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家在鲤城】传承祖辈老味道 ,跨界手信解乡愁

【家在鲤城】传承祖辈老味道 ,跨界手信解乡愁

阅读量:3791006 2019-10-25





家是国之“基”,千千万万个家庭构成了“国家”,而优良家风则谱就国之“魂”。在海丝文化的浸润下,历经世代传承,刺桐古城孕育了一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家+文化”。鲤城微事重磅推出“家在鲤城”栏目,从家出发,讲好 “身边故事”,铭记优秀家训,传承良好家风。
如果您也有好家风好故事想要分享,可拨打电话0595-22355162与我们联系。
【家在鲤城】第一百五十七期
传承祖辈老味道
跨界手信解乡愁
一张画纸、数把画笔……桌案前,插画师吴少鹏将创意勾勒在白纸上,一个个故事便跃然纸上,他醉心创作的画面常在鲤城新门文旅街区“一整个夏天”美术馆出现,安静且帅气的插画师也成为了美术馆的一景。
今年33岁的吴少鹏,是“一整个夏天”美术馆的主理人,也是中国文化部文化产业创意创业重点人才。他从事美术设计行业十余年,今年却选择自我突破,创立自己的手信品牌。不少人对他的“跨界之举”表示不解,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留住曾祖父最喜爱的泉州味道,并让它传得越好越远。
闽南传统茶配,曾祖父的乡愁味道
关于零食小吃,每个人都有一份独家回忆。吴少鹏的回忆便是绿豆饼、雪片糕、贡糖等传统糕点茶配,倒不是因为孩时的自己多么喜欢吃,而是家中有个喜食甜点的曾祖父,作为曾祖父最疼爱的玄孙,他经常帮忙跑腿,到小卖部购买茶配。
吴少鹏热衷收集制作传统茶配的模具吴少鹏的曾祖父是一名归国华侨,晚年衣锦还乡时被左邻右舍称作“吴百万”。这位老者年少时便下南洋打拼,家乡的茶配是他最怀念的味道,每当知道家乡有人要来菲律宾,他都会托对方带上两盒茶配。老人晚年返乡定居,享受天伦之乐,仍旧最爱吃一口新鲜的泉州味道。曾祖父满足、舒心的笑容连同茶配的香甜,深深镌刻在吴少鹏脑海里。
那时的吴少鹏总会陪着曾祖父吃糕点、喝茶,还爱缠着曾祖父问东问西:糕点是用什么做的,什么样的糕点最好吃?曾祖父总是耐心地回答吴少鹏天马行空的问题。而每当他问“太爷爷你为什么会喜欢糕点?”曾祖父或是笑而不语,或是说“长大了你也会喜欢”。

位于泉州酒店的展示区多年后,吴少鹏先后到上海、深圳游学,终于尝到了何为乡愁,也终于理解泉州味道对曾祖父意味着什么,“太爷爷在外打拼,正是靠着那一盒盒漂洋过海的茶配来缓解思乡之情,”这正是为什么吴少鹏会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将曾祖父喜欢的味道传承并传播出去。
跨界手信行业,传扬泉州老味道
“以前我从未想过做自己的手信品牌,涉足伴手礼行业。”2014年以前,吴少鹏只是想着做好美术设计相关工作,在他服务完一家厦门伴手礼公司后,一个新的想法冒了出来,“好的手信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让更多人认识这座城市。”渴望推介家乡的他萌生了创立一个手信品牌的想法。

创意美术课上,吴少鹏让孩子发挥想象为凤梨酥做包装但做手信毕竟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一贯做事稳重的吴少鹏决定先观望下。2014年至2018年,吴少鹏时刻关注泉州旅游业发展状况,“这四年的国庆黄金周,泉州游客的增长率都在20%以上,市场潜力巨大!”通过四年的观察和了解,吴少鹏坚信伴手礼行业的大有可为。2018年,他终于将多年想法付诸实践,大胆跨界尝试,着手创立自己的手信品牌。
毋庸置疑,闽南传统糕点茶配自然而然成为他手信品牌的主角,“这些糕点茶配是曾祖父最难忘记的‘乡愁’味道,也是我与曾祖父的共同回忆。”吴少鹏希望通过打造新品牌、标准化生产、升级包装及体验等做法,传承和传扬泉州味道,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泉州特产。

