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10月的小凉山秋高气爽。在海拔2700米的新营盘乡药草坪村“2700”苹果基地的苹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了枝头,碧蓝的天空下,小红灯笼般的苹果如同一张张孩童的笑脸,使药草坪这个藏于深山之中的小村庄洋溢着丰收的喜庆。
一棵棵让果实压弯了树枝的苹果树告诉人们,宁蒗“2700”苹果进入收获季了!这样的喜庆感也充溢在宁蒗恒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里,工人们忙碌着将一筐筐刚从果园里采摘下来的苹果初选后,经过全自动机械分拣线称重、再次对苹果进行分拣,然后装入印有2700蜂蜜苹果字样的包装箱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在车间打工的工人都是村子里的建档立卡户,他们在公司的指导下采用新方法科学规范种植苹果,果子成熟后交给公司销售。这3年来,“2700”苹果让他们增加了收入,学会了技术,改变了观念,改善了生活。
一
2016年,借助“农业互联网+”大好发展机遇,宁蒗小伙子鲁权联合大学同学、河南小伙子张学东等人回乡创办了宁蒗恒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此前,鲁权和张学东都在昆明打工,从事着与苹果种植完全不相干的工作。
但是,在宁蒗土生土长的鲁权看到了宁蒗独特地理气候条件给苹果生长带来的优势。他说,宁蒗虽不富裕,但独特的高原环境造就了苹果产业,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日照时间长,因而苹果病虫害少、口感好,有着极大的市场竞争力。鲁权和张学东决定到这片被深山隔绝、没有丝毫污染的土地上,与当地果农一起种出更高品质的苹果。
目标明确了,几位年轻人说干就干,很快就选择了海拔2700米的新营盘乡药草坪村委会苍蒲塘村民小组。“这里的海拔高度、降雨量、气温都非常适合苹果生长,生产出的苹果是高原、生态、无公害、绿色、有机、健康高营养苹果,故命名为“2700”牌蜂蜜苹果。”
10月13日,在果园里,张学东从果树上随意摘下一个苹果让记者品尝,咬一口下去,满口是清甜的糖汁和果香,“2700”苹果果然名不虚传!蜂蜜的甘甜和美酒的醇香。这是2700苹果能够被北上广的客户所喜爱的关键所在。
“2700”蜂蜜苹果在每年10月成熟上市,今年的第一批果子于10月13日上市销售,2019年预计产量3000吨,从2017年以来,“2700”苹果已进入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不仅走出了云南,还走向了全国。
公司成立3年来,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让村民种植了20多年的苹果发挥出意想不到的能量,苹果成为增收致富的“金果子”。
二
作为宁蒗县最大的苹果种植乡,新营盘乡的苹果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但长期以来由于粗放种植、品种老化,导致苹果品质差,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村民想通过苹果种植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愿望一直难以实现。
经过走访调研和外出考察,公司首先在老果园里进行高接换头改良品种,结合市场需求,淘汰不适宜品种,引进、繁育、筛选和储备优质高效适宜品种。
在此基础上,公司面临着如何采用科学规范的种植和管理技术,打造出品质优良的“2700”苹果。“人的因素是决定‘2700’苹果能走多远的关键所在。”公司决定从果农种植观念转变、种植技术提高等方面重点发力。
2017年,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苹果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宁蒗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邀请山东、陕西等地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新西兰的苹果技术专家到基地培训果农,现场示范传授嫁接、修剪、施肥用药、疏花疏果等栽培管理技术,帮助村民树立科技兴农意识,改变传统农业全凭经验靠感觉的农耕方式,使广大农民在科技运用整体水平上有了质的提升,成为苹果种植管理领域的行家里手。2017年至今学校共培训122次4326人。“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批新型农业种植大户,将普通农民培养成具有专业技能的职业化农民。”张学东介绍,期间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观摩交流活动,在果农中营造了赶、学、比、超的氛围。
三
为帮助果农积极投入生产,最大化激发果农的内生动力,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果农”模式和“1+1+4”(1名党员带动1户贫困户和4户非卡户)的模式,把党的基层组织优势、公司的市场优势、专业合作社的群众优势有机衔接起来。果农以土地、果树等资产入股,交由恒泰农业公司管理,年底以每公斤苹果1.6元的保底价获得分红。公司还以自产保销的方式实行“先用后偿”政策,提供果苗和肥料,在公司指导下由农户自己管理,公司以每公斤4元的保底价进行收购。
绿色种植、有机生产、无公害是“2700”苹果的最大特点,也是与其他苹果的竞争优势所在。为了保证“2700”苹果的品质,从生产源头做到有机生产,2017年,公司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的有机肥料厂,专门收集农户家里的畜禽粪便加工生产有机肥,2018年3月已投入生产,日产超过200吨。此举不仅实现了“变废为料、变粪为宝”,还带动就业78人,辐射带动580人。
科学规范的种植管理和果农的积极性带来了产量和产值的提高,基地苹果每亩产量从2016年0.6吨到2018年1.6吨,亩均收益从2015年的1300元提高到2018年的7000元,使苹果产业真正成为新营盘乡的支柱产业。而“2700”苹果产业在全乡产业扶贫领域的贡献率达到了70%,成为贫困户脱贫和增收的助推器。据统计,2016年,公司带动果农168户、683人种植“2700”苹果,其中贫困户64户,产出达标果品469吨;2017年,带动农户331户、1247人,其中贫困户86户,产出达标果品1500吨;2018年带动农户613户,其中贫困户307户、921人,产出达标果品2150吨;2019年带动农户968户,其中贫困户418户。合作社果农每年户均增收达2万元以上,实现了涉果建档立卡户如期脱贫。
四
苹果的品质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关键是要让这些苹果走出大山,走进全国各大城市的大超市、大商场,成为受欢迎的绿色水果。从2016年开始,公司通过技术中心统一技术指标、施肥、管理等标准,建立了苹果生产销售追溯质量体系,并注册了“2700”品牌,到目前“2700”苹果授权300多个线上线下、新零售等渠道代销,实现了产地与终端市场的有效对接,品牌效益明显。
此举彻底改变了传统销售模式,消除了从田间到餐桌中间存在的无数环节,解决了生产成本高、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今年公司在毛菇坪新建设了2000亩国际模式—台地乔矮“2700”蜂蜜苹果观光示范基地,目前基地吸纳了160户贫困户340人就业。对于公司下一步的发展,鲁权的规划是建设全国一流苹果苗木繁育中心和全国最高海拔无套袋、零化肥、零农药有机高端蜂蜜苹果种植基地。
采写:丽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双惠 曾润民
编辑:和丽芬
校对:张小秋
终审:郭俊燕
本文欢迎微信公众号转载
如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丽江日报及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