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从未带兵打仗,却授开国中将,林彪赞:一人能抵十万雄兵!

从未带兵打仗,却授开国中将,林彪赞:一人能抵十万雄兵!

阅读量:3810124 2019-10-26



作者:亚克西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在开国将帅中,绝大多数都是统领千军万马、百战成名的战将,但也有一些开国将军,因特殊贡献而荣获功勋、名列将帅榜。他们有不少在隐蔽战线做出巨大贡献,有的则以自己的知识技术特长,发挥了不亚于雄师劲旅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没有领兵征战,却立下特殊功勋的知识分子——开国中将苏静。苏静早年曾随父亲赴缅甸谋生,学习掌握了摄影等多种技术。九一八事变后,苏静和许多海外爱国华人青年一样回国报效国家,加入了红军。苏静从国外带回一些苏区稀缺的新事物,比如他是苏区少有的懂摄影的人,苏区许多珍贵的文献影像资料,有不少是苏静拍摄的,成为记录我军早期历史的宝贵财富。【苏静拍摄的朱德为红军作报告场景,1933年摄】这对苏静来说还只是小事一桩,更重要的是,苏静学会了测绘地图的本领,成为红军不可多得的军事技术人才。苏静建立的第一个奇功是在长征途中。当时林彪、聂荣臻率红一军团担任“开路先锋”,苏静就担任第一军团的侦察参谋。他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为红军侦察测绘“行军路线图”。苏静带着人,每天都比红军多走一些路,每天测绘出多张行军地图,供最高层选择正确路线。我们常说“两万五千里长征”,如此艰巨的征途,有很多地方是红军甚至人类都未走过的偏远艰苦之地。如果不做好侦察测绘工作,任由部队漫无目标的闯,可能五万里十万里都走不完!红军的长征路线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苏静等侦察测绘工作的同志,一步步“带路”带出来的。在整个长征中,苏静绘制了近千张行军图。长征取得胜利,苏静作出了重要贡献,聂荣臻元帅称赞苏静是“开路先锋中的先锋”。【苏区红军的文工团】进入甘肃后,红军尚不知陕北建立了苏区,还在寻找出路。一次,苏静继续负责探路,他们不小心误入沙漠边缘,林彪、左权有些慌张,苏静镇定地从队伍中挑了一匹老马,让它走在队伍前面,借“老马识途”引导大家安全返回。苏静后来随林彪做参谋,平型关大捷后,林彪有一次穿着日军大衣出行,结果被阎锡山的士兵误伤。苏静在他身边,第一个把他救下,林彪对苏静更加器重。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战役,开局不太顺利,林彪原本就心存担忧。苏静知道林彪的指挥风格,如果开局打不好,很可能会越打越没有信心。他努力做好战场侦察工作,给林彪提供有力情报支撑,林彪打了一个漂亮的“开门红”,找到了信心。辽沈战役中的锦州之战,苏静又一次发挥了大作用。锦州号称固若金汤,又由蒋军悍将范汉杰驻防,东野久攻不克,林彪对攻坚战心无把握。这时,传来华野攻克济南的消息,这多少给林彪也带来压力。苏静贡献了一计,就是西方在一战时期为克服敌方坚固防御而采用的“坑道抵近战术”。这种战术在国内战争中运用不多。苏静提出后,林彪豁然开朗,采纳后大获成功。范汉杰在锦州城头,看见城下东野日夜挖掘的密密麻麻的交通壕时,哀叹:“我等马上要做俘虏了!”锦州战役后,林彪称赞苏静:“一人能抵十万雄兵!”苏静还为和平解放北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苏静和邓宝珊被派去与傅作义谈判,由于傅作义1946年曾经发过狂言:“如果对手能胜利,我傅作义愿为毛泽东牵马坠蹬!”毛主席对此印象深刻,谈判时给傅作义亲笔写过一封信,信中措辞严厉,斥责傅作义的战争罪行。苏静邓宝珊一看信件内容,知道如果让傅作义看了,恐怕会影响和平谈判,决定此信暂时交由傅作义的女儿保管,不让傅作义本人阅,只是事后才交给他本人。这一细节处理,确保了和平谈判的顺利进行。苏静将军虽然没有统兵打仗,但他在我军历史上关键时刻发挥的重要作用,起到了“一人能抵千军万马”的作用。1955年,苏静被授予中将军衔。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