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在访谈节目中谈到离开当当网事件时暴力摔杯)
10月23日深夜,当当网原CEO、联合创始人李国庆会与其妻、当当网董事长兼CEO俞渝以这样高调的方式进入舆论漩涡。李国庆在其个人微博账号发文公告其与俞渝之间的离婚进展,微博内容为——很遗憾,从7月底我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和俞渝离婚,走到了今天,我没有太多想说的。10月17日我们双方收到了法院离婚传单,但俞渝以感情未破裂为由不同意离婚。不悔同君起纠结,只言是我太单纯,终点相连即原点,亲人亦作陌生人。我俩相识快三十年,有过开心,但更多的是你的明抢暗夺,你的污蔑,你的“女权”,你的“霸道”,我的“无知”,我的“吃软饭”我都忍,但是忍耐也已经耗尽。这些年玩财务玩股权我玩不过你,但你若要以此为由拖延时间妄图趁机转移共同资产,我也决不会再忍让!境外公司股权这些年已经被你套走了大头,境内公司股权这一次,咱们就撕破脸对抗到底吧!走到如今,实非得已。事情发酵十几个小时后,李国庆再次发博:
这场“大戏”到底是怎么回事?李国庆多次在离婚中提到的股权问题在两个人的关系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小编今天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李国庆在当当网的经历
1999年,27岁的李国庆和他的妻子俞渝共同创立了当当网。
这一年,也是中国互联网战场的开端:王志东的新浪、张朝阳的搜狐、丁磊的网易.....
不过当当网在李国庆俞渝夫妇共同经营下,一举成为了“最大的中文网上书城”,甚至有“中国亚马逊”之称。
2010年,当当网美国上市。
创业时期同仇敌忾的夫妻二人,在当当网上市后,很快面临守业的难题。由于李国庆和俞渝都是强势有主见的创业者,所以在公司大小事务上意见分歧严重,导致当当的战略推进进展缓慢,最典型的一例是,李国庆主张独立上市、而俞渝则倾向于卖掉公司,两个人在这个问题上长时间无法形成统一意见,也让当当网失去了资本的助力机会。当当网1999年成立之后自营电商模式率先跑出,自营模式+中国市场,让当当曾被视作是“中国亚马逊”。因此在2004年获得亚马逊的青睐,后者希望以1.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当当70%到90%的股份,但在意公司控制权的李国庆和俞渝并不同意,导致这次收购流产。后来当当在2013年错过了百度的入股,2014年又再错过腾讯的注资,继而失去了追赶阿里和京东的时机。夫妻两人分歧最大的时候,李国庆禅让当当总裁,导致一年内5个副总有4个辞职。“最大的中文网上书城”,就这样一点点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2018年1月15号六点半,李国庆收到了一封信,信是俞渝让管理层写的,保留李国庆的办公室、司机、秘书、工资待遇,但却不再让李国庆插手当当的事情,说直接点,李国庆被架空了。一年后,李国庆接受了节目采访,首次披露自己与当当、俞渝的这些鲜为人知的事。
李国庆究竟为何离开当当网?
李国庆在采访中说:“当年在美国上市时,管理层的占股是32%,其中我27.5%,俞渝5%。后来,当当私有化的时候,我同意和俞渝的占股比例变成了五比五。后来俞渝建议双方各自拿一半股权给儿子,并代持了儿子手上的所有股权,最后俞渝持股64%,李国庆27.5%”。
李国庆也没有意识到,俞渝通过股权代持进一步动摇了他在当当的控制地位。
徐小平说过:合理的股权设计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比你是否处于风口上更重要。
李国庆的经历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按照目前股比,俞渝持有64.20%股权,估值约64.2亿元,而李国庆持有27.51%股权,估值约27.5亿元。
离婚互撕中,李国庆发文称:俞渝拖延时间试图转移共同资产。他还表示,要争取境内公司股权,“咱们就撕破脸对抗到底吧”。
这样的表态起码说明了两点,一个是李国庆认为俞渝试图转移资产;二是李国庆不甘心只拿着27.51%的股权,要争取更大的利益。
李国庆背后的股权设计思考
李国庆事件在娱乐八卦圈里也许只是几天热度,但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是应该深度分析的案例,股权设计对企业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管理者们又应该如何分配?股权设计不当到底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影响?
