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名誉院长冯达旋教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怀柔校区大礼堂给近三百名学生进行英文演讲,演讲主要围绕“一带一路”与中国千年思维的转变展开。在此校区的学生清一色是学理工的研究生,其中有不少是来自非洲,南亚及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国家。
冯教授从古代的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等历史事件谈到“一带一路”背后的意义可追寻到千百年前。他认为文化互通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只有把文化相通到人的心里相通,才能实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
他以西方殖民例子提到,过去,外国对中国的影响应该是远大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但是如今情况正在改变,中国的发展影响着世界。“一带一路”的成功有可能推动亚欧“超级大洲”的形成,因此也将产生“新文艺复兴”。冯教授同时也提到中国应把全方位认识印度作为发展“一带一路”的一个挑战。
最后他提到,高等教育应该在“一带一路”发展中挑起重担,引起了诸多学生的共鸣,在演讲后同学们都非常踊跃地提问。冯教授表示这令他特别欣慰,因为“虽然这些学生是学理工的,但无论是中国学生或者是外国学生,他们都对“一带一路”的一些思维问题,有令我想象不到的兴趣与热忱!”
冯达旋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名誉院长
核子与核天文物理、量子光学与数学物理领域的专家,在美国和台湾多间大学及企业服务超过30年,曾出任M. Russell Wehr讲座物理教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组主任、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研究副校长兼任物理系教授、美国五百强企业SAIC任副总裁、台湾清华大学与成功大学资深副校长等职。
扫描二维码
关注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