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7年12月呼和浩特市正式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市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探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办法,突破分类难点堵点,垃圾分类正在逐渐走进日常生活。如今,垃圾分类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引领青城市民生活的新风尚。
做好垃圾分类 志愿者走在前列
10月24日上午,呼和浩特市举行了呼和浩特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46城万人志愿者”培训活动,倡导市直机关领导干部、职工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带头作表率,认真履行好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职责。
城管部门工作人员向居民介绍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利用率18%
2017年12月我市正式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截至目前,我市有四百二十多个小区已经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覆盖人数约30万,此外还有一百八十多所学校、一千二百多家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据统计,我市每天产生约2000吨生活垃圾,如果不分类处理两周就可以堆出一个海亮大楼。而分类后的干垃圾有助于稳定和提高焚烧发电效益,减少二恶英,有效避免二次污染,分类后厨余垃圾和湿垃圾还可以减少渗滤液的产生,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截至目前,市四区垃圾分类分拣中心已经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以赛罕区垃圾分拣中心为例,每年可处理纸类50吨到100吨,塑料类30吨,废金属300吨,废轮胎60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办公室负责人于凤鹏表示,我市的餐厨垃圾以及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小区的生活垃圾可回收物的利用率达到总量的18%左右。
明年呼和浩特市公共机构将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作为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2018年8月,我市下发了《呼和浩特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率先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市环卫局副局长郝连军表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通知》和国管局、住建部《关于开展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46城万人志愿者”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市作为全国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要在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各级公共机构要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在昨日的培训活动中,我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向全市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发出倡议,要带头响应、率先行动、积极参与推动生活垃圾及分类和减量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生态体系治理,当好宣传员、指导员、督导员。
志愿者有责任推行垃圾分类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节能机构科副科长斯琴介绍,根据国管局办公室和住建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46城万人志愿者”活动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了此次志愿者培训活动。参加培训的志愿者都是各旗县区和市直各单位热心生活垃圾分类公益事业,有较强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在编干部,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要求深刻理解国家、自治区和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规政策,熟练掌握生活垃圾分类的方式和标准要求,为各单位培养一支懂政策、会宣传、能督导的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通过他们的工作去影响和带动全市机关干部职工树立起“垃极分类、人人有责”的观念意识,同时也为广大市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作出表率,为推进首府早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建设和谐亮丽青城贡献力量。呼和浩特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任建平表示,作为各单位精心挑选的志愿者,也需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一是要认真督促本单位严格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每半年配合单位负责人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二是指导本单位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并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纳入单位党建工作计划;三是要组织指导本单位每年开展一次生活垃圾分类专题教育辅导,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四是要经常性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普及活动,广泛宣传报道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常识;五是要定期深入所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活动,推动所在社区居民参加生活垃圾分类;六是要带动家庭落实生活垃圾分类规定,培养家人形成自觉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办公室负责人于凤鹏表示,下一步,他们还会组织垃圾分类宣讲团对全市的公共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进行巡回宣讲,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让百姓可以全面了解,为垃圾分类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另外也会加大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的投入,让更多的小区开展起垃圾分类这项工作,并且还会对已经开展垃圾分类的小区进行年终考核。
垃圾分类走进牛场学校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的垃圾分类工作,树立绿色、低碳、节能理念,着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10月22日,玉泉区环卫局走进牛场学校,为小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垃圾分类知识课。
“废纸、金属、玻璃这些属于可回收垃圾,要把它们放到蓝色的垃圾桶里;电池、废旧电子产品、废弃药品属于有害垃圾,要放到红色垃圾桶里……”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知识问答和发放宣传单等方式与孩子们互动,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通过互动,孩子们了解了什么是垃圾分类,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哪些是有毒有害垃圾。
牛场学校校长韩占占表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会继续进行,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并参与垃圾分类,形成“人人知晓分类知识,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玉泉区环卫局负责人表示,以后垃圾分类宣传将陆续进入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通过提升广大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发挥在校学生的辐射作用。
发放分类垃圾桶 助力三城同创
为了提高辖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度与认同度,进一步提升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的正确率,10月23日,海西路街道办事处赛罕路社区向水校家属院免费发放分类垃圾桶。当日上午,社区工作人员在分发分类垃圾桶的同时还向居民宣传了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的意义,普及了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帮助辖区居民树立垃圾分类的理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
水校家属院一位居民对记者说:“进行垃圾分类是好事,我们一定要支持。垃圾分类,举手之劳,从我做起,带动全家人一起保护环境。”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
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用实际行动改善生活环境
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转自:呼和浩特新闻网
编辑:杨文静 王琛琛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