股权是老板们的第一堂课,也是最重要的一堂课。不管是腾讯还是阿里巴巴,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合理的利用股权。
以阿里巴巴为例:马云持股7.4%却能掌控阿里巴巴,为什么?
因为他一创业就有高人为他做清晰的股权规划及股权激励设计。
马云曾经说过,未来不是人才的竞争,而是合伙人制度的竞争。
合伙人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突破传统股权制度,美国资本市场承认同股不同权,人力资本具有比货币资本更大的话语权。
阿里巴巴由于多次融资导致股权被稀释,虽然阿里管理团队的股权不到10%,但马云团队在企业的话语权超过50%以上。
尤其软银是最大股东,把其所持有的不低于阿里30%普通股的股票权置于一个投票信托管理之下,受马云及蔡崇信支配。
这种模式就是AB股结构。在这种结构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主导作用。这证明创始企业家与人力资本不仅要获得价值权,同时要保证核心人才队伍对企业的控制权。
马云让阿里巴巴的股权分配结构,通过人力创造了巨大的增量价值。
再像腾讯这样的公司,喜欢给员工发股权。
腾讯的股权结构相对比较合理。早期的股权结构中,马化腾占股只有47.5%,但他的大学同窗、创业伙伴——张志东占股有20%,两个人加起来超过了三分之二,也能形成绝对控股。
而且即使后面经过几轮融资,腾讯团队加上马化腾的个人股份,依旧可以保证核心团队对企业的控制权,确保企业家与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核心作用。
同时,腾讯一直通过股权激励、优厚的福利政策来奖励员工,吸引行业内最优秀的人才。而腾讯也是互联网企业中员工流失率最低的企业。
腾讯成立18周年时,授予当天仍然在职的正式员工每人300股腾讯股票,共计价值17亿港元。
马化腾认为,对员工进行有效的股权分配,是腾讯保持未来高速增长的关键。
可以见得,目前股权纷争中存在的种种问题,80%以上的合伙创业都会跟股权设计有关。业内有种说法,投资=投人=投股权结构。
根据相关数据,中国的企业数量超过2000万户。中国每天有1万多家企业注册,平均每分钟诞生7家企业。
但是,中国企业的存活率却很低,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为3.7年。
即便是拿到融资的企业,也很难说都能存活。很多企业会走上“一年发家,二年发财,三年倒闭”之路。我们不去逐一分析每家创业企业倒闭具体的原因。但是,影响创业企业生死存亡的,肯定包括合伙人股权分配不合理的因素。比如:
万科股权之争——极度分散的股权布局,正式吸引野蛮人入侵的致命原因!也导致创始人王石含恨出局!
真功夫夫妻夺权——创业时期55均分的股权结构,到了后期引爆内讧,公司规模下滑,创始人被判14年!
一号店融资之劫——盲目融资让出80%的股权,股权架构设计出现问题,控制权无法回收,最后成为曾经对手的脚下之臣!
雷士照明纠纷——创始人吴长江轻信赛富基金,公司陷入控制权争夺战,老板控制权不保,退出历史舞台!
由此可见,股权分配对于企业来说是事关生死的大事。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社群经济”盛行的大环境下,老板作为一个企业的掌舵者,最关键的是要知道“怎么分粥”,即会玩股权。会玩股权,融资、团队建设、资源整合、市场渠道等方面的问题或将迎刃而解,并源源不断地为自己创造盈利,实现共创共赢。
股权问题不容小觑,保护股东权益更需要合理设计股权,使创始人、投资人、员工等人的关系融洽,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参考来源:网络)
▼
往期精彩回顾
▼
会演讲不等于会演销,平民富豪都有一个共性
华为CFO孟晚舟再发朋友圈!"藏"了20年的任正非之女,从接线员到CFO: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
头条 | 无期徒刑!70后!公司企业法人!虚开被抓!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