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小旋风科创(ID:xxftech)
作者:张飞
2019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新将8家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增列入“实体清单”。这8家企业分别为:海康威视、大华股份、颐信科技、商汤科技、依图科技、旷视科技、科大讯飞、美亚柏科。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热议,而被列入的公司更是纷纷提出抗议。显然,美国这次的动作又是一次精心策划的针对我国高科技领域(人工智能)的“精准打击”。本文将简单介绍这8家被列入“实体清单”的AI企业。
对于这8家企业,我们先进行一个简单的划分:第一类是三家传统安防领域的公司:海康威视、大华股份、颐信科技;第二类是三家成立不久的偏向计算机视觉(CV)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而之后的科大讯飞属于语音识别赛道;美亚柏科则属于大数据及网络安全领域。
下面依次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海康威视(HIKVISION)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杭州,是我国安防领域龙头企业,连续7年蝉联视频监控行业全球第一,市场份额高达22.6%。公司的主要产品为:视频监控所需的从前到后端的全系列产品,以及安防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客户为公安、交通、司法、文教卫、金融等行业的机构。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公司将自身定位调整为:“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开始向人工智能领域靠拢。2010年5月,海康威视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415),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属中央国资管理机构。
另一家安防巨头大华股份(DAHUA TECHNOLOTY)2002年6月成立,与海康威视同处杭州。大华股份是我国以及全球第二大视频监控行业公司,市场份额为12%(据2018年年报)。公司定位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2008年5月,大华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236),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傅利泉。由于大华的业务和海康有较高重合,不做过多介绍。
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均发迹于安防行业,而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在坐拥海量视频数据的背景下,两者都理所当然地开始涉足人工智能领域(具体偏向图像、视频等的识别与理解)。2017年,针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海康威视提出“AI Cloud”概念,并持续加速和推进落地。大华股份也推出了自己“HOC”构架,为城市、行业和消费者提供智慧解决方案。两位传统安防领域巨头对未来人工智能的蛋糕可谓踌躇满志、势在必得。
颐信科技(ecguard)也属安防领域,不过知名度远逊于海康和大华。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设于北京,是一家“专业从事安防技术研发、安防产品销售和总体安防系统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有:无线监控系列产品、勤(警)务随录机等。根据天眼查资料显示,公司大股东为武汉科技投资有限公司,隶属武汉市国资委。由于该公司的公开资料有限,笔者对于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也了解不多。
如果说上述公司(主要指海康和大华)是在别的领域(安防行业)积累了第一桶金后杀入人工智能领域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这三家则是含着刻着“人工智能”标签的金钥匙出生的。这就是计算机识别领域的三家著名“独角兽”: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这三家和另一家未被列入“实体名单”的公司云从科技一并被誉为我国“计算机视觉四小龙”)。
“四小龙”里首当其冲的便是商汤科技(Sense Time)。公司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上海,创始人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公司专注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具体的落地场景为人脸识别、图像识别、医疗影像识别、视频分析、无人驾驶等,其中著名的应用包括为OPPO、小米等手机提供人脸聚类功能支持。2018年9月,商汤科技得到科技部认可,成为继阿里云、百度、腾讯、科大讯飞之后,第五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目前,公司估值超过60亿美金,投资方包括:StarVC、IDG、阿里巴巴、软银中国等。技术实力方面,商汤科技团队在2015年、2016年,获得计算机视觉领域著名赛事ImageNet挑战赛(ILSVRC)的多个单项任务冠军,其水平可见一斑。[1]
简单介绍一下,ImageNet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ILSVRC(ImageNet Large Scale Visual Recognition Competition)是一个基于ImageNet图像数据库(由斯坦福大学李飞飞主导)的国际计算机视觉识别竞赛,是计算机视觉识别领域最受重视、水平最高、竞争最激烈的赛事,比赛从2010年开始举办,具体分为图像分类与目标定位(CLS-LOC)、目标检测(DET)、视频目标检测(VID)、场景分类(Scene)等多个任务。2017年的比赛,由于计算机识别错误率已经远低于人类视觉水平的5%,该年也成为了比赛的最后一届,2018年由WebVision比赛接棒,重点从“识别”转为“理解”,此是后话。值得一提的是,上文提到的公司海康威视在2016年场景分类任务中也获得了单项冠军。
第二家独角兽依图科技(YITU)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上海。是由前MIT人工智能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朱珑和前阿里云技术总监林晨曦联合创办。公司愿景为“全面解决机器看、听、理解的根本问题,在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理解、语音识别、知识推理、机器人等领域做出突破性贡献。”作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依图科技的技术主要落地于“智能城市”、“智能医疗”、“智能商业”三大应用场景,应用行业为安防、医疗、金融、园区、零售等,著名的应用包括为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提供人脸识别功能。2018年6月,公司完成C+轮融资,估值超过150亿,其投资方包括:真格基金、红杉资本、高榕资本、云峰基金、高瓴资本、工银国际等。