与朋友奔走于饼房、工厂尝试糕点,仍不忘自拍打卡吴少鹏“跨界”可不是玩票性质的,他全身心投入,忙碌地犹如不停转的陀螺。除了要兼顾原先的工作外,还得奔波于各个厂家,尝糕点谈合作。“有时候一种糕点,就得尝试好几款。”吴少鹏还常邀请从事美食行业的好友一同参与,听取专业意见。
用创意与创新,传承泉州老味道
今年5月1日,吴少鹏以曾祖父外号创立的“吴百万”品牌泉州手信正式面世,主要销售绿豆饼、凤梨酥、花生糖等不同品类的闽南传统糕点茶配。吴少鹏发动插画设计的技能,将闽南元素卡通化,以插画的形式融入产品外包装,小清新的设计一经面世便俘获不少消费者的心。

甜而不腻的糕点收到消费者手动点赞而“吴百万”品牌糕点甜而不腻,也获得不少消费者的好评,“传统糕点含糖含油量高,不符合现代人对健康的追求,我们在生产时降低了含糖量与含油量,让这些糕点茶配更容易被接受。”这一口味的调整,正是得益于吴少鹏犹如“神农尝百草”的尝试,在一次次品尝和体重不断的增长中,他得以不断调整糕点配比,让传统糕点更符合年轻人的口感。

