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文学中国高端论坛:来自黄土地的声音 // 杭盖

文学中国高端论坛:来自黄土地的声音 // 杭盖

阅读量:3805266 2019-10-26




文学中国高端论坛
 
来之黄土地的声音
 文 / 杭盖
 1985年8月,陕西作家群.左起:子页、白描、贾平凹、路遥、京夫、陈忠实
黄土地有大秦腔,华阴老腔,还有信天游,漫澣调和花儿……这都是黄土地的声音。 自古来自黄土地的声音就惊天动地——《诗经》之《纠纠老秦》《窈窕淑女》《大风歌》《白马篇》《饮马长城窟行》,还有李白、杜甫、白居易……今更有柳青、路遥、陈忠实、孙皓晖、红柯、高建群……令人惋惜的是正值创作巅峰状态的路遥却中年大行,让热爱他的人痛心疾首。然,路遥未远走,他的作品、他作品中的人物依然活着,他的《平凡的世界》仍然高居畅销书的榜首,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那些热爱路遥的人们的文学界优秀代表,又重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召开了一次“三十年重聚北京:路遥学术研讨会”。这是当代文学理论界的一次高端论坛,与会者都是当代中国一批具有学术建树享有声望的专家学者。参加路遥作品研讨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张伯江,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钱远刚,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还有周明、白描、曾镇南、白烨、李炳银、李国平、施战军、邢小利、厚夫、仵埂等著名评论家,程光炜、王兆胜、赵勇、鲁太光、吴俊等知名学者,以及李建军、田美莲、周瓒、陶庆梅、杨早等当代文学研究室全体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军主持:
著名的学者、评论家李建军
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国平作为主持人之一,他说:这次会议,是路遥老朋友们的一次相聚。与会的很多嘉宾,都是路遥生前的挚友、知音、同好。在路遥的写作过程中,他们与路遥交流探讨,为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出了一条更为深广的道路;在路遥去世后的近三十年间,他们守护在路遥身后,为路遥的文学精神和理想摇旗呐喊。作为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学者,他们认同路遥写作所昭示的精神和审美价值,并以挖掘和推广路遥文学写作的深度和经验为己任。

陕作协副主席李国平、陕作协党组书记钱远刚(左、右)
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钱远刚代表陕西省作协,讲道:路遥是改革开放先锋,也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建造者和书写者,他敏锐抓住改革开放的机会、中国社会伟大转型和关键结点,对中国农村社会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分析和研究。他把自己融入国家利益和时代大潮中,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用情、用心、用功书写改革开放新时代,这种文学创作精神反映了以柳青、路遥为代表的一批作家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一个时代陕西作家的责任担当。来自陕西黄土地上的著名评论家仵埂教授发言说:对路遥我有这样几点认识。他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出版后,我写的评论,应该算是比较早的,发表在1990年第三期《小说评论》上。题目叫《追寻与受难》。我当时有一个想法,《平凡的世界》所表达的东西是和苦难性相关,我主要是就作品的苦难性进行阐发和探索。大家普遍感到路遥的作品中,有一种崇高温暖的东西,上面的专家也谈到这一点,我觉得崇高感可能和他对作品的苦难认知有关。某种意义上,与耶稣十字架受难所具有的意义相关,苦难不仅是消极的否定性的,同时也具有了积极意义。对苦难的认知,亦是对生命本身的认知,哪个人没有自我的特殊困境?路遥对待苦难的积极姿态,赋予小说人物身上一种受难般的光晕。我这篇评论发出后,路遥看到了,在一次会议上见到我,非常高兴,拉我坐到他旁边,说,这是我所看到的非常喜欢的一篇评论。他非常赞同我对他作品的分析。路遥作品中对苦难的这种认知和描写,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质素。每一个个体,都不可避免的遭遇到苦难,在苦难的认知当中,我们提升了人的尊严,提升了主体性力量。在他作品中的一个个人物身上,能找到每一个个体面临苦难超越自我的心量,找到一种支撑。我曾到西安高新一中做过关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的讲座,我惊讶地发现,中学生是路遥作品的最大阅读群体,路遥在中学生中受到欢迎的程度令我意外,后来我发现《平凡的世界》不仅是某一个中学,是许多中学语文老师普遍给学生们推荐的课外书。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这样巨大的发行量,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甚至是关键因素,就是中学生的普遍追捧。中学老师给学生推荐课外书目,会有苛刻的要求,比如,暴力和性描写绝对要受到控制。这样,即使有一些比较好的长篇,因这个原因还是进不了中学生书单里。路遥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激励性,成为青年的人生参考书,特别是农村青年的宝典。路遥的代表性作品是中篇《人生》和长篇《平凡的世界》,《人生》中的高加林的双重性,他无限向上攀援的野心和对土地的无限深情,在他与刘巧珍和黄亚萍的爱恋中得到撕裂性表达。到了《平凡的世界》里,高加林一分为二,变为孙少安和孙少平,一个脚踏大地,艰难却也安心地生存于贫困的平凡生活中,一个仰望天空,追寻理想,向往着诗和远方。这是两种绝然不同的人生选择,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却同样具有了各自存在的不可让渡的价值,各取一极,各得其所。路遥的作品,就这样写出了人生的两个向度,在两极中的两个形象,都得到了肯定性的完美表达,建构了生活中既有脚踏大地的孙少安式的朴实,也有神驰天外的孙少平式诗意理想,他把这两种人生表达的酣畅淋漓。给了我们人生某一种参照性启迪。他对平凡的人生唱了一曲无尽的赞歌。最后,说说航宇的《路遥的时间》。航宇的这本回忆录,我特别喜欢的一点是,他还原了路遥所在时代的氛围,他通过对路遥生活细节的描述,用自己体验和感知,复原了一个真实的路遥,让读者看到那个时代下大家易于忽略的东西。你觉得作者是坦率的,没有刻意隐匿一些东西。比如说路遥当时也为了赚钱,而给企业家写报告文学,也为了回到出生地清涧争面子而非要找一辆奥迪车来。我们通过航宇,看到了作家和那个特定时代的真实关系。 

