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nHC4qIXrJjrG7rfyA3uFs9IibhG4aL7vCcezkqZuzLVpFslEyrdzEu8U2PDSqicib3yWaTEU9f3vMWfFfn66JMy2A/640?wx_fmt=jpeg)
背景介绍
2013年,在我国广州一些地区,聚集着大量从中东、非洲地区过来的外籍人员,他们中间有不少人趁晚上无人巡查时,公然在街边摆卖一种外观像苋菜,用锡箔纸包裹的绿色植物,前来购买的外籍人员络绎不绝。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bNL9icj6EzZ0kygjZ0hwl5xBm7WrP2oEJ1YibyyLibvLRm4oPj5UhHM48NicFhTuOW5KdtvD5kopiaNeWHyiaxlBPDw/640?wx_fmt=jpeg)
据售卖小贩介绍,这种绿色植物是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携带过来的,非常新鲜,可以直接像吃生菜一样嚼食,也可以晒干成“茶叶”后生吃或磨粉冲服,具有提神醒脑,缓解疲劳等作用。然而这种绿色植物却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一种毒品,它有一个通俗的名字叫恰特草,又名阿拉伯茶、也门茶、埃塞俄比亚茶等。在非洲和中东一些国家非常流行,甚至形成一种“全民咀嚼”的风尚。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这种外观像苋菜的恰特草,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毒品?什么是恰特草?
恰特草是我国的一种叫法,它的正式学名为巧茶,英文名Catha eduli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非洲东部、阿拉伯半岛地区的植物,属无患子目,卫矛科灌木。目前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II类软性毒品,很多国家已将其列管制物,严禁旅客携带或邮寄入境。恰特草含有丰富的卡西酮、去甲麻黄碱和去甲伪麻黄碱(卡西酮化学结构、药效作用与苯丙胺类似)等生物碱,进入人体后,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大量分泌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从而产生快感,可以称得上植物界的“天然苯丙胺”兴奋剂。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nHC4qIXrJjqxBfPmXhRjMKhNOcqLqIZTAwOz5gY6t9v25hmiapyrv1KZ3rkFmPfKYljBttRvHsITZDDtzBD0lnA/640?wx_fmt=jpeg)
嚼食者一般喜欢使用清晨采摘的新鲜恰特草的嫩叶和嫩芽,进入口腔嚼碎后,在唾液中酶的作用下,其90%的生物碱类成分被释放出来,这些活性成分中,60%经口腔粘膜吸收,其余部分经胃、肠粘膜吸收。在这些活性成分的刺激下,嚼食者在短时间内就会感觉自己精力充沛,同时还能缓解生理上的饥饿和疲劳感,这对于经常处于饥饿状态下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天然的“良药”。但这种状态持续3小时后,随着主要活性成分卡西酮代谢干净,就会缓慢退却,这时嚼食者就有可能会出现沮丧、麻木、失眠,抑郁,什么也不想做的症状,只有再次咀嚼才能恢复,然而多次咀嚼之后,就会上瘾,因此又被称为“东非罂粟”。恰特草的传播史
历史上最先给恰特草命名的是瑞典生物学家彼得·福斯科尔,但没人能考证得出恰特草的起源地,只知道早在13世纪,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人就已经在咀嚼恰特草的嫩芽和叶子,用来抵抗饥饿和疲劳,后来这种习俗随着人员的流动传播到非洲其他地区,例如吉布提、索马里等国。15世纪左右,咀嚼恰特草的习俗又传播到阿拉伯半岛地区(主要是也门),因此,目前主要流行的地区就是这几个国家。据数据显示,非洲和阿拉伯半岛超过2000万人有每天嚼食恰特草的习俗,其中也门约90%以上成年男性和50%以上的女性每天咀嚼恰特草3到4小时。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nHC4qIXrJjqxBfPmXhRjMKhNOcqLqIZTPU9o3DsslVfaGDWndB4Mn4ibd1LiapnGQWd7ySy4OiccINibMtmXVqAfcg/640?wx_fmt=jpeg)
