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大连11岁女孩被14岁男孩残忍杀害,未成年人犯罪数量逐年上升,未成年人保护法却成了这些犯罪“孩童”的保护伞,着实令人心寒...

大连11岁女孩被14岁男孩残忍杀害,未成年人犯罪数量逐年上升,未成年人保护法却成了这些犯罪“孩童”的保护伞,着实令人心寒...

阅读量:3801275 2019-10-26


10月20日,大连市沙河口区有一名11岁女孩被一名14岁男孩杀害,女孩身中7刀。当时男孩将美术班补课结束路过的女孩带至家中,想要与其发生性关系遭拒绝,便将女孩杀害,并抛尸在住处对面的灌木丛中,警方事发后即对此进行了调查。

2 0 1 9 年小丽(化名),11岁,上五年级,涉事男孩则未满14周岁,以前两人曾经上过同一个托管班。出事至今,被害人家属一直没有见到男孩的家人。
10月20日下午3点半,往常小丽(被害人)应该已经结束美术班的学习回到家里。此前,小丽的妈妈曾和她通过电话,小丽说自己已经往回走了。被害人的舅舅说,小丽平时出去玩会先告诉父母,但那天她没有。迟迟等不到孩子回家,家人开始出门找人,找了一个多小时还没见到孩子,家人立刻就向附近的马兰派出所报警。
与此同时,被害人家人也继续寻找着孩子的踪迹。在寻找途中,他们遇到了一位熟人,熟人称,自己在一处院子外面的道路上曾经见过小丽。而这条路也是小丽回家的必经之路。于是,他们去调了该院的监控,监控显示,小丽在大道转向小路后不见了。
随后,他们找到了已经死亡的孩子。“孩子在花坛里,发现的时候已经死了,满身都是血和伤,裤子被脱到一半。”男孩家所在的小区就在花坛的马路对面,家属说,马路上还能见到血迹,“拖拽的、滴落血迹都有,他(男孩)家里都是血。”被害人家属认为,男孩的动机就是想性侵犯小丽,把小丽带到家里后,“孩子不愿意,就拿刀伤害了孩子。”
涉事男孩正被警方监管中。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居高不下,并呈现新的特征及趋势:
犯罪主体低龄化
(16-18岁居多,12-14岁也开始占较大比例)
犯罪动机多为激情犯罪
共同犯罪,偶合性共同犯罪居多
做案手法残忍,犯罪后果严重
辍学少年和畸形家庭人数居多
不仅是数量上升,特征变化,看看近几年发生的未成年犯罪案例,一个个让人毛骨悚然:
最近的13岁男孩连捅7刀,杀害10岁女孩;
2018年,一名13岁女孩肢解同窗,只因为嫉妒她长得比自己好看;
同年,一名14岁女孩遭轮奸致死;
无一例外,凶手都因为未成年被释放。留给受害者家属的,似乎只有一句“他还是个孩子。”
2004年,黑龙江13岁男孩强暴14岁女孩,因未成年被释放,判处赔偿医疗等各项费用。
判决下达一周后,男孩夜闯女孩家,当着女孩的面杀害了她的母亲。
那个14岁前掐死一名男孩的“孩子”,14岁时再次杀人未遂,19岁出狱后奸杀了一名11岁女童。
2010年到2011年,再次被捕,被指犯下多起伤人、杀人案件。
2016年,14岁少年捅死同学,大言不惭“反正我才14岁,杀人不必偿命。”
2018年,12岁男孩弑母,他说了一句“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看看我们在给什么样的“孩子”重新来过的机会?
如果说,他们作为未成年人,应该保护他们的隐私,保护他们不受歧视,谁来保护那些被他们杀死的受害者?
因未成年而得到原谅的孩子他们真的会改了吗?
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了这些犯罪的“孩子”,那么那些被害的孩子被保护了吗?
不知为何,未成年人保护法却变相的变成了这些犯罪者的保护伞。
我想不仅是受害人的父母,人民也会跟着寒心吧。
Ref:
https://m.weibo.cn/1771350550/4431335998935442
https://m.weibo.cn/5156104684/4431036723086770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