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访惠聚】民族刺绣 绣出幸福生活

【访惠聚】民族刺绣 绣出幸福生活

阅读量:3808036 2019-10-26


民族刺绣  绣出幸福生活
“哈萨克族刺绣工艺有着独特的魅力,无论是服饰,还是室内装饰用品,都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今年,仅民族手工艺品刺绣一项,家庭收入增加了上万元!”阿尔娜古丽·木拉提汗邀请驻村工作队来家里做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以勤劳质朴著称的哈萨克妇女,善长刺绣艺术。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两河片区管委会东南沟村,像阿尔娜古丽一样有刺绣手艺的40多名妇女,得益于村里办起了民族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心里乐开了花。
经开区(头屯河区)教育局工作队进驻后,了解到村里有个“胡拉莱”民族手工艺专业合作社,生产40余种特色手工艺刺绣品。在合作社从事手工刺绣生产的哈萨克妇女有20多人,她们用挑刺、绣、补、钩等工艺技术加工成装饰图案,构思奇巧,色彩艳丽;制成服装、鞋靴、被褥、壁毯等热销产品,华丽炫目,美观大方。
为促进牧民脱贫增收致富,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召开联席会议,为村民增收出谋划策。针对合作社手工艺品欠缺时尚元素、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商议解决办法,制定帮扶措施。
了解到自治区妇联在全疆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工作队积极牵线搭桥,在合作社开展为期15天的刺绣培训,组织25名哈萨克族妇女参加。邀请新疆刺绣大师马清洁老师、“巴依部落”设计师张国靖老师授课,从绣品的主题、尺寸及捻线手法等进行手把手指导。同时,组织学员到新疆国际大巴扎、乌鲁木齐县刺绣基地及米东区刺绣馆等地,观摩学习刺绣针法、调色、构图等新技艺。
“哈萨克族妇女通过刺绣艺术形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前,我们的绣品主题单一、工艺不够精美,通过培训、观摩学习,我掌握了不同种类的刺绣针法,成为合作社的工人后,每个月有2500多元收入。”阿尔娜古丽·木拉提汗开心地说。
针对有刺绣技艺、但需要照顾孩子或身体有恙,不方便去合作社工作的妇女,工作队与合作社反复沟通,采取“农户+合作社”订单式生产模式,牧民负责手工制作,合作社负责提供原材料、收购及销售绣品,助力牧民增收致富。49岁的村民扎黑帕说:“我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行走不便,日常做些手工绣品送给亲朋好友。如今,在工作队的介绍下,我在家里也能凭手艺挣钱,感谢工作队帮助我们走上致富路!”
为帮助合作社产品打开销路,工作队积极推广宣传,一方面通过微商、网店等线上平台销售,一方面在新疆国际大巴扎等旅游景区设立代销点,产品远销疆内外。工作队还动员合作社负责人哈那提·吾乐合曼带着绣品参加中国·亚欧博览会,通过展销会平台,有20多家旅游单位与合作社签订合作意向,销售金额突破百万元。
哈那提·吾乐合曼说:“结合村里哈萨克妇女的实际情况,工作地点不定,在合作社或者在家里都一样,多劳多得,根据计件算工资,少的每月有数百元收入,多的可达三四千元。现在合作社逐渐走上正轨,效益越来越好,我要带领村里更多的牧民就业创业,让她们通过勤劳的双手绣出幸福生活。”
2019年,合作社新引进了现代化生产工艺,购进电脑绣花机、缝纫机等18台,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让村民走上富裕路,让刺绣产业成为东南沟村的文化品牌,工作队又开始忙碌了。
来源:乌鲁木齐市“访惠聚”驻村(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新媒体编辑:朱奇玮责任编辑:段洁主编:郑晓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