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巍巍十字岭 铮铮红军魂 | “重走红军进漳路”采风活动走进南靖

巍巍十字岭 铮铮红军魂 | “重走红军进漳路”采风活动走进南靖

阅读量:3810136 2019-10-26






雄奇的天宝大山直逼苍穹,一抹山脊勾画出粗犷的线条。密林里,似乎还回荡着当年的枪炮声。
10月24日,漳州“重走红军进漳路”采风团挥师南靖,向红军进漳主战场十字岭进发。天高云阔、山路崎岖,沿途风景秀丽,车子疾驰如风,采风团团员怀着虔诚和敬畏的心情重走十字岭,追寻先辈足迹、缅怀革命先烈。

采风团在十字岭合影  本报记者 张伟斌 摄

“重走红军进漳路”采风活动走进南靖
十字岭战斗遗址:
青山埋忠骨 战场忆往昔
87年过去了,如今十字岭战斗遗址已是树林茂密,绿海翻涛。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采风团徒步前行,脚下是落叶沙沙作响,深深的壕沟仍依稀可见,眼前是石砌的堡垒,青苔密布的石壁上还残留着当年被枪击中的弹孔。讲解员陈荣金指着石鼓仑北面山坡说:“当年红军就是要从这里攻上来。”沿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仿佛穿越到硝烟弥漫的战场,耳边响起红军战士冲锋号和机枪声……

“红军井”旁聆听红军故事 本报记者 张伟斌 摄
1932年4月19日拂晓,红四军的先头十一师在第十师的配合下,开始向十字岭和风霜岭一带敌军阵地发起猛攻。十字岭守敌陈启芳团凭借石鼓仑险地负隅顽抗。石鼓仑是十字岭通往南坪、内洞等方向突出的高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敌军凭险要山势配置三挺重机枪疯狂扫射,担任前锋的红十一师发起数次冲锋均未奏效,不少战士倒下了。
行至途中,只见路旁一块大石上赫然雕刻着“忆往昔,青山处处埋忠骨,烈士鲜血点关山;看如今,碧柏青松百花艳,战友音容又重现”。陈荣金说:“这是曾参加过十字岭战斗的王辉球将军1964年路过南靖时留下的,十字岭战斗惨烈。据支前红军老前辈陈江汉回忆,石鼓仑边小沟有一处最多埋葬红军烈士70多人。”
战斗打到关键时刻,毛泽东亲自前来指挥作战,石鼓仑攻不上去就改变战术,正面部队佯攻守敌,继续吸引敌人火力,部分主力由当地农民带路,从敌军背面俯攻其重机枪阵地,与北坡红军一起夹击敌军。在红军的上下夹攻下,敌军纷纷丢盔弃甲,向天宝一线逃窜,十字岭、风霜岭战斗取得了彻底胜利,突破了张贞49师主阵地,随后由左向右横扫,将守军阵地全部打乱。与此同时,佯攻宝林桥的红十五军也迅速攻下榕仔岭、笔架山,如期形成钳制靖城镇、痛打守敌杨逢年一四五旅的态势。经过激战,红军占领天宝、靖城,乘胜向漳州城区进击,奏响了“东征凯歌”。
历史的风尘无法遮盖十字岭战斗的痕迹,在十字岭主战场遗址,至今仍保存着国民党军修筑的防御工事、炮台、碉堡等,采风团一行紧紧跟着讲解员,生怕漏听了战斗细节。陈荣金说,由于地处漳州战役主战场,当地村民在农耕时发现过很多刺刀、子弹、弹夹等物品,人们将这些出土的红色文物都细心保留下来。每年清明节前后,当地群众都会自发前来,用质朴的方式,表达对红军烈士的景仰与怀念。
内洞八一希望小学纪念室:
“沙场”秋点兵 重温革命史
琅琅读书声,声声入耳,采风团抵达八一希望小学时,学生们正在上课。学校是一座三层楼的建筑,三楼设有“漳州战役南靖决战纪念室”,从纪念室走廊处望出去,远处的十字岭山顶在雾气中清晰可见。