在这些国家,恰特草已然成了一种社交物,每家都有专门招待亲朋好友的恰特草室,人们一边嚼着恰特草,一边闲话家常,谈天说地。大文豪狄更斯曾在书中详细描述过非洲和阿拉伯人嚼恰特草的习俗:“在‘非洲之角’的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四个国家以及阿拉伯半岛(尤其也门),嚼恰特草被当成一种流传千年的社交习俗。”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bNL9icj6EzZ0kygjZ0hwl5xBm7WrP2oEpvWXjLvGhRT4wAcXgajIEfRic3NpxxsaaAr0nZpqhbOAwbPqn94X0hQ/640?wx_fmt=jpeg)
卡西酮分子结构
虽然恰特草很早就被人们发掘并使用,但它并没有像罂粟一样,成为全球流行的毒品,这是因为其含有的主要活性成分卡西酮并不能保持长久,在采摘后的72小时就会分解成为去甲伪麻黄碱和苯丙醇胺,失去其兴奋特性。所以早期贩卖者为了保证新鲜,防止活性成分卡西酮流失,通常都会用锡箔纸、泡沫等包住新鲜采摘的恰特草。不过现在开始流行晒干成“茶叶”生吃或磨粉冲服,这是因为经过特殊烘干处理,活性成分卡西酮能保持的更久。恰特草的危害
恰特草对于个人而言,危害与其他毒品相比,算不上特别严重,生理方面有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厌食等状况,以及出现肝功能衰竭、食道炎、胃炎、延迟性肠道吸收和口腔白色角化病。
但是长期大量滥用,会对使用者的精神方面造成很大影响,例如加剧与狂躁有关的疾病、精神病、暴力行为的反应,增加抑郁症自杀和幻觉出现的风险。在全民咀嚼环境里,导致的后果就是,影响社会治安。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bNL9icj6EzZ0kygjZ0hwl5xBm7WrP2oEnPVEo2sXhicuDYUjRGdRiaxwCO334M9urGibcBKPibBRDfh8RnZmc2nd9Q/640?wx_fmt=jpeg)
对于国家而言,恰特草的危害也非常明显,例如也门,由于国内旺盛的需求,大部分农民已经放弃种植粮食,而改种恰特草,这无疑更加剧了当地粮食短缺的问题。除此之外,还经常需要邻国埃塞俄比亚进口,导致资金大量外流,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还有一个最主要的问题,种植恰特草非常耗水资源,而也门是一个淡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国家,目前已经将全国60%的淡水资源用来浇灌恰特草,因此专家们推测,到2025年,也门首都将成为一个无水之都。恰特草的衍生物
如果仅是恰特草,危害尚且可以掌控,但是由它衍生而来的毒品,才是最严重的。众所周知,有一种能让人变僵尸的毒品叫“浴盐”,其主要成分甲卡西酮,原材料就是来源于恰特草中的卡西酮。不法分子将恰特草中的卡西酮提炼出来后,通过人工合成的模式制作成“浴盐”毒品,由于具有更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很快就在吸毒人群中泛滥起来,成为继大麻、摇头丸、可卡因后的欧美第四大滥用毒品。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bNL9icj6EzZ0kygjZ0hwl5xBm7WrP2oEmMOibO4CY63mb9XScLghthA0lrxn6Ee8qvoAKLnSkgLiayM449EBSS1g/640?wx_fmt=jpeg)
“浴盐”毒品除了对吸食者身体危害巨大,更是能让人精神失常,变得异常暴力,如同电影里的丧尸一样,不停的啃食他人。2012年5月,在美国迈阿密,一名男子就因为吸食大量“浴盐”毒品,啃掉路边一位流浪汉近80%的脸部皮肉。恰特草的管制情况
尽管国际社会对于恰特草的管制存在争议,例如在流行的非洲和中东国家里,不仅强烈反对将其归纳为毒品,人们更是视咀嚼恰特草为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但是联合国及美国、欧洲大多数国家早已经立法,将恰特草列入毒品范围,并进行严格管控。2013年11月,在我国公布的《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13年版)》中,也明确将恰特草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目录管制。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nHC4qIXrJjqxBfPmXhRjMKhNOcqLqIZT4S3uPX8MkXSIRz8QJlLuthKQFYWv862RGFG4AuKEAv45XOrpqWibd3g/640?wx_fmt=jpeg)
2014年1月1日起,恰特草正式列入我国毒品的严打范围之内。凡种植、持有、贩卖、走私、服食恰特草都属于违法犯罪行为。
【来源:毒言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