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OUPTfSJZiavlQjg8uQVG1uiahpNIiayV2cHtib9otBzqyQXic27zoxp0Hjy5Dalg4uWia1Rjq02TPOJ5lXe0PEZVVAgA/640?wx_fmt=png)
背景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并且是癌症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尽管可以通过根治性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远处器官转移是乳腺癌死亡的重要原因。手术是乳腺癌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该肿瘤复发的因素通常是散在的微转移灶和残留的肿瘤细胞。 围术期三项因素可能削弱患者在癌症手术中抵抗复发的防御能力:手术应激反应、使用挥发性麻醉药物和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区域麻醉-镇痛措施对于避免上述所有因素可能具有实际价值。2019年10月20日,The LANCET杂志在线发布了来自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麻醉科、中国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等多国、多中心联合完成的有关研究报道。 本项研究提出的主要假设是:使用椎旁阻滞-丙泊酚进行的区域麻醉-镇痛策略与使用挥发性麻醉药七氟醚和阿片类镇痛的全身麻醉-镇痛策略相比,在具有潜在治愈性手术后的乳腺癌复发率中具有优势。次要假设是区域麻醉-镇痛措施可减轻持续性手术切口疼痛。方法
本项研究在阿根廷、奥地利、中国、德国、爱尔兰、新西兰、新加坡和美国的13家医院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将具有潜在治愈性的原发性乳腺癌切除术的患者(年龄<85岁)通过计算机随机分配至区域麻醉-镇痛(椎旁阻滞和丙泊酚)组或全身麻醉(七氟醚联合阿片类药物镇痛)组。 主要研究目标为局部或转移性乳腺癌的复发。次要研究目标为6个月和12个月时的切口疼痛情况。结果
在2007年1月30日至2018年1月18日之间,共有2132例患者入选该研究,其中24例在手术前被排除在外。最终区域麻醉-镇痛组纳入患者1043例,全身麻醉组纳入患者1065例。研究组之间的患者基线特征组间平衡。
主要研究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6(IQR 24-49)月。区域麻醉-镇痛组患者中有102例(10%)复发,在全身麻醉组患者中有111例(10%)复发(危险比0.97,95%CI 0.74-1.28;P= 0.84)。
次要研究结果:在6个月时,856例区域麻醉-镇痛组患者中有442例(52%)存在切口疼痛,872例全身麻醉组患者中有456例(52%)发生切口疼痛;12个月时,上述两组中切口疼痛的存在率分别为28%(239/854)和27%(232/852)(总体中期调整优势比 1.00,95% CI 0.85-1.17;P= 0.99)。麻醉技术对乳房手术后神经性疼痛没有影响: 6个月时区域麻醉-镇痛组859例患者发生87例(10%),全身麻醉组870例患者发生89例(10%);12个月时上述两组发生率分别为7%(57/857)、7%(57/854)。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OUPTfSJZiavlQjg8uQVG1uiahpNIiayV2cHFGUOMzJ9ru5VuoxzXMnJaXcUpO5Iia90Xd15wicPJQHmjoLRC3plYB9Q/640?wx_fmt=png)
图1 接受区域或全身麻醉的患者中乳腺癌术后复发的Kaplan-Meier估计值
根据研究部位、年龄、种族、术前化疗和放疗、手术类型、雌激素受体状态、肿瘤分期和术后化疗和放疗的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校正。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OUPTfSJZiavlQjg8uQVG1uiahpNIiayV2cHNWeIg5TWzAN0gQM8ZSc4SQbB5JrTTlgtNtLMqYqSAvkF3kGibht4Bfg/640?wx_fmt=png)
表1 随机分组(区域麻醉与全身麻醉)后组间乳腺癌复发情况的比较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OUPTfSJZiavlQjg8uQVG1uiahpNIiayV2cHvibKFjgQBX4ZO9hVyPQR1gW7lh5V5vY43Kbia3FAzWMibrPwYAsYPNQ6g/640?wx_fmt=png)
