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巩俐&郎平:世界上另一个我

巩俐&郎平:世界上另一个我

阅读量:3794791 2019-10-26


 
了解伊姐本人最新动态、参与线下活动,加伊姐微信:eemoviekf06(不闲聊)
 ?  你如此特别,我又怎会失望  ?
   每天上午9:30,伊姐在这等你  
文 | 伊姐(周桂伊)
   
昨天,《中国女排》发布了第一支预告片,准备上场。
在这支预告片里,郎平的背影在黑暗里一直往前走。

所有女排女孩的疼痛,她训练她们的凶狠,她自己承受的委屈,都慢慢从我的脑海掠过。

最后,镜头给到正面,她缓缓抬起头,是巩俐。

眼里的沧桑、凶狠、必胜的决心,让人心头一凛。
那一刻,巩俐和郎平,重叠了。

郎平是谁?
对见证过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五连冠”的国人来说,女排就像是一种精神图腾。

而作为女排的代表人物,某种意义上,郎平就是这个图腾的实际化身。

在过去的40多年里,女排的高峰与低谷、成与败,她都亲历过。
2019年9月,中国女排获得第十次世界冠军,她的一段话在朋友圈疯传——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巩俐是谁?
张艺谋说她是中国最好的演员,中国人形象地称她为“巩皇”。

从《红高粱》,再到《古今大战秦俑情》《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可以说,是巩俐把中国电影带到了西方观众面前,她是当代欧美人最熟悉的中国面孔。
她本人成为了戛纳红毯留出3分钟的宠儿,连任欧洲三大电影节主席。


从《红高粱》里仿佛金黄土地里长出的大地女儿,到《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女皇,到《归来》里等待“被迫害的爱人”的老妇,她不知不觉,串联起了关于中国女性最深刻的历史记忆。
巩俐,就是中国电影的一个符号。
今天,她们终于在一部电影里相遇了。


 
1981年。
16岁的巩俐,在济南市第二中学读高中。

21岁的郎平所效力的中国女排捧回世界杯冠军奖杯,这是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

2002年。
37岁的巩俐受邀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主席,这是亚洲人首次执掌威尼斯电影节。

42岁的郎平以全票入选世界排球名人堂,成为亚洲排球运动员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这些年,她们在完全不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但相同的是,她们都付出了同样巨大的代价。
郎平被骂过。
在90后还没出生的时候,课本上印着对中国女排的期待,脸盆上也印着对中国女排的期待。

1985年,这一切随着郎平因伤退役,赴美进修,结束了。
曾经因为出任美国队教练,郎平承受无尽唾骂。每次美国队赢了,她就是卖国贼。

她做出艰难选择。
1994年,她临危受命,回国执教女排,此后中国排管中心三顾茅庐,邀请她回国效力。
在60万美金年薪面前,支撑她的,只有很简单的“祖国需要我”。

她的婚姻出了问题,她就带着离婚证坚持回国。
本来功成名就的她,又开始了非人的训练。
有一堂课连续7个小时,上千次扣球,不吃不喝,没饭没水,练到膝关节都肿了。
工作人员光捡球,就要走两万步。

时至今日,郎平已经59岁,但每次指导,她依旧坚持亲自上阵。


演示扣球拦球的高难度动作,并耐心做好笔记和反思。

因为,她很明确自己的目标——奏国歌,看国旗升起。

她做出了牺牲,首当其冲就是身体。
25岁退役时,她的膝盖磨损程度已经相当于70岁老人。
每一次夺冠,没人敢抱她,因为她浑身伤痛,做过7次软骨移植手术,不能承受欢呼抛举带来的坠落。

