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千人计划|北京报导】澳门青年传媒访北京"传媒人才摇篮基地"

【千人计划|北京报导】澳门青年传媒访北京"传媒人才摇篮基地"

阅读量:3791564 2019-10-25





「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只要你願意,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世界上的任何一個陌生人。」
《六度分隔理論》-- 斯坦利·米爾格拉姆

千人計劃之澳門青年傳媒專業研習北京行,來到第二天,我們到達傳播界的搖籃,中國傳媒大學進行學習交流。首堂課是由中國傳媒大學互聯網信息研究院社會化媒體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韓霄主講,主題圍繞數字傳播環境下受眾的力量,課堂中講解了現時國內均利用大數據分析觀眾和讀者的喜好,以達致更有效的訊息傳播。
同時提到在社交媒體平台的商業性與政治訴求之間,面對一個日益突顯的矛盾,包括監管、國家商業利益、審查及自我推廣等。
課後,我們到了中國傳媒大學的校園及全媒體運行中心,了解新聞媒體業界實作,讓學生可以認識到各項技能,為進入業界前作出充足的準備;參觀及導師分享期間,學員們都對展示中心的設施大感興趣,積極提出疑問,令現場充滿濃厚的學習氣氛。


下午,我們迎來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女性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唐覲英的專題講解,唐教授透過兩個故事,令我們認識中國的文化,以案例分析現在中國的媒體應該要紮根平民、了解中國的文化,利用傳播來造福世界、造福國家。
聽畢講座後,我們移步至傳媒產業創新中心並進行交流,了解在北京的新媒體孵化中心內不同初創公司的運營方式,對學員在未來投身新媒體創業路上有著極大的幫助。



林耀鋒
  近十年來各種新式媒體(特別是社交媒體)的湧現,令到每一個人都可以像一間媒體公司一樣,成為信息的製造者和傳播者,從而令社會大眾可以接收到的信息量不斷增加,而這些信息中有完整真實的信息,也有碎片化和虛假的信息。
  在這樣的背景下,接收不同信息的受眾們慢慢形成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意識取向,這對整個社會的商業、文化以及政治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和挑戰。
  經過與中國傳媒大學的老師交流後,得知傳媒業界正在對這些挑戰作出積極的探討和應對。如何在未來愈趨複雜的傳媒環境下,作出正確的應對,是每一個傳媒人都應該要思考的問題。
許俊豪
  中國傳媒大學的韓霄講師說,目前傳播模式已由一對多方轉化成大眾自媒體的形式,這個演變正正是在我們這世代發生。隨著科技發展迅速,媒體的形式變得數字化,而它的回饋在傳媒上、在商業上,甚至乎在政治上都顯然易見。
  在網絡上,真真假假的訊息泛濫。我覺得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每個人都要努力經營自己,在資訊科技發達的時間必須保持獨立性思考。
呂巧鳳
  過去在澳門修讀傳播系,現在也從事媒體工作,體會到現今時代隨著各種新媒體的出現,受眾的需求及習慣、傳播的形式多樣化、媒體的公信力等,都是媒體工作的挑戰。
  就如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女性研究中心唐覲英博士所說,傳播是社會的血脈運行,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共性是關鍵。媒體業界應該不忘初心地將校園知識結合經驗實踐,陳述客觀事實。
陳婉婷
  十分感謝千人計劃給了機會我參加今次的青年傳媒北京行。我們參觀了中國傳媒大學,其中行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韓老師優秀的講解,韓老師跟我們介紹了互聯網信息的多樣化以及新媒體的文化與特質。此次行程令我穫益良多,亦有機會與資深的傳媒行業人士交流心得,實在難得。
小編 | 周星傑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