,对跨境电商而言,如果商品出现问题则会面临繁琐的退换货问题,其关税、运费等问题也着实让人头疼,因此也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随着更多监管和政策的出台,可以预见,跨境电商行业未来将加速淘汰,那些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加速跨境平台供应链升级的企业,才能胜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商行业发展的十多年才迎来了立法,但跨境电商才走了几年就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政策并逐步调整,这其中的深意值得思考,或许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国家对这个行业的引导和支持发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