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第一家园》福建首演:乘着歌声的翅膀,走过两岸70年~

《第一家园》福建首演:乘着歌声的翅膀,走过两岸70年~

阅读量:3805230 2019-10-26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一首熟悉的《乡愁》
拉开了《第一家园》的序幕。
24日,微风乐集艺术团邀请台湾音乐家杨慕先生及其创办的A萌闽南语合唱团等共同创作的情景音乐会《第一家园》在福建大剧院上演。

从《乡愁》到《奔向你》
这是一个贯穿两岸七十年的故事。
1950年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部正式成立并开设故乡与亲人专栏,用于为台湾同胞寻亲服务,从福建开始,发出了对台湾的第一声呼唤。

执行导演郑冬梅介绍,故事发生在福建和台湾两个广播电台,通过两地主播的讲述,将不同时期的故事和音乐作品融为一体,以情境音乐会的形式呈现两岸发生的感人故事。音乐作品则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另一部分是为呼应剧情而特别创作的原创音乐。  
《第一家园》共分五幕,
第一幕始于上世纪70年代。
闽南语歌曲《原乡》、《阮若打开心内门窗》、余光中的代表作《乡愁》等,体现了对望岁月里相互思念的愁绪。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彼时台湾正进入第一次民歌运动时期,年轻人开始唱自己的歌,第一批经典流行音乐作品传入内地,福建也成为最先听到台湾流行音乐作品的地方。

第二幕里清新明快的早期校园歌曲,
承载着七八十年代
两岸同胞共有的青春记忆。 
1987年10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至此两岸打破了自1949年长达38年的冰封时期,第一个嫁到台湾的大陆新娘便是来自福建的姑娘。

第三幕中,
两岸开放的探亲来往,
让多少分割数十载的家庭得以重聚,
也让新一代的情感故事开始上演。
《漂洋过海来看你》、《深情相拥》,《奔向你》等歌曲讲述了两岸亲人重聚,以及两岸通婚等几代人的情感故事。

第一家园故乡的呼唤
两岸全面三通,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直接双向空中通航终于变成现实。一弯浅浅的海峡,福建成为离台湾最近的“岸“”。
《第一家园》的第四幕
主题便是停泊。
主人公林培文跟随父辈的脚步和内心的召唤,来到了大陆,在福建的多个城市,用音乐留下足迹。为漳州城市创作了《八声漳州》,为厦门城市创作的《厦门亲像一首歌》,更是传遍大街小巷,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市歌”。而这些“市歌”的创作者以及林培文的原型,正是杨慕。
  
杨慕是台湾第一代校园民谣创作歌手,多次获得台湾文艺金像奖作曲大奖,为许多音乐剧及歌舞剧作曲配乐。近年来,杨慕长期定居厦门创作音乐,也把厦门视为第二故乡。2013年,他发起了“音乐厦门”项目,于是,这座城市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情歌”。

今年初,杨慕在厦门创建海峡两岸首支专业闽南语合唱团-A萌闽南语合唱团。而在音乐剧《第一家园》的第五幕,主人公林培文在福州创立了“101音乐硅谷”台湾青年创业基地,希望通过这个“第一文化家园”,聚集两岸热爱音乐的年轻人和梦想家,在这片“故土从来都是家园”的土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和希望。而这也正是杨慕长久以来的梦想。  
杨慕说,自己在台湾唱着“身上流的血,点滴是炎黄”一路成长,行走两岸多年,心中已经分不清哪里是彼岸。眼下,福建正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他也有感而发特别为此创作了一首曲子《第一家园》:“第一家园/故乡的呼唤;给我梦想/给我希望;第一个靠的岸/第一个拥抱;给我温暖/给我第一家园。”  

70年来,两岸相互守望,从分隔走向融合。今天,立于新的历史起点,与台湾一海之隔的福建一直站在离台湾最近的地方,担负“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的使命。 
让远行的船儿归港
“时光有情,音乐有爱。音乐剧《第一家园》是一部音乐的诗篇,贯穿了两岸70年。自己的父亲就是第一批冲破重重阻力返乡投资创业的台胞,看完感触良多。同胞亲人以真诚行动,一次次架起跨海桥梁,以温暖双臂迎接靠岸归航,见证了无法阻隔的两岸亲情,书写了难以忘怀的家园历史。民族大爱在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看完演出,已在福州创业生活二十多年的陈秀荣表示,未来希望借此剧,让更多远行的船儿归港,让思乡的梦团圆,让家国情怀得以代代传承。  
在福州创业打拼的台湾年轻人蔡少如说,《第一家园》主人公林培文的故事,也是许多台湾年轻人回到大陆创业就业的缩影。正如剧中所唱:“回到我梦中的青草地/这里有我儿时的回忆……我们跟随祖先脚印/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据悉,《第一家园》成功首演后,还将陆续走进福建五市以及北京、台湾等地展开巡回演出,成为独一无二的福建对台文化交流特色原创产品。作品也将在两岸线上媒体传播,继续在两岸唱响。

咨询更多问题,请拨打厦门台胞服务热线↓

厦门市台港澳办、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联合出品
来源:综合福建日报、中新网
在看点这里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