图2通过森林图评估预先确定的基线因素与区域麻醉及全身麻醉对乳腺癌复发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论
在本项研究的人群中,与挥发性麻醉药物(七氟醚)联合阿片类药物相比,区域麻醉-镇痛(椎旁阻滞联合丙泊酚)并未降低乳腺癌患者接受具有根治可能性手术后的肿瘤复发率。持续乳房切口疼痛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与麻醉技术选择并无关联。 在进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时,临床医师对于区域麻醉或全身麻醉的选择并不会对乳腺癌复发和持续切口疼痛的发生带来差异。麻海新知的评述
既往对于区域镇痛和癌症复发之间的推测关系是基于机制分析和动物实验结果以及一些观察性分析。目前临床前研究表明,手术创伤和围术期管理引起的免疫抑制可能促进某些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复发。与吸入麻醉药和阿片类药物相比,似乎局部麻醉和丙泊酚可减少手术应激、围术期免疫抑制和血管生成。手术应激、挥发性麻醉药物和阿片类药物均可降低啮齿动物对癌症的抵抗力。尽管麻醉药、免疫功能、生存期和微小转移灶之间的因果关系仍有待阐明,但一些正在进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可能为将来有关麻醉对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提供更多的证据。另外,还有一些小型临床试验,由于分组和试验方案的缺陷,获得的临床结果出现明显分歧,难以为临床选择提供指导性价值。以此为背景,本项研究在有治愈可能性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中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目的在于明确与使用吸入麻醉药七氟醚联合阿片类药物进行的全身麻醉相比,联合椎旁阻滞和丙泊酚镇静的区域麻醉镇痛是否能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这项大型国际多中心试验得出了一个相当有力的结论,即椎旁阻滞-丙泊酚的区域麻醉和镇痛技术与吸入全麻联合阿片类药物镇痛相比,并不能降低乳腺癌手术后的复发率。未来还需要更多的试验来评估区域麻醉镇痛技术对手术操作较大、应激更大、疼痛更为严重以及需要使用更多阿片类镇痛的患者是否具有潜在的益处。
本项研究之前,一些体外和体内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全身麻醉(七氟醚联合阿片类药物)相比,椎旁阻滞和丙泊酚麻醉相结合可能有利于防止癌症复发。但由于研究设计的缺陷以及研究结果不一致,总体结论难以获得广泛认可。本项研究未观察到区域麻醉技术的任何有效迹象。尽管如此,椎旁阻滞不仅几乎消除了使用挥发性麻醉剂进行全身麻醉的需要,而且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并增强了镇痛效果,显著减少了术后恶心、呕吐,提示椎旁阻滞-丙泊酚麻醉在该类手术中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重要临床研究回顾:
2011年,BMJ杂志报道了一项规模较大的项目研究结果,主要针对MASTER试验的重新分析(BMJ 2011; 342: d1491),其中将近500例腹部癌症患者随机分配至硬膜外镇痛或全身麻醉。该研究结果显示,硬膜外镇痛对癌症的复发没有明显影响。2013年报道的另一项涉及132例接受腹部外科手术的癌症患者的随机试验中(Ann Fr Anesth Reanim 2013; 32: e81-88),硬膜外镇痛的无癌生存率呈现出了非显著性的改善效果(43%比24%)。一项针对177例结肠癌患者的随机研究也报告了硬膜外镇痛的益处,但仅在术后1.5年内显现效果。最后,在一项针对99例患者的小型研究中(Anesth Analg 2008; 107: 325-32),随机分配至单独全身麻醉或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镇痛组,结果显示硬膜外镇痛未降低癌症复发率(HR 1.33,95%CI 0.64-2.77;P= 0.44)。2016年,Reg Anesth Pain Med杂志(Reg Anesth Pain Med. 2016;41(6):696-703)发文指出,在乳腺癌手术中,吸入全身麻醉过程联合使用胸椎旁神经阻滞与乳腺癌术后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改善无明显关联。
