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于2019.10.25
继续更新漫步纽约系列,拒绝烂尾。上次写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次都逛不完,如果有时间,可以去个两次,如果要把所有展馆都走马观花走一遍,也都需要花上个1天的时间。
大都会的很多美术作品值得一看。今天就来看看几幅著名的油画。
麦田里的丝柏树-梵高
麦田里的丝柏树 梵高 荷兰 1889年9月 布面油画 73x93cm
这幅《麦田里的丝柏树》(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是梵高在普罗旺斯的圣雷米时期创作的,同这时期的许多风景画一样,这幅画完全没有直线的笔触,所有的物体都卷曲着,泉涌着,喷吐着。那随风摇晃的柏树犹如擅动的灵魂,在大地和天空之间飞舞,那是灵魂深处的呼喊,那是对生活的渴望,那是对现实的无奈和悲痛欲绝。画家梵高一直想要表达的主题,就是生命与力量。梵高曾这样写道:“脑子里始终浮现着柏树,很想把它画成像向日葵那样的作品。但是很奇怪,何以没有人画得像我所看到的一般。”
大碗岛的星期日
大碗岛的星期日 修拉 法国 1884年 布面油画 70.5x104.1cm
这幅《Study for A Sunday on La Grande Jatte》写生稿,描写的是巴黎附近奥尼埃的大碗岛上一个晴朗的日子,游人们在阳光下聚集在河滨的树林间休息。有的散步,有的斜卧在草地上,有的在河边垂钓。前景上一大块暗绿色调表示阴影,中间夹着一块黄色调子的亮部,显现出午后的强烈的阳光,草地为黄绿色。阳光透过了树林,而投射在草地上的阴影,被色彩强调得界限分明。赤色、白色的衣服、阳伞和草地都现出一种好像散发蒸气一般的黄色。色点彼此交错呼应,给人以一种装饰地毯的效果。画上的人物也画得很可笑,一个个看不清面孔和五官,连轮廓本身也都被小圆点弄得模糊不清了,似乎所有事物都是影影绰绰的。
睡莲
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法国最重要的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
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1874年莫奈展出了他的著名作品《日出·印象》,印象派从此得名。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出神入化的境地。莫奈善于从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各种其它因素中抽象出来,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
鸢尾花小径
鸢尾花小径 莫奈 法国 1914-1917年 布面油画 200.3x180cm
鸢尾花作为法国的国花,意思是“屋顶上的彩虹”。而这幅画是莫奈画过的最有名的一幅鸢尾花,能看到花朵在光线和阴影中闪烁蓝色紫色光芒,看到花园绚丽的道路。这时的莫奈已经走出具象的藩篱,除了色彩和浪漫,还有效法自然的心灵。莫奈在自己的花园里创作,当自然如此美丽,谁能抑制他创作的冲动呢。
桥下池睡莲
这幅油画在莫奈笔下与其说是凝视花叶,不如说是在桥上眺望着水的倒影来得恰当。
而横跨池上的日本式拱桥,可代表印象主义画家受日本“浮士绘”影响之作,呈现出另一种法国画家眼中的异国情调。
莫奈儿子和他的小木马
莫奈儿子和他的小木马 莫奈 法国 1872年 布面油画 60.6x74.3cm
这是莫奈经过普法战争期间的颠沛流离之后,1872年回到法国,在友人的资助下,经济状况有所好转时,为他五岁的儿子画的像。莫奈儿子叫让·莫奈(1867-1913)
草地上的午餐
《草地上的午餐》
他说“我作画犹如鸟儿在唱歌。”他的风景画如同音乐一样,有着明快、抒情的色彩。他醉心于捕捉大自然的光与色的变化。
戴草帽的自画像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后印象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在短短十年时间里, 创作了超过2000幅画,至今享誉世界。
戴草帽的自画像 梵高 荷兰 1887-1888年 布面油画 90x70cm
这幅在巴黎时期的自画像,是梵高注视着在巴黎成长的自己时,以新发现的独特技法所画的一幅杰作。画面上的梵高,面容冷峻,眼神怪异,虽然在色彩上用了很多黄色,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压抑灰暗。梵高的一生都在痛苦与挣扎中度过,他的自画像就是把他内心的抑郁与挣扎传递出来。
鸢尾花
鸢尾花 梵高 荷兰 1890年 布面油画 73.7x92.1cm
这幅画是梵高离开圣雷米精神病院之前所作的。梵高与贝伦博士及提奥商量后, 决定离开南法, 前往加歇医生居住的奥弗(位于巴黎北方) 。他在信中写道:“于此作最后的挥笔, 所以我尽情地、忘我地工作。”1890年5月17日, 凡高留下了这幅画, 只身前往巴黎。对于这幅画, 他曾做这样的说明:“紫色(由紫色到深红色、纯藏青色)的花束, 在鲜丽的柠檬黄背景下浮现, 而花束本身另有黄色的色调。放置花瓶的台面, 表现出不配衬的补色效果, 但这种强烈的对比, 格外鲜明。”梵高给妹妹威尔和弟弟提奥的信上, 都曾提及此画, 梵高本人好像很欣赏这幅画。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幅,我还在大都会博物馆的商店了买了一个这幅画的瓷盘。
夹竹桃
夹竹桃一头联系着死(包括其剧毒),另一头联系的是生(再恶劣的环境也可生长),展示着大自然生生死死间的端然气度。至于梵高的夹竹桃,画过不止一幅,那份集怒放与颓败于一身、既挣扎又安然之美,与他的向日葵、丝柏树等一脉相承,展示了与向日葵、丝柏树不一样的现代风骨。
1
END
335-117.漫步纽约-1-准备篇
336-118.漫步纽约-2-City Pass
337-119.漫步纽约-3-感受篇(20190703-0714)
338-120.漫步纽约-4-纽约地铁印象
339-121.漫步纽约-5-纽约食记1-切尔西市场
340-122.漫步纽约-6-纽约食记2-Brunch
341-123.漫步纽约-7-纽约食记3-美食当前,减肥靠后
342-124.漫步纽约-8-纽约食记4-Homemade更健康
343-125.漫步纽约-9-古根海姆印象
344-126.漫步纽约-10-MOMA PS1
345-127.漫步纽约-11-Frick Collection(纽约弗里克私人博物馆)
346-128.漫步纽约-12-纽约新美术馆Neue Galerie
347-129.漫步纽约-13-时代广场
349-131.漫步纽约-14-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