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讲座纪要 | 当代中缅关系的缘起:档案调研、田野考察与历史研究

讲座纪要 | 当代中缅关系的缘起:档案调研、田野考察与历史研究

阅读量:3810172 2019-10-26


当代中缅关系的缘起:
档案调研、田野考察与历史研究
讲座纪要
2019年10月24日晚19:00,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46场《当代中缅关系的缘起:档案调研、田野考察与历史研究》在文华楼西区1327会议室举办,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周边国家研究院梁志教授主讲,本院苍铭教授主持。
讲座最开始,苍铭教授对梁志教授及本次讲座的大致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苍铭教授也指出了当前国内的缅甸问题研究的重要性。随后,本次讲座正式拉开了帷幕。
梁志教授首先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中缅关系的“特殊性”——缅甸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非共产党国家、中国将中缅关系视为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典范、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是中国首次划定与邻国的陆路边界、缅甸对中国的现实重要性(“带路倡议”、油气管道与缅北冲突)。中缅关系的特殊性决定着进行中缅关系史研究的重要程度,由此,梁志教授展开了其从东北亚转向东南亚研究的工作。梁志教授指出,中国学者先前的研究集中于近代以前及现状下的中国,唯独二战后冷战期间的中外关系史出现了研究空缺,这也是推动梁志教授转变研究方向的一大原因。

随后,梁志教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与2013年、2014年和2017年三次前往缅甸进行田野及查询档案的经历与见闻。从刚开始的紧张与陌生到后来的轻车熟路、友好往来,梁志教授认为,缅甸其实是一个十分淳朴的国家,这一点可以从他提交档案后就得到缅方当场解密、出租车司机对自己的帮助等等可以看出。可惜的是双方之间的了解不足,导致存在固化及有偏差的认知。同时,梁志教授指出,做外交问题一定不能只使用单方资料,以缅甸研究为例,不仅要掌握缅甸与直接研究国家的资料,还要掌握缅甸本身、缅甸周边大国的相关档案资料。
梁志教授介绍到,研究国家关系史的范式为“国际史”、“长时段”、“多国多边档案”。所谓“国际史”也就是要注重国际关系的“网状结构”与多边属性,国家之间的交往除了作用还有反作用,不仅仅是单边或者双边的互动,而是网状多变互动下所形成的外交关系。而在这样复杂的多边关系中,最值得提炼研究的史三边关系,例如中印缅、中美缅关系等,在三边关系体系下进行研究才有抓手可言。而“长时段”则是强调“向前看”与“向后看”,对于某一时间段的主攻,了解其前后才能更深入地进行理解,研究也才能更加贴近事实。“多国多边档案”也就是以各国官方文献为主要资料来源,放眼周边国家,例如研究缅甸问题,则可利用缅甸、中国、美国、英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共七国地档案资料。
梁志教授通过大量档案资料的展示分析,生动直接地介绍了1949-1953年的中缅关系,着重通过对档案文本的分析讲解了缅甸中立态度背后的思考、印度方面对于中缅关系的推进、吴努政府与中国之间的往来以及云南在中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梁志教授指出,做研究时所用地图一定要使用中国的地图,用自己的称呼,避免一些问题与纠纷。

在梁志教授的精彩讲授后,同学们也紧扣本次讲座主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疑问,梁志教授逐一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 ■■■■讲座最后,苍铭教授总结道,历史研究首先就是史料问题,梁志教授团队之所以将相关研究做出成果就是因为亲自深入周边国家收集一手档案资料,有了新材料才有新问题,之后的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对周边国家的档案材料的使用,从国际关系史的视角进行了解分析,将一个微观问题放于宏观背景下进行思考。苍铭教授同时鼓励在座的所有学子,增强语言学习,掌握多门语言,为之后的研究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两个小时时光飞逝,但却让人受益匪浅,梁志教授用两小时的时间使得学子更加明晰了在周边关系史研究中的方法,相信在未来的学业生涯中大家也一定会带着这笔宝贵的财富坚定地走下去。
供图|施乳男
供稿|施乳男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