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微风读书会」关注我
魏锋专访 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2019年10月22日,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陕西省作家协会、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卅年重聚说路遥——纪念路遥诞辰七十周年”座谈会,在社科院文学所召开。作家、评论家白描应邀出席会议,这里登载的是白描的发言。(根据记录整理)
说不尽的路遥
白 描(根据记录整理)
白描在“卅年重聚说路遥——纪念路遥诞辰七十周年”座谈会上发言。
今年是路遥诞辰70周年,最近连续有几个会议纪念路遥,好像进入了路遥年。路遥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我们纪念路遥,首先要搞清路遥的精神是什么?路遥最不平凡的是什么?我看到更多的人讲他与时代同步,讲他的作品对年轻人的教化作用,如何励志,如何在苦难中勇于奋斗,等等。这一切都对。但我觉得路遥精神的蕴含远远比现在评论家或者是读者所指出的要丰富得多。
1988年,思索中的路遥 郑文华摄
我常对人说,路遥是优秀的作家,他如果按照最初的理想当了政治家、外交家,也一定是个优秀的、不平凡的政治家、外交家,即使他做农民,也会是个优秀的不平凡的农民。陕北黄土高原,基本靠天吃饭,那里的农民特别坚韧,春天来了,不管今年年景如何,老天作美不作美,到播种的时候,农民一定要上山去,他们把劳动叫“受苦”,上山受苦,拿镢头刨地去,带上种子播种去,然后看苗儿怎么出土,看庄稼怎么成长。今年有雨水了,就有了收成;如果没有雨水,庄稼都旱死了,自然不会有收成,他们也不会后悔曾在土地上流了那么多汗,下了那么多苦,认了。陕北农民是这样的,该我做什么一定要做什么,得不得收不收听天由命。这种基因保留在路遥身上,但他不同于一般农民的是,天旱没雨了,他不会看着禾苗枯死,他一定会一瓢一瓢地浇水,千方百计也要把苗儿浇活,在绝境中也要趟出一条路子来。这就是路遥。
现在学界评论界很是肯定路遥的现实主义写作,把他看做是坚持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的典范,也有不少文学理论家研究、阐释路遥现实主义写作的方法和特色,我注意到,在赞赏路遥的声音里,有一部分是强调恢复传统,认定路遥是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者、坚守者。现在需要研究的问题是,路遥的现实主义和对中国作家影响极大的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有哪些方面气息相通?在艺术表现上又有何不同?与从延安革命文学发端的革命现实主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其中的内涵我们现在阐释得远远不够。路遥曾受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影响极大,这些作品,批判性多一些,冷峻、怀疑、毁灭、决绝是其基本面孔,路遥的现实主义却多爱心,重温情,有诗意,可以看做是一种诗意的现实主义。延安时代兴起的革命现实主义,强调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黑暗与光明、歌颂与批判,是对立的两极,必须区别分明,作家必须有鲜明的立场和态度,但路遥却以对人的悲悯而突显对现实的关注。路遥的现实主义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当然,诗意的现实主义,不能完全概括路遥现实主义的内涵,也不是一个严谨规范的美学的概念,我姑且用来标示他作品的显著特征。
2012年纪念路遥逝世二十周年的合影。路遥女儿路茗茗(前排左四),路遥的生前好友白描(前排左三)、曹谷溪(前排左五),活动的主持人倪萍(前排右四)……
路遥不同于别的作家的地方在哪儿?中国的当代文学,我们的创作,进入新时期以后,在拨乱反正中崛起,在这个过程的初期,我们好多作家通过自己的作品,还苦苦巴巴地在阐释或证明那些需要政治家去做结论的东西,比如什么运动对不对,什么政策好不好,拿千姿百态的生活和活生生的人物的命运,去说明一个苍白的理念。路遥是这个时候登上文坛的,他的作品的旨归与很多作家不同,他关注的是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哪怕是草根,哪怕是最普通的劳动者,他也关注他们的个体命运,他们的存在价值,他们的情感诉求,他们所处的现实境遇以及他们心中的梦想。他是在一直在追寻、表达、肯定这方面的东西。
高加林的形象曾引起很大争议,其实在写《人生》的时候,路遥是有清醒意识的,知道一些人接受不了高家林。路遥写东西有一个特点,他在构思阶段,会与三五好友谈他作品里的人物、情节,把即将成型的故事给你讲,讲的时候很兴奋,在地上走来走去。这种讲述,一是看看听者的反应,二是调理未来小说的叙事思路和方式,他也会听取朋友的意见。对高家林这个人物的处理,是否进行德道评判,是把他要推开去还是拉回来,他都有谨慎的考虑。后来有人说高家林就是《红与黑》里的于连,其实那时路遥和我们几位朋友探讨过司汤达对于连的处理,但探讨得最多的,是《静静地顿河》里的格里高利。肖洛霍夫写格里高利这个人物,对路遥启迪很大。高家林就是活在他身边的人,一个平凡普通的陕北后生,他有自尊,有理想,他想改变自身命运,追求幸福,追求爱情,追求平等的权利,这样的青年在陕北很多,他走了弯路,栽了跤,但对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谁也不能无视他,你要让路遥无情地推开他,鞭笞他,路遥于心不忍,他知道他不是坏人。所以就有了我们看到的高家林,塑造了这么一个复杂的艺术典型。
