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19年中国传媒大学录取情况及介绍

19年中国传媒大学录取情况及介绍

阅读量:3791494 2019-10-25


中国传媒大学
录取情况
专业批次
学校名称
院校隶属
等级
所在城市
办学性质
提前批(校考成绩)
中国传媒大学
教育部
15.211
北京市
公办
所在院系
具体地址
地址备注
博士点
硕士点
艺术学部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东五环外,有地铁
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博士
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
19专业名称
19录取原则前提
19录取原则排序方法
19招生计划
校考内容
学费
环境设计(光影空间艺术方向)
一本线*0.75
文化/文一本线+校考/校考合格线
文4理
初试1.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复试1.色彩;2.笔试;3.面试
10000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一本线*0.6
校考成绩
文4理
初试1.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复试1.素描(半身带手写生)  ;2.色彩;3.面试
10000
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
一本线*0.7
文化/文一本线+校考/校考合格线
文4理
初试1.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复试1.色彩;2.素描(半身带手写生);3.笔试
10000
动画
一本线*0.6
校考成绩
文4理
初试1.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复试1.面试;2.素描(半身带手写生);3.动态速写
10000
动画(游戏艺术方向)
一本线*0.6
校考成绩
文4理
初试1.文化素养基础测试、复试1.面试;2.素描(半身带手写生);3.笔试
10000
中国传媒大学
19年录取分数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56名;动画:108名;动画(游戏设计艺术方向):51名;影视摄影与制作:2.011分;摄影:1.945分;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2.022分;环境设计(光影空间设计方向):2.027;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智能媒体设计方向):1.046分 ;数字媒体艺术(数字摄像与网络视频方向):1.037分;艺术与科技(数字娱乐方向):1.007分。
中国传媒大学
18年录取分数
(一)省级统考有要求且涵盖的专业,考生须省级统考合格,同时获得校考相应专业合格证书;省级统考不要求或未涵盖的专业,考生须获得校考专业合格证书。
(二)录取时,专业志愿顺序以高考志愿填报顺序为准,各专业志愿之间无分数级差,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第一志愿。
(三)录取时,学校使用的文化考试成绩为考生实际高考成绩,不含任何加分。考生文化考试成绩需达到生源省份艺术类本科专业相应类别录取控制分数线,凡省(自治区、直辖市)对艺术类专业文化成绩本科层次划有多条分数线的,按最高分执行。
(四)学校以文化折算比值和专业折算比值为依据进行录取。其中,文化折算比值=考生文化考试成绩÷生源省份普通类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下简称一本线);专业折算比值=考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考试总分÷该专业合格分数线。
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一本线以各省划定的自主招生参考线为准;浙江一本线为浙江省公布的一段线。对于艺术类考生文化考试总分与普通类考生文化考试总分不一致的省份,一本线以该省给定的参考分数线为准,未给定参考分数线的省份,参考分数线=(一本线÷普通类考生文化考试总分)×艺术类考生文化考试总分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文化控制比值录取分数线
综合分文化比值07影视摄影与制作0.752.076
08戏剧影视美术设计0.71.915
09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0.72.004
10动画0.72.078
11动画(游戏艺术方向)0.71.956
13艺术与科技(数字娱乐方向)0.95
文史:0.996理工:0.95
中国传媒大学
17年录取分数
专业名称文化控制比值分数线
英语综合分文化比值影视摄影与制作0.75
2.091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0.7
1.998
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0.7
1.959
动画0.7
2.042
动画(三维动画与特效方向)0.7
1.84
动画(游戏设计艺术方向)0.7
1.899
数字媒体艺术1
1.071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娱乐方向)0.9
北京:1.050
其他:1.043
中国传媒大学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坐落于北京古运河畔,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校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办学65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了大量党和国家所需要的、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进入新时代,学校党委励精图治,以系统化思维改革创新,以全新理念对学校进行战略性综合布局,统筹推进,学校面貌、师生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科学定位、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以管理质量、教育质量、工程质量“三质量”提升为统领,实施一流生源、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一流毕业生教育质量“五个一工程”,聚焦马克思主义铸魂、爱国情怀强基、人文素养修身、国际视野拓界、特色项目托举、未来媒体创新“六个维度”,传承弘扬“忠诚、自信、包容、竞先”中传文化基因,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新媒体、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特色的多学科融合渗透、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
学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2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79个本科专业。
学校设有6个学部,21个学院(新闻学院、电视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人文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告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教职工1989人,其中专任教师1115人,正高级职称329人,副高级职称589人。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3名双聘院士,2人入选“长江学者”,2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近年来,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分别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还有2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等。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增强。
学校教育资源丰富,是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学校设有协同创新中心,建有传播研究院、艺术研究院、国家广告研究院、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新媒体研究院、互联网信息研究院、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建有26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主持完成了国家数字中短波广播技术标准制订与系统研制、参与国家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技术标准制订,在数字广播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校园多媒体网络、数字有线综合业务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现代远程教育网,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多媒体教室、演播馆、实验室等装备精良,功能完善;图书馆形成了信息传播学科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体系。
学校拥有《现代传播》《现代出版》《中国新闻传播研究》三本CSSCI来源刊物和《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音乐传播》、《媒介》、《大戏剧论坛》等学术刊物,以及记录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为学校的双一流学科建设和科研进步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学校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27个国家和地区的67所知名传媒高校加入联盟。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我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面向未来,学校将牢牢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高等教育发展大势,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目标,瞄准智能传媒和国际一流两大主攻方向,全面布局智能传媒教育,率先实现由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的转型跨越,赢得智能传媒教育主动权和主导权,引领推动新文科建设,早日实现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
学院风景

添加下方二维码微信好友
注明“我想进入易报考群”
即可在群内收听易报考群讲座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