文学评论家仵埂、文学评论家邢小利(左、右)
陕西评论家邢小利老师作为路遥曾经的同事,当然有话要说:我的题目是回望路遥。第一点对路遥的理解,路遥的文化心理结构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六个字,“走出去、在路上”。第二个我对路遥的理解,是路遥的不满反抗和追求。接下来我谈谈对路遥作品的认识。路遥的代表作,我认为是《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这两部作品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它们面对的当时的问题,我们说现实主义。《路遥传》的作者、著名路遥研究专家厚夫,对路遥更是有说不尽的话题。 

著名的作家白描、《路遥传》作者厚夫(左、右)
驻京的陕籍专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作家、评论家白描发言说:觉得路遥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说不尽的路遥。说起路遥来,有好多好多话要讲。现在纪念路遥,路遥的精神是什么,路遥最不平凡的地方是什么?我们看到更多的人讲到他与时代同步,讲到他的作品对年轻人的教化作用,励志,对苦难的认识,他的奋斗等等这一切都有。我觉得路遥的精神,他所蕴含的远远比我们现在通常的评论家或者是读者所指出的要丰富得多。现代好多文学理论解释路遥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典范的现实主义创作的文学界的劳模。路遥的确是现实主义,但路遥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现实主义,他的现实主义里面有诗意,有温暖,有爱心,他冷峻的无情的那种批判的东西,不是以他见长的。他非常温暖人心。他赋予我们传统现实主义好多新的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跃进等专家学者,代表着当代文学研究的最高水准:一个作家不在于写什么,而是看留下的作品是什么。在路遥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读到了现实主义的东西,而且还读到了浪漫的情怀。有时候我在想,在路遥身上有很多看得见的传承,包括对柳青的继承。我们读柳青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不仅仅是现实,也有理想的情怀。所以我觉得路遥这些作家有一个特点,尽管写的是苦难、奋斗,但是给人的永远是希望,是崇高和温暖。一个作品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能读,留下印象,就是永恒的。

中科院文学研究所长刘跃进、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左、右)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作为中国文学出版机构的领头羊,话题是有分量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跟路遥的关系非常深厚。一方面,从80年代初,我们的老主编们就开始与路遥合作,一直关注路遥的写作。另一方面,这些年来我们不光出版了路遥的作品,也在出版路遥研究的相关著作,包括厚夫先生的《路遥传》,到现在为止,发行已超过10万册。一本文学传记有10万册的销量,一是厚夫先生写得好,另外也能看出来好的合作关系能促进销售。2019年10月2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会议室,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陕西省作家协会、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家具有权威性单位联合主办的“卅年重聚说路遥——纪念路遥诞辰七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数十位老朋友们齐聚忆路遥。其中驻京陕籍专家,对黄土地怀有深深的眷恋,白描是陕西泾阳人、周明是西安周至人、李建军陕北富县人、白烨延安黄陵人、海波延安延川人,还有陕西礼泉人阎纲等。在路遥诞辰七十周年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学术界相聚北京,讨论路遥,纪念路遥,让路遥的文学精神继续发挥着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影响鼓舞着新一代年轻人,怀念诉说路遥才显得更有其现实意义。 
编   辑  张荣
校   对  张艺皎
图片剪辑  葛晓帅

作者简介
 杭盖,本名惠新源,1958年出生,陕西省富平县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编剧协会会员, 1997年开始进文学创作。 创作多偏向于西部民族及中亚、北亚地域历史题材,对华夏文明辐射区边缘地带的土著民族对中心文明的文化认同及变异等生存状态的相关问题有深入研究。
几年来,先后在《民族文学》《新文学评论》《延河》等杂志发表散文、评论、小说多篇。已完成多部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浚稽山》已在西安出版社出版发行。短篇小说《渭北轶事》获由中国小说学会举办的2014年"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大赛二等奖;《浚稽山》获2018年渭南市第三届杜鹏程文学奖,入选2019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参选作品。
太白文学院   ID:taibaiwenxueyuan
凝聚创作力量,展现文学魅力!
扫描二维码关注太白文学院!

投稿邮箱散文:343084960@qq.com短篇小说:2330753769@qq.com文学评论及诗歌:952721098@qq.com
往期精彩回顾
●太白文艺出版社2019推荐图书
●【访谈】李建军:路遥是最伟大的当代作家
●西北,西北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参观记
●打出我们的游击战
●工人的代表大会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