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有趣还能赚班费!垃圾分类成威海学子新风尚

有趣还能赚班费!垃圾分类成威海学子新风尚

阅读量:3803609 2019-10-26



23日7时许,上课铃响之前,翠竹小学四年级5班的董家钰和其它班级的代表,依次来到学校东南角的分类垃圾箱摆放点,将班里前一天产生的可回收纸类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别放入对应的垃圾箱内。这已成为董家钰和同学们的习惯。
日前,我市提出到2022年底前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的目标。记者从市教育局和环翠区教育和体育局获悉,不仅仅是翠竹小学的学生,目前环翠区中小学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探索出教育先行、智能投放、循环利用、小手拉大手等一批成熟经验。我市其它中小学也全面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等活动。如今,垃圾分类已成威海学子新风尚。 

编儿歌
让学生爱上垃圾分类
“垃圾回收要分类,绿蓝黄红站好队;绿队是残余垃圾,剩苹果皮剩食物;蓝队是可回收物,塑料玻璃和金属……”23日上午,董家钰将分类好的垃圾扔完不久,一场特殊的“创编垃圾分类小儿歌”主题班会在他所在的四年级5班召开,这则“小儿歌”就是董家钰的同学韩静静创作。

王晓 摄
当天,鲸园小学五年级5班开展了一堂垃圾分类主题绘画活动。同学们认真构思,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发挥想象力,可爱的小手握着五彩斑斓的画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对垃圾分类环保理念的认识。最终呈现出一幅幅充满想象、充满童趣、充满绿色的绘画作品。

曲珊珊 摄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小对孩子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非常重要。让学生爱上垃圾分类,牢记垃圾分类的知识,不能靠简单的灌输教育,必须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鲸园小学德育处副主任李晶晶说。
记者从环翠区教育和体育局获悉,其辖区所有学校都将垃圾分类作为重要一课,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方式向学生讲授。同时,学校还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创编儿歌、主题绘画、互动游戏、研学旅行等方式,加深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爱上垃圾分类。
环卫部门也在积极行动。环翠区环卫服务中心向学校发放垃圾分类的学习手册,并走进学校,面向学生开展垃圾分类讲座,针对老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解答等。
智能投放
垃圾能赚钱做班费
很难想象,垃圾箱会成为一个学校的“网红地”,成为学生最爱去的一个地方。翠竹小学的垃圾箱就有这样的魔力,因为这是一个“智能垃圾分类箱”。

王晓 摄
翠竹小学每个班级都有一张垃圾分类低碳卡,董家钰就是使用这张低碳卡打开学校的智能垃圾分类箱。只要用这张卡放在垃圾箱的识别区,不到2秒,垃圾箱就会打开。因为学校自身的特点,翠竹小学的智能垃圾分类箱以回收纸类垃圾为主。当董家钰把班里前一天产生的废纸放进去,垃圾箱会自动根据垃圾重量换算成奖励的金额。
“最近一年来,每个班级凭借垃圾分类的智能投放,都获得了差不多50元左右的奖励,被当做班费。”翠竹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徐平说。
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还只有少部分学校有智能垃圾分类箱,但环翠区所有学校的每个班级都设置了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
“每天学生不用的一些大的废纸,都会妥善保管,然后积攒到一定的量后出售,钱用做班费。”市实验小学一年级2班班主任于佳薇说,其它垃圾学生也都会严格分类,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普陀路小学则建有一个完善的“生态银行”体系,由回收中心、生态储蓄银行和生态超市构成。学校设立回收中心和管理员,将各班回收的废纸卖掉,所得经费储存进生态银行,生态银行的行长定期分拨经费给生态超市,学生们可以利用“生态币”去生态超市换购喜欢的物品。“生态币”由老师奖励给班级内“生态课程”成绩优异的学生,另外日常生活中有环保意识、践行环保理念的学生也可以得到“生态币”的奖励。
循环利用
垃圾分类玩出新花样
一张写满字的废纸,一个不要的矿泉水瓶,除了扔进垃圾箱,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在环翠区各中小学,师生们可以给出无数答案。
在普陀路小学,学校教学楼有一个环保纸雕塑长廊,学生们便用废旧报纸做成“学会相处”为主题的纸浆画,“海洋生物”为主题的纸雕塑,呼吁师生保护动物,爱护自然,和谐相处。这里的学生还用生活中的小冰棍,小树枝等加工改造成了保护森林为主题的木的世界,时刻提醒师生植树造林,共建美好家园。

桑艺嘉 摄
而在市实验中学北校区,垃圾不再是“垃圾”,而是很多学生眼中的“宝贝”。如剩余蔬菜和果皮,可以发酵做成清洁用的“酵素”;废纸可以泡成纸浆进行创作,还可以制作成盒子或者其他美观摆件。
市实验中学北校区相关负责人说,很多人眼中的垃圾,在全校师生的眼中都是宝贝,学校会利用收集到的垃圾,进行创意加工,美化生活。
小手牵大手
带动家长进行垃圾分类
前不久,市实验小学一年级2班的同学们都接到了学校一个任务——把自己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督促父母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减量。

王晓 摄
“垃圾分类,除了要培养小朋友们的垃圾分类意识,我们还以‘小手’牵动‘大手’,带动家长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而有效节约能源,垃圾分类,减少污染。”市实验小学一年级2班班主任于佳薇说,通过学生带动家长进行垃圾分类,效果非常不错,很多家长都表示和子女一起进行垃圾分类,互相监督,自己的积极性高了很多。
普陀路小学则走出学校,组织学生成垃圾分类宣传小小志愿者,向附近社区居民开展相关宣传,并将学校“物物换购”活动搬入社区,引导学生和家长充分利用回收的垃圾,以制作为主,大力开展“当垃圾遇见创意”主题活动。
翠竹小学将垃圾分类工作与研学旅行活动进行整合,通过捡拾垃圾、采访环卫工人、垃圾回收人员等,加强学生垃圾分类的责任意识等等。
垃圾分类从孩子开始培养,是对社会最长情的告白。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说,目前我市各中小学纷纷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推动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带头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让绿色、低碳、公益成为更多青少年的时尚追求。
(来源:威海晚报)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