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X博士”(ID:doctorx666)
已获得转载授权
▼
在知乎上,一直有个经典定论:
德云社开不进天津
在这个问题下面,各种说法众说纷纭
历史学家们挖出郭德纲和天津相声圈子的陈年恩怨他们指出,郭德纲成名之后一直被天津主流相声圈所排挤当年郭德纲的藏秘排油负面新闻爆发后相声圈甚至发起了倒纲运动迫不及待想要踩郭德纲一脚结论就是,即使德云社开到了天津也会被同行各种下绊子排挤出局
天津相声的忠实拥趸立马发表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德云社不敢进天津归根到底是因为怂天津相声100多年师承卧虎藏龙能人辈出德云社敢开进天津只要不是郭德纲、于谦这种级别分分钟被天津相声界爆锤出局甭说岳云鹏、张云雷在网上多火拿到天津这地界,根本不够看
/ 甭管你上没上过春晚,反正不够看/
但流传最广的还是民间高人派的论点这一派觉得德云社开进天津最大的阻力是天津观众在他们看来天津人是全国最专业的相声听众遍地都是相声老炮在天津你要是表演《报菜名》少报了两道菜都会被他们纠出来德云社那帮学员敢来十有八九是要被观众轰下台的
/关于天津人相声水平的玄学传闻,在网上流传甚广/
但这些都是网上的说法实践才能出真知为了探探天津相声江湖的水有多深我们决定去趟天津亲身感受一下真正的津味相声
▼
都说天津是曲艺之乡,这句话不假在天津听相声跟在石家庄找洗浴中心一样方便整个天津,大大小小的茶馆有二三十家几百号演员,想听相声直接上大麦买张票就成几十块钱一张,价格不贵还方便
相声在天津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逛茶馆跟买菜吃饭差不多感觉,很生活化进了茶馆,你就能感受到这一点“台上演着相声,台下摆着老式桌椅在前台点上一壶茶,两包瓜子”就足够你在欢声笑语中消磨一下午的时光
在市井气息更重点的名流茶馆观众席后面就摆着电动车不知道是不是哪个演员刚逛完菜市场就赶来茶馆演出留下的
郭德纲说,天津是个保守的城市所以传统相声和煎饼果子都保存的很好当你在茶馆坐下你瞬间就会明白郭德纲的话传统的小剧场氛围不紧不慢的相声表演你会有种久违的安逸感加班的烦躁感瞬间被抛在脑后
不过,这种保守近些年也在制约着天津相声的发展几乎在每个天津茶馆门口你都能看到禁止录像的提示或许茶馆有自己的考虑一方面是老板怕大家都去网上看视频就不去现场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演员新段子少有点新东西都宝贝着,生怕被同行给抄去了不过了解郭德纲如何通过拥抱互联网成名的观众看到这条提示不免可惜这该白白损失多少出名的机会啊
/除了不准录像,外带饮料零食也是不可以的/
除此之外如果你进了天津的相声茶馆只需留心观察一下肯定能看到马三立的像
天津相声圈注重师承关系讲究的就是个师出有名而马三立老爷子作为天津相声公认的一代宗师自然是要占据各家茶馆照片墙的C位被来往的观众演员顶礼膜拜一番
/马三立老先生是天津相声当之无愧的王者/
/马三立和少马爷马志明的金句已经成为天津的slogan被印在T恤上做成了周边相信每个资深相声爱好者看到这件T恤都不免会心一笑/
但重视师承的另一面就是有想法的年轻演员如果没有师门想立足是难上加难就像郭德纲当年成了名主流相声圈的同行就是不认他还不是跟他师承不行有关直到后来郭德纲拜入侯耀文老先生门下才算苦尽甘来成了真正的名门之后在相声界彻底站稳了脚跟
也许在当年天津相声圈这种规矩让原汁原味的传统相声得以保留下来但这几天我在天津不同的馆子听了三场相声光《做梦公司》这个老段子就出现过两次更逗乐的是有位看起来七八十岁的老先生一脸神秘的憋了半天抖了个五十年前样板戏里《白毛女》的包袱我都疑心这个段子是不是比我岁数还大总之听得台下一帮二十出头的小年轻是面面相觑