内洞八一希望小学纪念室内重温革命史 本报记者 张伟斌 摄
据介绍,为纪念十字岭战役,中央军委援建了这所希望小学。当年参加漳州战役的老红军、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童小鹏在漳州休养,他写信给南靖县委,证实内洞自然村是漳州战役的主战场,并建议将这所八一希望小学建在内洞自然村,这一建议得到了采纳。参加漳州战役的老红军、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杨成武上将亲自为学校题名“内洞八一希望小学”。
1997年,内洞群众在希望小学开辟了“漳州战役南靖决战纪念室”,纪念室展室分为“中央红军,东征凯歌”“功勋之师,兵分南靖”“走出辉煌,荣光永恒”“领导关怀,见证南靖”四个部分。展柜里摆放了当年红军用过的子弹壳、弹夹、手榴弹、刺刀、水壶等革命文物。陈荣金在纪念室十字岭战役示意图前,为大家全面讲解了十字岭战役的情况。
“我知道!我知道!”内洞八一希望小学的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争着说起自己学校名字的由来。“以前红军战士就在我们村的山上和敌人打仗!”“我们学校的名字可是红军将军题的”“我们学校有很多红军战士留下的东西”……教室里,一个个稚嫩的声音讲述着纪念室里的故事。操场上,五星红旗飘扬在蓝天下,见证着红色基因的代代相传。
作为一所为纪念漳州战役而建成的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对这里学生有着特殊的意义。内洞八一希望小学的校长柳春明说:“每年清明节和新的少先队员入队仪式时,老师们都会带着学生,从学校徒步到十字岭石鼓仑主战场,聆听红色故事,感受着红军战士的英勇与无畏。”
红军进漳战役总指挥部旧址:
再饮红军水 再叙军民情
下午时分,采风团一行到达位于丰田镇凤安村下店伙祖厝的红军进漳战役总指挥部旧址,这是一座典型的闽南风格建筑,坐东朝西,由前厅、厢房、主堂和北护厝等组成。大厝墙上保留有清晰的“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打倒拉夫的张贞”等宣传标语。

参观红军进漳战役总指挥部旧址 本报记者 张伟斌 摄
一进祖厝,只见沿房檐下数十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院落干净整洁,厝主人在院左摆放了一张圆形大桌,桌上准备好的清茶冒出淡淡的清香,热情质朴的待客方式,不禁让人想起当年红军战士与当地百姓的鱼水深情。
据党史资料记载,当时凤安村房屋普遍窄小,唯有下店伙祖厝规模大,厝后古道边的山林茂盛,如遇敌军偷袭等意外情况便于转移上山,是红军很好的驻点场所。东路军曾在下店伙祖厝休整。
在祖厝左侧,一口古井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井水水位很高,从井口向下探,人脸轮廓清晰可见,井旁边立着“红军井”的石碑。井水清澈,映射出当年红军在此战斗生活的点滴,采风团团员纷纷上前拿起水桶取水,水取上来,饮上一口,不禁由衷称赞:“这水清澈甘甜”。
据厝主人陈炳坤介绍,这口井号称“凤安第一井”,多年来从未枯竭,滋养了几十代人,红军驻在厝里时也是喝这口井的水。“我父亲陈金耳当年是一名游击队员,20年前临终之际,他交代7个子女要好好保护祖厝和红军井,让后人可以纪念红军、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陈炳坤说。