在吴少鹏看来传承老味道,不是一层不变的全盘接受,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加入创新创意元素,让传统糕点茶配与时俱进,成为现代人割舍不下的泉州味道。产品推出后,除了好评吴少鹏更期待听到消费者的建议,“只有听不同的声音,产品才会不断更新进步。”
在朋友圈邀请好友尝试糕点一盒糕点一份回忆,桌案前的吴少鹏年轻且时尚,“传承”二字似乎与他不搭边。而正是这个年轻人,正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将祖辈喜欢的泉州味道传承下去,他有信心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喜欢这份泉州味道。
END
有奖评论
写评论抢“万能”电影票,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活动详情:
只要评论够精彩,鲤城微事请你免费看电影!
往期链接
?【第1期】 以“和”为训传家风,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2期】勤勉二字家风四代坚守,水丸一颗匠心世代传承
?【第3期】 拨动时光的修表匠,坚守正在消逝的老行当
?【第4期】一针一线绣龙凤,严谨细致传后人
?【第5期】刀尖谋刻纸,创新守传承
?【第6期】留家风表节孝,守祖训为明医
?【第7期】寸草心里怀感恩,三春晖中爱传承
?【第8期】父子学者潜心宗教石刻,78载接力传承海丝文化
?【第9期】蒸笼一屉留住古早味道,远芳三铺传承专注家风
?【第10期】佛像雕塑三代坚守,精益求精百年传承
?【第11期】杨氏锡雕家族,锻铸六代匠心
?【第12期】书香世家爱相传,三尺讲台润桃李
?【第13期】悬壶济世传千年,施药慈惠保苍生
?【第14期】忠孝休声贻我后,诗书文采耀人前
?【第15期】一封绿豆饼承载泉州味道,百年老字号坚持货真价实
?【第16期】恩爱夫妻传真情,和睦家风饴儿孙
?【第17期】老相馆定格人生百态,三代人经历百年沉浮
?【第18期】旧馆驿龚文人辈出,书香之风世代相承
?【第19期】“故居”传家风,名门出校长
?【第20期】吃苦耐劳傅家人,四代相传润饼情
?【第21期】父爱如山传和善,严谨治学爱古城
?【第22期】“九十九间洋楼”诉家国情怀,百年“蔗园”传陈氏赤子之心
?【第23期】巷口奉茶二十载,初心不改送清凉
?【第24期】坚守十二载,花巷书香远
?【第25期】只缘身为“西街囝仔”,衷情宣传闽南文化
?【第26期】南箫一曲诉乡音,一门三代南音情
?【第27期】月是故乡明,愿沃刺桐红
?【第28期】怀揣武侠梦,传承五祖拳
?【第29期】昔日“信局”鸿雁往来,今朝“奇园”渐复光彩
?【第30期】 父女七杰谱传奇,为国忘私续新章
?【第31期】 为人师表家声远,乐育英才世泽长
?【第32期】 铁锅制作满煎糕,父子传承古早味
?【第33期】 木头不“木”会说话,雕刻有道无止境
?【第34期】 一碗面线糊,香飘海内外
?【第35期】 彩扎花灯手中做,祖孙三代同传承
?【第36期】 榕莲古筑历风雨,百年茶庄谋复兴
?【第37期】 刚柔并济马大姐,心系百姓巧调解
?【第38期】 南音悠悠传五代,艺人勤勤广授技
?【第39期】一笔一划绘人像,相如画室见沉浮
?【第40期】公益母女花,用心传递爱
?【第41期】墨香飘古城,楹联入万家
?【第42期】古街深巷藏老铺,白塔疔膏有良方
?【第43期】“爱在路上”不停息,大胖“善心”不缺席
?【第44期】涂门郭记贡糖,酥香传承五代
?【第45期】一碗元宵圆,四代古早味
?【第46期】三十年“裱”里如一,匠人巧手托画心
?【第47期】用“托举”诠释担当,将“爱心”进行到底
?【第48期】演艺高超火鼎婆,广传薪火护“非遗”
?【第49期】古船风帆扬丝海,造船匠人守技艺
?【第50期】彩扎世家守花灯,指尖艺术亮古城
?【第51期】最美社区领头雁,鞠躬尽瘁为千家
?【第52期】独臂“杨过”不言弃,艰苦奋斗谋幸福
?【第53期】道具人生传荣耀,精雕细琢制面具
?【第54期】锡兰公主居古城,平民大史传友谊
?【第55期】常怀仁爱之心,广行济困之举
?【第56期】为人师表有担当,见义勇为护春蕾
?【第57期】百年春秋源和堂,故乡古味今犹新
?【第58期】一生坚守图书馆,姚兰书香满校园
?【第59期】“科技暖男”写传奇,“金牌教主”他最美
?【第60期】勤诚立世缔造“王国”,博施济众造福桑梓
?【第61期】花灯传承六十载,苦尽甘来成佳话
?【第62期】父女相承研技艺,耐心雕刻木偶头
?【第63期】从警执勤三十载,热心公益乐助人
?【第64期】医者仁心惠众生,古稀之年铭初心
?【第65期】辜氏传拓父子兵,接力传承古技艺
?【第66期】身残志坚守初心,古稀之年添新章
?【第67期】一生醉心“泉州学”,倾情演绎“海上集”
?【第68期】鲜活技艺跃指尖,竹编一梦五十载
?【第69期】以服务社区为本,乐做群众贴心人
?【第70期】城南名家藏古书,放眼海疆辑资料