第三家独角兽旷视科技(Megvii)由印奇、唐文斌、杨沐三人于2011年10月创立于北京,专注于人工智能公司和深度学习。其向客户提供包括先进算法、平台软件、应用软件及内嵌人工智能功能的物联网设备的全栈式解决方案。公司的主要产品为Brain++的自主原创的深度学习框架,以及FaceID在线人脸身份验证平台,应用在金融、手机、安防等领域,其中最大名鼎鼎的应用是公司为支付宝提供人脸识别功能(当然,跟蚂蚁金服是其大股东有直接关系)。目前,旷视科技估值超过114亿美元,其投资人包括联想创投、创新工场、淘宝中国、蚂蚁金服等。公司已经于2019年8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冲击我国“人工智能第一股”(当然,你可以说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早就是A股人工智能老司机了)。
既然提到了“计算机视觉四小龙”,我们也顺带介绍一下不在本次“实体名单”的最后一个“四小龙”:云从科技。
云从科技(CloudWalk)创立于2015年,孵化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总部位于广州。创始人周曦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博士,曾任职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公司是一家以人脸识别为特色的人工智能公司,服务于安防、金融、交通、商业等领域。公司使命为“定义智慧生活,提升人类潜能”(这个厉害了,有梦想)。2017年3月,云从科技与百度、腾讯、科大讯飞共同承担国家发改委重点工程——“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目前,云从科技估值已超过200亿,投资方均为人民币资本,其中不乏国家队,包括:顺为资本、元禾原点、中国国信、广州产业投资基金等。公司构架也是纯人民币构架,有媒体报道公司计划择机在A股科创板进行IPO。
之后是著名的科大讯飞(iFLYTEK),公司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合肥,是“亚太地区知名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企业”。公司主要方向为:语音及语言、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推理及自主学习等技术。2017年,公司入选了《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榜单。通过领先的语音技术,科大讯飞推出了灵犀语音助手、讯飞输入法等明星产品。而面对未来的竞争,公司提出“平台+赛道”的战略,切入了教育、政法、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2008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002230),主要股东为:刘庆峰(创始人)、中国移动、中科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最后一个美亚柏科(Meiya Pico)成立于1999年,总部为厦门。是我国“电子数据取证行业龙头企业,网络空间安全及大数据信息化专家”,主要服务于国内各级司法机关及行政执法部门。公司于2011年在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188),是全球电子数据取证行业两家上市公司之一(另一家是纳斯达克上市的美国公司GuidanceSoftwareInc. GUID)。2019年7月,国投智能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国务院国资委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以上,我们对上述8家企业进行了简单梳理,梳理过后,我们会发现一些特点:首先,这次受到波及的8家企业,主要集中在技术层的算法领域,并没有涉及人工智能相关硬件(如GPU、神经网络芯片等)领域。事实上,人工智能硬件领域长期是被英特尔(Intel)、英伟达(NVIDIA)等美国硬件巨头所霸占。在人工智能这场比赛中,我国在技术算法领域,基本上是可以和美国并驾齐驱的(这从中国在各类国际比赛获奖情况,和高质量论文产出情况可以看出),但是在人工智能相关硬件领域,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补课”。
此外,另一个特点是上述公司基本都是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在视觉(看)和语言(听)领域进行研发,而落地行业也都无外乎:安防、金融、医疗、交通等领域。这种大量企业在同一领域“扎堆儿”的现象(不止本文提到的这几家公司),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和“资源浪费“,未来会不会出现类似当年“千团大战”的状况,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本文不作为重点展开。
总之,本文通过简单的介绍,给读者建立了一个对这几家人工智能明星企业的初步的印象。当然,除了上述的这些公司,阿里、华为、腾讯、百度、滴滴、字节跳动这些大小巨头更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力军,而寒武纪、比特大陆等公司也为我国人工智能硬件领域的崛起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最后,对于实体清单,我们都知道,这已经成为了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对我国进行限制和打压的重要手段了。除了本文介绍的这6家企业,美国此前已将我国多家高新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包括但不限于:中兴通讯(2016-3-7)、华为(2019-5-16)、福建晋华(2018-10-29)、中科曙光(2019-6-24)、中广核(2019-8-14)等等。事实上,美国之所以将这些高新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进行打压,恰恰是说明我们的赛道选对了,取得成绩了。因此,我们更要大力发展这些被美国打压的领域,以真正实现科技强国,民族振兴。
感谢阅读!
参考资料:
[1]:《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ILSVRC冠军》,hzhj,https://blog.csdn.net/hzhj2007/article/details/8738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