采风特写

南靖金山敦庆楼
一座老宅 述说当年故事
23日下午,从龙岩考塘村到南靖金山镇河墘村水潮自然村,采风团一行来到敦庆楼参观。

罗德丽在敦庆楼里向采风团成员讲述历史 本报记者 张旭 摄
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时,曾在此设指挥部,是红军进漳留给南靖人民革命斗争史的宝贵历史遗产。
在今年72岁的当地群众罗德丽的引领下,采风团在敦庆楼内参观。“听长辈们说,当年,红军首长曾在这座大厝内住宿并召开会议,有一匹白马就系在门口的大树下,红军住在这里时,纪律严明,还帮群众做农活、打扫卫生等。”罗德丽叙述。
由于当时的水潮水陆交通方便,是闽西南的交通枢纽和货运集散地,敦庆楼后来也成了红军转运站。
十字岭石鼓仑山头
一块碑石 见证后人缅怀
行走在南靖十字岭石鼓仑山头,树林高耸,浓荫蔽日,凉风习习。在讲解员陈荣金的带领下,采访团团员坚持步行前往纪念石,亲眼见证当地群众对红军战士的深厚感情。
纪念石宽高均有两米左右,石头上用金色字刻着“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站在纪念石前,陈荣金说:“每年到了十字岭战役纪念日或者清明节前后,不少村民都会自发带着鲜花等来到这里,用最纯朴的方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与敬仰。”
据介绍,当年十字岭战役,不少红军牺牲在这石鼓仑山头。2007年,村民们自发组织设立了这块纪念石,以此纪念那场战役和在战役中牺牲的英烈,也将红军的英勇事迹永远刻在人们心里。
芗城区东坂后基督教堂
一部相机 记录红军风采
在东坂后基督教堂边房的红军进漳光辉历史图片展览室里,耿飚与照相机的故事引起了采风团成员的兴趣。

参观红军进漳光辉历史图片展览室 本报记者 张伟斌 摄
“红军进漳,在漳州城区搜索粮食、物资的时候,红五军团红三团红九师参谋长耿飚所在部队发现了东坂后基督教堂。红军在教堂的地下室找到了许多粮食、罐头食品、布匹以及机械设备。战士们只要粮食,耿飚却认得其中的德国照相机,对其爱不释手。”汪少辉牧师向采风团成员介绍道,“他用随身携带的相机记录下了红军队伍的感人故事和美好记忆,红军故事也因此永远记录在东坂后基督教堂的史册里。”
“原来还发生了这样的故事!”采风团成员感叹道,“耿飚与照相机的不解之缘,加深了我们对当年红军东征入漳的了解。”
芝山红楼
一幅油画 再现军民深情
走进芝山红楼,一幅崭新的油画吸引了采风团的注意。
画中的红军身着青灰色军衣,昂首挺胸,行军队伍排成四路纵队,队列整齐,步伐一致;而百姓则是各个面带笑容,或是端着茶水,或是带着小孩,或是相互交谈,簇拥在红军周围。“红楼我两三年前就来参观过,以前没这幅画啊。”几位宣传工作者提出了相同的疑问。
“是的,这幅画是我们去年展陈的时候,让人特意制作的。”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馆长郑爱清向采风团介绍,当时的百姓对红军还知之甚少。因此,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毛泽东指示拟定一些相关的城市政策,通令全军严格执行。开进漳州的红军队伍,以她威武雄壮的阵容,蓬勃向上的朝气,给漳州的百姓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由于红军严明纪律,加上采用演讲、演戏、书写标语、编歌谣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与拥护。在漳期间,红军筹款达到100多万大洋,扩红达到1500多人,其中参加中央红军900多人,参加闽南红三团600多人。 

本报记者 冯思佳 邱丹燕 闫锴 杨瑞 刘艺敏 
视频来源:漳州新闻网
本期编辑  方一凡 陈慧慧 
值班主任  饶超毅
闽南日报社要闻部 诚意出品
新闻热线:0596-2528110,114
闽南日报社微信矩阵
闽南日报
mnrbwx
漳州新闻网
zznewscn
视觉漳州
sjzz0596
闽南日报车友会
mnrb-cyh
闽南日报小记者
mnrb-xjz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