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zUEAKJ0JwEbicapRDLrePHwsZicuyZnae6NwVmhxOrWicZLFxJFBiaPY5fQcmJbRnxiaLUXMuS14kwUAuSicvMhXh5Q/640?wx_fmt=png)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的腔调也透着该方水土的脾性。“生于斯长于斯”,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会讲方言是理所当然的,可事实却非如此。
前几天,我市网信办举行了6至16岁少年儿童“台州话赞台州”的海选活动。选手基本上都能讲几句方言,尽管讲得欠地道,还有些“洋夹土”,但对他们而言,已经不容易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zUEAKJ0JwGOxUOjnhdiaRO7YzwqGBiaHAewaiavRjtAicERyXjDCKOK2zzDtr6ibKodic8nepHZqy4GBXglPaCSaazg/640?wx_fmt=png)
现在,不要说城里,就是农村孩子,绝大多数一上幼儿园,大人们就自觉或不自觉地顺着孩子奶声奶气的普通话,改用纯正的或撇脚的甚至自以为的普通话(实在难为了老辈们)作为与孩子日常交流的用语了;生怕孩子讲土话染上土气似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eeia1u52cSRyAZhHRYYP9CAqkfgduWYDrCvXg7Rzicib8WOJvkosziaJNUmu8wXyA8n1ibvTASPFxtlkrMjS7TBUyyQ/640?wx_fmt=jpeg)
其实,普通话,孩子最终都会讲好的;受伤的只有方言。在经济发展,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从小让孩子讲点方言土话,熏熏土话的土气,应该是有好处的。因为方言里有我们地方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老底子,蕴藏着我们思维方式、生产生活、风俗民情等密码。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zUEAKJ0JwGOxUOjnhdiaRO7YzwqGBiaHAChKGmsKc33hqdQkaz6iaWKKXR6NTy2h9fFGCBiavDb7sy1ppcKczfLxQ/640?wx_fmt=png)
会点台州土话,可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化的了解。
我们台州方言属于吴语,吴语有着悠久的历史,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如老辈们说“烧点面汤水洗洗”,这个“汤”就是“赴汤蹈火”的“汤”,是“热水”之谓。可见是个相当老派的词。初中孩子在读到《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媵人持汤沃灌”时不用看注解就能明白。再举《岳阳楼记》中的“连月不开”的“开”,很多小孩就是记不牢是“放晴”之义,其实我们台州话就是这样讲的。另外,我们看风俗画中常有“蜘蛛”出现,如果不知“蜘蛛”方言叫“蟢”,自然无法理解“抬头见喜”之类画作中何以出现蜘蛛了。还有,台州多地的口头禅“百劫尽消”,据说源自道教咒语,反映了老百姓对和顺生活的祈愿。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zUEAKJ0JwGOxUOjnhdiaRO7YzwqGBiaHARicibSOXX9Ba1xgp5RXvj110fX2nclPOZZjZkiatkMlwLn7q3BTd8UXYQ/640?wx_fmt=png)
用台州方言,有时更能传情达意。
方言活在生活中,某些场景讲方言更带劲痛快,更能酣畅淋漓地传情达意。相信每一个会讲方言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而会讲台州方言,念起古诗文来更有抑扬顿挫之味。只要念一遍岳飞的《满江红》,便可感受到作者悲愤、激越的情绪。不信,可以一试。更不说“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作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zUEAKJ0JwGOxUOjnhdiaRO7YzwqGBiaHAscqIgubDVLIbu8jjQYeXElicdJ2549kbCpHSrAKM4kPO6vv9QdtF2AA/640?wx_fmt=png)