更遗憾的是传说中严苛赛过柯以敏的天津观众我也没见着即使有些段子明显不好笑观众玩手机的玩手机,打瞌睡的打瞌睡但我想象中相声老炮怒斥演员乃至把演员轰下台的名场面并没有发生甚至连“吁”的起哄声都没有只有一片死寂
回来跟我天津的哥们一说,他直笑我:你那都是玄学咱天津人哪有你想象中那么闲天天没事干去茶馆泡着啊还要上班呢北京人也不每天都往故宫跑吧真想听相声,不如上网看看郭德纲的视频至于相声老炮他们也不是天天去茶馆听相声啊收音机里听听就得了愿意往茶馆里钻的都是你们这帮外地的游客来听个新鲜就得了
那么天津观众真的不待见郭德纲吗?我的天津哥们说:都有年轻人大都觉得郭德纲是复兴相声的英雄没有他相声到现在还是个天津小众艺术呢不待见他的主要是年纪大的相声老炮们主要诟病郭德纲三俗又擅长搞网络营销,走的路子没那么正
对于普通观众相声原教旨主义老炮们也颇为严苛如果你认为这些他们爱听的相声不好笑他们会认为你摸清楚里面的门道不懂传统经典但问题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根本不存在什么酒香巷子深,民间有高人大多数人听相声只有一个目的:好笑如果你说的不好笑大伙为啥还要特地花钱来听你呢?
/甭跟我提师承啥的,只要说的不好笑,我就专心玩手机/
▼
在天津茶馆听相声对外地观众来说就像是一场祛魅的过程很多人听完了才发现其实天津演员质量和德云社差不多也是参差不齐至于传说中的天津观众也早已由外地游客替代甚至连相声演员当他们脱下长袍大褂换上普通衣服从剧场后门走出时一瞬间就隐没在人群之中丝毫没有明星的范,也赚不到什么钱郭德纲有个段子说想要让天津相声演员手舞足蹈很简单回家看到天花板上粘着100块钱就行这不纯是个段子即使是谦祥益这种天津相声茶馆的翘楚演员收入也不过一场几十一个月挣到八九千块钱已经相当不错
说到这儿德云社不开到天津的原因已经很清晰:没必要
德云社开到天津,未必赚不到钱每年郭德纲回天津省亲表演的门票都是380元起步,照样是场场爆满甚至连徒弟回天津巡演票价都远胜于普通茶馆数倍
但把德云社开到天津终究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一方面,你得面临天津数百位同行的竞争本身压力就大现在有能耐有野心的年轻演员都在想着如何去北京、上海发展德云社还往这片过度饱和的市场挤有点自找没趣另一方面,真开了赚的也是游客的钱既然如此与其在天津跟同行们争抢游客的钞票为什么不干脆去他们所在的城市开分社呢?省时省力赚的还多按郭德纲的话就是给留在天津的同行们留条活路
/别看郭德纲面相憨实,其实是个精明的生意人/
但讽刺的是尽管德云社已经俨然是中国相声第一社团收入远远胜过天津同行他们中还是有很多人看不起郭德纲觉得自己赚的少是因为郭德纲的德云社抢了生意在茶馆里我们就听到演员拿段子编排郭德纲逗哏:我创作了一万多个相声新段子
「捧哏:您说说?逗哏:包括《曹云金自由了》捧哏:听着真没劲啊逗哏:但我不三俗啊!」
话虽然难听,但郭德纲并不一定在乎当他们还在小剧场卖力求生时靠编排郭德纲取乐时郭德纲已经在全国开拓分社早跟他们不在一条赛道上了
/尽管德云社在不少人看来路子不正,但的确是盘活了相声市场/
在回酒店的路上我们问出租车司机如何看待郭德纲他说:说相声如果想火,你就得哏儿打败整个天津相声界也没用你得打败郭德纲,比他说的更好笑更哏,那你才能火所以,德云社开不开进天津,不重要同行们待不待见郭德纲,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说的段子够不够哏能不能让几十年后的观众听了依旧能哈哈大笑
如果所有人听相声时都在讲典故研究里面的理论门道而不在乎它好不好笑那相声就算是完了
▼
当代青年:假佛系,真逃避
中英混搭说话尴不尴尬?最想问前任的私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