?【第71期】基层最美女警花,善解社区老大难
?【第72期】通源深巷紫藤香,雪庐画室美名扬
?【第73期】城南古厝金万源,海丝乡韵永留存
?【第74期】东西塔下得开蒙,当代艺术绽古城
?【第75期】眷恋古城不忘本,挥洒才情著文章
?【第76期】南洋商海写传奇,赤子情深报故乡
?【第77期】蓝园侨商置房产,不吝钱财兴教育
?【第78期】昇文耄耋老校长,尽职尽心受敬爱
?【第79期】木偶之父声名扬,手中刻刀传五代
?【第80期】龙舟竞渡笋江口,龙船文化永传承
?【第81期】初心不改老布店,坚守西街旧时光
?【第82期】情系木偶担使命,祖母教诲记心间
?【第83期】技精于勤夺天工,艺成于思广授业
?【第84期】南洋授课二十载,谱写南音新雅韵
?【第85期】考古狂人刘志成,痴迷守护古文化
?【第86期】苦心孤诣研艺术,惊艳世界丝绸画
?【第87期】拍胸舞技惊四座,广纳门徒传非遗
?【第88期】迥园故事曾记否,辛亥乡贤谱传奇
?【第89期】八旬党员乐奉献,捐赠遗体遂夙愿
?【第90期】苦心钻研拍胸舞,耄耋老人种桃李
?【第91期】微书奇人吴平峰,字如米粒始于勤
?【第92期】花拳寸劲亮英资,传徒开花育新秀
?【第93期】燕子归巢仕曹蔡,人才辈出有贤达
?【第94期】蓝氏棕香飘古城,百年老店获新生
?【第95期】奎霞巷内壶协轩,打制南嗳老字号
?【第96期】今生浓墨写传奇,矢志不渝护古城
?【第97期】名医古厝藏闹市,范志神粬传百年
?【第98期】扎根古城无杂念,美好生活有情怀
?【第99期】慈良清直心常惬,济困施医品自高
?【第100期】身边好人吴世传,善行义举铭初心
?【第101期】怀古堂存老时光,痴堂主守旧书店
?【第102期】十年风雨话南侨,一片丹心献教育
?【第103期】西街孟氏蒜蓉枝,香酥脆爽传五代
?【第104期】清甜嫩爽石花膏,舌尖中国秉正堂
?【第105期】非林片上刻古城,刀尖舞者画百态
?【第106期】行摄古城一辈子,光影旧忆话沧桑
?【第107期】古城闹市藏书香,跨界馆长人最美
?【第108期】真情无悔好媳妇,柔肩撑起多难家
?【第109期】恩爱夫妻信为媒,最美警属情意坚
?【第110期】追忆光影四十载,见证时代大变革
?【第111期】耄耋老人傅孙义,传承童谣绽芳华
?【第112期】刀尖舞者林文字,方寸印章乐不疲
?【第113期】刻刀如笔展技艺,红砖作画铸匠心
?【第114期】见义勇为父子兵,拳拳爱心暖人间
?【第115期】青草丹膏解病痛,世德传家医者心
?【第116期】八五后粉墨登场,撷影留光传梨园
?【第117期】旧厂房内守传承,金苍绣娘爱“牵线”
?【第118期】玉苑茶庄历百年,一壶新茗香古城
?【第119期】精美花灯藏小巷,父子相承老手艺
?【第120期】精巧头戴手工做,凤冕斋中艺相传
?【第121期】护雏成长古稀忙,老来追梦亦当时
?【第122期】剃刀起落好手艺,上海旧韵今犹存
?【第123期】牛排馆内守传承,手工制作延百年
?【第124期】时光匠人守初心,方寸柜台不打烊
?【第125期】古厝街巷呈画作,乡愁记忆寄真情
?【第126期】同扫街巷十三载,夫妻齐心护清洁
?【第127期】笋江南岸金浦祠,吴氏家风美名扬
?【第128期】一张早安问候图,传递泉州古城美
?【第129期】旅港阿姨遵家训,二十八年汇善款
?【第130期】奉茶廿年不间断,捐资百万做公益
?【第131期】鲤城人家好儿媳 志愿援藏十余年
?【第132期】一“炮”而红声名扬 老骥伏枥宣古城
?【第133期】享誉世界女校长,爱国爱乡忆斯人
?【第134期】千锤万凿还坚韧,不负匠心耐孤独
?【第135期】孝老爱亲我先行,乐善之心情不移
?【第136期】情系桑梓“蒋乡侨”,心怀家国赤子心
?【第137期】“儒厨”刻刀展技艺,方寸金石篆文字
?【第138期】古画医者修光阴,妙手装裱换新颜
?【第139期】多灾多难不言弃,坚强母亲最美丽
?【第140期】东门社区热心人,扎根基层一辈子
?【第141期】诲人不倦栽桃李,教育世家遵母训
?【第142期】血火考验真英雄,最美逆行是铁汉
?【第143期】严爱有加栽桃李,思政教育润人心
?【第144期】八旬老翁葆童心,闽南童谣变画作
?【第145期】风雨兼程保畅通,暖心交警解民忧
?【第146期】恩师遗愿心中记,提线木偶手下舞
?【第147期】动漫党建有温度,活泼创新跟党走
?【第148期】瞬间光影凝岁月,恒久执着表乡情
?【第149期】早出晚归好辅警,寒来暑往守路人
?【第150期】踏勘古城编图册,花甲之年圆旧梦
?【第151期】七旬老伯好本领,笋江桥下常救人
?【第152期】飞针走线绣精品,一丝不苟守技艺
?【第153期】退休教师爱公益 ,义卖画作助贫困
?【第154期】国旗小铺爱国情 ,一心一意守初心
?【第155期】白手起家创事业,爱国爱乡系桑梓
?【第156期】古稀伉俪爱摄影,相濡以沫游世界
鲤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施远圻丨文
吴少鹏供图
编辑:赖良德

点亮习家训,承家风!
↓↓↓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