讲方言,有时还能拉近人心。曾听过一个关于我们台州知青在北方插队时的笑话。不知为何,两队发生了纠纷,从各自的山头冲下准备大打一场。盛怒之下,骂人的土话从各自嘴里恶狠狠飙出。突然,有人惊呼“自己人”,众人皆醒,于是一场恶斗顿时化作“老乡见老乡”的两眼汪汪泪了。这故事即使不真也假不了,而现实意义更强的是对不会听和说普通话的老人来说,方言无疑是他们的安抚剂。假如小辈与老人交谈时能主动用方言,这对老人是更好的抚慰。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zUEAKJ0JwGOxUOjnhdiaRO7YzwqGBiaHAOSI4xRVJ5SI06M4oFSkTpkCTKLVcwZRqtcN0ueWggOB8FeZu4mpiahg/640?wx_fmt=png)
试想,随着乡村的拆迁、变革,身边同龄人的逐渐亡故,加上文明的进展,新事物的涌入,日新月异的生活方式对风烛残年的老人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容易陷入无力应对的恐慌之中。这也应该是台州电视台《阿福讲白搭》受老人欢迎的原因。其实,前文提及的一些老人与小辈交谈时硬翻出“洋话”来的背后,难道没有害怕被冷落,希望被接纳的心理?我想,在今天,用方言与老人唠唠家常未尝不是孝行。这不应专指咱台州方言吧。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zUEAKJ0JwGOxUOjnhdiaRO7YzwqGBiaHATppRtxuvkKdwBIaHlmW7jtmNsFJGHCDEwVTicv8o2NQqpRqiavZ9MyIg/640?wx_fmt=png)
会讲、敢讲方言,也是对乡土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自信。
就拿称呼来说。人皆知喊母亲“妈妈”,却不知台州临海杜桥一带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教小孩称母亲都是叫“阿yi”。土音似同别的地方称的“阿姨”,更因为当时这一带经济落后,此称呼被城里人笑话。却不知“阿yi”乃“阿依”之谓。父母是子女的天然依靠,如果我们教孩子称“阿yi”时,能把土音发纯,并告诉孩子某人是你的依靠,那么我想在孩子衣食上不再依赖父母而身心受挫时,心理的第一反映不会是绝望,而是“阿依”。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zUEAKJ0JwGOxUOjnhdiaRO7YzwqGBiaHAG1sd1rRBmD9ODTW2YUFxOTuesVKhNFcVbt5ONsEZELoQQl5tmsfE3w/640?wx_fmt=png)
待有机会读到《诗经·蓼莪》中的“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时应会更有感觉。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一层,孩子可以大大方方称自己的母亲为“阿依”了。就算被人误解,也可以解说,而不会只尴尬的称“古来如此”。至少不会在羡“人之美”时而“丑己之美”,对家乡的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zUEAKJ0JwGOxUOjnhdiaRO7YzwqGBiaHAlP3tz88Eu4GESXBOVsich3EJ79mibYXfMCopngLkxyO4hGWNESkzFlwA/640?wx_fmt=png)
还有难分的助词“的、得、地”中的“的、地”只要用台州方言念一念,就能分得清清爽爽;而不用去辨名词动词形容词,更不用去分什么定语状语与补语等诸语法。会讲台州方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也是对台州现在和未来的自信。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zUEAKJ0JwGOxUOjnhdiaRO7YzwqGBiaHANFwv1u0liavMQ1N6pTtVewOaQ0SAOncgdl7gwDwxRvGS8Xrl9iaGu81g/640?wx_fmt=png)
总之,让青少年学点咱们自己的方言还是很有意义的。当然,如果专业人士能有意识地挖掘整理,在地方节目中,讲讲台州有关的历史掌故,讲讲看似土得掉渣却富有内涵富有生命力的方言,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我们台州方言中的文化之美,那应该更有意思。
来源:润卿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zUEAKJ0JwFqRkR3Zia5lPC5Dn5c26sSvcycZ9VthgRTH7IWTOE7iaGIjichTFzyQx5R2R8roClPwg31U8nF7nEpw/640?wx_fmt=png)
大家都在看
●投资“次元链”, 致富计划“泡汤”了,台州又又又有不少人踩雷!●11月10日!台州国际马拉松!!开跑!!!
●证件不全仍可开滴滴?运管部门:至今已罚款上千万,整体往好的方向发展
●花4万6提拉“苹果肌”没效果?院方说是嘴太凸的缘故...
●感动!时隔50年的姐妹重聚,结婚70年的四世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