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完善的消化系统,当食物的营养被肠道充分吸收之后,剩余的残渣就会随着大便排出体外,所以我们对大便的印象只有两个字“废物”!
但实际上,大便也并不是毫无用处,它是反应消化道健康的渠道,当大便出现异常之后,往往是身体器官的报警信号。
要知道消化系统不仅包括了肠胃,同时胰腺、肝脏等器官也参与了消化工作,当这些消化器官发生癌变之后,就会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造成障碍,从而引发大便异常。
比如胃癌、肠癌、胰腺癌等都是如此,当以下三个症状出现时,就需要警惕这三类癌症的到来!
一、大便带血、是肠胃癌症的信号
大便带血往往和肛肠疾病有关,比如痔疮、肛裂,都会导致大便表面浮有新鲜的血液。
但由肠癌导致的大便带血却不相同。
它容易出现在大便的一侧,或者是大便和血液混合的状态,特别是发生在直肠道内的癌变,当大便和癌肿表面摩擦时,就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
二、大便颜色发黑,且伴随恶臭
无论是发生在肠道内,或者是胃内的癌变,都有可能导致消化道内出血。
当血液中含有的血红蛋白成分和肠道内硫化氢结合之后,就会形成硫化亚铁,从而导致大便异常发黑。
而且在血液分解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浓烈的臭味,如果最近一周,大便都呈现出异常的黑色,且带有剧烈腥臭味,那就需要及时进行检查了。
三、大便形态和习惯突然改变
在正常情况下,大便的形状应该是圆柱状态。
受食物和肠胃疾病的影响,也可能出现腹泻、溏稀等情况,但经过治疗后就会有所缓解。
当患上肠癌之后,就会改变大便原有的形状,导致患者出现扁条状、细条状大便。
同时患者原有的大便习惯也会被打破,比如一天两次的大便,增加到一天三次或者更多,这也是异常信号。
四、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脂肪泻症状屡屡发生
当患上胃癌或大肠癌之后,就会打破肠胃原有的消化规律,造成消化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大便和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
另外,由于癌肿不断占据肠道内的空间,对大便排出造成阻碍,所以患者也会有便秘感出现。
而且癌肿也会不断刺激直肠,导致患者便意频频发作,需要提高警惕。
高脂肪类食物看似需要肠胃进行吸收,但实则是依靠胰腺分泌出的胰液来分解。
胰液中包含了胰蛋白酶原、脂肪酶、淀粉酶等,通过胰管进入十二指肠,从而起到消化蛋白质和脂肪的作用。
当患上胰腺癌之后,就会破坏其分解脂肪的能力,导致患者出现脂肪泻情况,这也是典型的胰腺癌表现。
以上四个表现,都可能和消化道癌症有关,需要及时对消化系统进行检查,避免癌症出现而不自知。
除此以外,还要提醒各位:胰腺癌早中期容易误诊,如果在没有肠胃疾病的情况下,出现以上异常,千万不要忽视对胰腺的检查。
更多精彩:
胆囊息肉保胆治疗是什么?有3个特点,别说你不知道
前列腺癌常常有四个标志,骨骼出现一个标志,提示肿瘤已经是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