每次比赛结束,她都是被搀扶着下台。
郎平,能陪女排十连冠,身体却脆弱得不敢回家抱女儿。

巩俐成长于小康家庭,经历不同造成的气质、形象和《红高粱》中的九儿其实有较大出入。
她呢,为了更好地融入角色,和剧组人一起下地,种了两百亩高粱。
片中有个九儿挑水情节,巩俐之前从没挑过水,为了演好,她以最本真的方法去揣摩——
花两个月时间体验生活、入戏,挑水挑到把肩膀皮磨破,她就换一边继续挑。

这在电影里就一两个镜头,几秒钟的事情。
但她在意,她说:桶里有水没水所呈现的视觉效果完全不一样,一定要装满水挑。
 
拍《艺伎回忆录》时,有个许多人知道的幕后细节,巩俐为了片中一幕不过几秒钟的玩折扇镜头,在戏外每天抛上千次折扇,持续练了五个月之久。

到最后,日本人都由衷佩服:这真的是最优秀的艺伎,花一辈子才练出的功夫。
但她知道,这是她的必修功课。
如果没有这样的专业打底,她怎么呈现角色的高傲?那是所有精准的嫉妒、阴郁、无情、狠厉交相喷薄的情绪的支撑啊。

巩俐这几年走过弯路,出演过一些不适合自己的商业电影,最后她明白了,她只适合那种很慢很慢接近角色。今天拿剧本,下周就演,真的不行。

她也曾嫁入豪门十几年,想平息内心的火热,做世俗眼里最人生赢家的女人——拿过影后,相夫教子。
最终她发现这不是她要走的路,她说,如果一个女人只有美貌,太浅薄了,你必须有自己的本事。

这些年,她已经封神,完全可以靠流量躺赚,但她放弃了所有直播、综艺、网络电视剧,所有风口。
她甚至放弃了好莱坞商业大片。

因为她只演自己信任的东西。
当巩俐遇到郎平,她只是模仿她吗?
不,她在演,在另一个职业路上的自己,“世界上另一个我”。
她们本来就是两种人生,一种极致。
 
在预告片放出来前一个月,就有一个小视频上过热搜,是成龙到《中国女排》剧组探班的花絮小视频。
原本没什么,但人群中有一个身影,让大家大吃一惊。
 
那是郎平教练的饰演者,巩俐。

不少网友惊呼:姿态怎么能那么像?简直郎平本平。

服化道上的润色,姑且不谈。
亮点在于,哪怕摄影机黑屏,巩俐自然状态下的肢体神态,依然保持着对郎平极高的复刻度——
微微驼背、柔顺短发、略八字脚、笑则爽朗憨傻。
眼尖的网友,甚至看出了巩俐时刻拿着一支笔,这属于郎平的经典动作之一。
 
巩俐

郎平本尊
这说明什么?
说明巩俐在拍摄期间完全沉浸在电影角色的状态中,即便摄影机关闭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实际上,巩俐接戏后,就开始练排球,因为是要演教练,她每个位置都练。
每天还会在球场边观摩比赛、观察郎平教练的一言一行,做笔记,将相关的各种细节,一点一点加到自己身上。



她自从接了《中国女排》,就把一个排球时刻带在身边,因为“你要跟它生活在一起”,巩俐是在用“催眠上身”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表演。
 
《中国女排》是一部很特殊的电影,它没有特定受众,因为,它会横跨整个中国人的记忆,从耋耄老人,到今天为十连冠欢呼的90后。
别忘记,80年代的中国,一穷二白,球员们用的训练场是用竹子搭起来的竹棚馆,四面漏风。

也别忘记,可以站在这些舞台上,我们付出了什么,每一次国歌响起,是多么珍贵。


(老百姓记住了女排那个扣球像榔头一样的
“铁榔头”——郎平)
《中国女排》,2020年大年初一,“她”真的要上场了。

微信订阅号总是莫名其妙改版为了避免我们一不小心 错过彼此大家记得把“伊姐看电影”设置为星标★关注 只需要五秒钟哦~~先点击任意一篇文章标题下的蓝色字“伊姐看电影”↓↓


--去电影院,看我们心目中的女排精神--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