1986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1988年和1989年又相继出版了第二部和第三部。30年来,各种版本的《平凡的世界》发行量达1700万套。
另外,刚才大家都说到了,路遥作品的价值开始并不为人认识,路遥为什么令人尊敬?我们试想一下《平凡的世界》最初的遭遇,如果放到一般作家身上会怎么样?一百万字的写作计划,刚拿出第一部,写了30多万字的时候,在北京召开研讨会,结果研讨会开砸了。研讨会是由陕西作协《小说评论》杂志、《花城》杂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联合举办的,那是1986年冬一个雪花飘飘的日子,会议上大多数评论家对《平凡的世界》持批评态度,明确肯定《平凡的世界》价值的只有三个人,是朱寨、蔡葵和曾镇南。包括路遥在评论界的一些朋友,不是那么激烈但也对《平凡的世界》有微词。我是研讨会主要承办者之一,说好我们三家开完会后要好好喝一顿酒,要庆祝一下,实际情形却是会后作鸟兽散,谁也不提聚首欢宴的事。路遥回到牛街的国家民委招待所,躺了三天。最后我陪路遥回陕西,那天还是大雪纷飞, 1996年没有机场高速,当时通机场的路就是现在的辅路,出租车打滑,差点翻到路旁的沟里,我和司机吓得要死,回头看坐在后排的路遥,全然无动于衷,那几天他整个人都呆滞了。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100万字的写作计划,刚写了三分之一,迎头一棒,谁受得了?而且那时他已经感到身体不妙了,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不能咬着牙把下两部写完?一般人怕难做到,但路遥做到了。
书名:《人生路遥》,作者:海波,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07月,ISBN:9787218135083,定价:58.00元
人文社最近出版了航宇的《路遥的时间:见证路遥最后的日子》,这是一本好书,里边有大量关于路遥的一手材料,看似写得零零碎碎,但是对研究路遥,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同时也记录了那个时期作家的生态环境。前几天,李建军写过一篇文章,讲路遥王天乐兄弟失和的原因。我给建军发了微信,说哥俩不是失和,是反目。为什么反目?航宇这本书透露出一些信息。兄弟之间的事情,本不该外人置喙,但路遥有自己做人的原则,作为一个熟知路遥的人,会很自然站在路遥一边。
路遥说不尽,今年讲,过若干年后一定还会讲。
1985年夏末,陕西省召开长篇小说促进会。左起:子页 白描 贾平凹 路遥 京夫 陈忠实。这是陕西文学创作一个里程碑式的会议,尔后引发了“陕西文学东征”现象。照片摄于会议期间陕北毛乌素沙漠。一个多月后,路遥便一头扎进铜川陈家山煤矿,开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写作。路遥诞辰70周年■白描:送儿子去上学——少年路遥的家庭故事
白 描,作家,教授,文学教育家,玉文化学者,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驻院作家。曾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玉雕专业委员会会长。现任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作家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佛造像专业委员会会长,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延安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出版长篇纪实文学《苍凉青春》《荒原情链》《秘境》《天下第一渠》,长篇小说《人兽》,中短篇小说集《恩怨》,散文集《被上帝咬过的苹果》《人·狗·石头》等,文学论著《作家素质论》《论路遥的小说创作》等,书法作品集《课石山房墨存——白描书法作品集》。出版和发表玉文化专著《翡翠中华》《中华玉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尊荣徵徽》《玉演天华》等。连续多年主编《中国玉器百花奖获奖作品集》,并任总鉴评。作品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并多次获得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 陕西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奖项。
头版特稿:破解一方土地的文化密码——访报告文学作家、《天下第一渠》作者白描(来源2019年6月24日:《文汇报.读书周刊》)
本文为〡微风读书会 〡授权或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
如需授权转载
移步〡微风读书会〡
后台留言申请
编 辑:宇星 | 审 核:魏 锋
点赞分享朋友圈,给小编一点点鼓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