2018年,Cancer Control杂志发文指出(Cancer Control. 2018;25(1):1073274818775360),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给予丙泊酚为基础的TIVA或吸入全麻对其无复发生存率或总生存期没有影响。这项研究结果与一些研究的结果相反,可能是由于该研究聚焦于单一癌症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同时该研究的设计和样本量大小也可能是导致两种麻醉药物对预后没有影响的原因之一。另外,吸入组在全麻诱导期也使用了1.5~2.5mg/kg的丙泊酚,尽管之后没有继续使用丙泊酚,但诱导期静注丙泊酚可能会影响该研究的结果。2018年Anesthesiology杂志发文指出(Anesthesiology. 2018;129(5):932-941),在接受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丙泊酚麻醉患者的术后死亡率比地氟醚组低65%;此外,丙泊酚组患者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地氟醚组;亚组分析显示,无论TNM分期较低或较高、是否存在术后转移,丙泊酚麻醉组的整体生存率都明显高于地氟醚组。2018年11月,Gynecol Oncol杂志发文指出(Gynecol Oncol. 2018 Nov;151(2):287-293),对接受初次减瘤手术(PDS)的晚期卵巢癌患者,使用吸入麻醉药(异氟醚或七氟醚为主)全身麻醉患者肿瘤复发和死亡风险明显高于联合使用硬膜外麻醉者,即吸入麻醉联合硬膜外的患者具有更长存活周期。
另外,2017年5月,Anesthesia & Analgesia杂志发表重要综述(Anesthesia & Analgesia. 2017;124(5):1381),系统分析了麻醉与肿瘤进展的关系。其中的主要结论指出了区域麻醉并不益于所有肿瘤患者。区域麻醉因合理抑制手术应激和有效镇痛,可能降低肿瘤大手术后全因死亡率。因此,区域麻醉适用于开放的肿瘤大手术,如开胸术、胰腺或肝脏肿瘤等上腹部手术等。是否选择区域麻醉,应依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特点,而不应仅着眼于预防肿瘤复发。2019年8月,BJA杂志发表重要综述(Br J Anaesth. 2019;123(2):135-150),详细介绍了围术期麻醉与镇痛策略对肿瘤结局的影响(详细内容请查阅“麻海新知”第280期)。
临床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由于本研究招募了来自全球8个国家/地区的13家医院的研究参与,因此本试验结果具有较大范围的可推广价值。但本试验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前后历时12年,在此期间,乳腺癌的治疗方案有了较大改善。此外,本试验是以临床结果为主要观察指标,获得的与研究对象有关遗传和其他特征的信息很少,这些信息可能会影响癌症的复发。但是,除了BRCA1和BRCA2突变(平均水平,为5%)和错配修复缺陷或高水平的微卫星不稳定性(<2%)之外,遗传学因素通常不会改变临床处理措施。同样,研究中缺乏有关术前和术后放疗和化疗的信息。然而,本试验凭借随机化过程,重要的基线特征可能在两组间平均分布。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上看,与采用挥发性麻醉药物七氟醚联合阿片类药物进行全身麻醉相比,椎旁阻滞联合丙泊酚进行的区域麻醉镇痛技术并不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持续性的乳房切口疼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麻醉技术选择没有相关性。
一些来自体外和体内实验室研究的证据以及许多观察性临床研究提示,某些麻醉药和镇痛药对预防恶性肿瘤进展或复发有益,还有一些药物则对其有害。回顾性研究受其显著偏倚风险的限制,只有前瞻性RCT才能真正确定麻醉干预与恶性肿瘤结局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目前正在进行的若干此类RCT,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可得出结果。然而,这些试验大多只研究某种恶性肿瘤类型。鉴于不同恶性肿瘤的生物学和临床行为存在广泛异质性,试验结果不能可靠地适用于所有恶性肿瘤。因此,对于这些研究中未涉及的恶性肿瘤类型,未来仍需开展大量临床研究,以确定麻醉和镇痛对其结局的影响。尽管实验研究证明酰胺类局麻药具有显著的抗转移作用,但静脉给予利多卡因的临床效果仍不明了。作为最有希望且能获得未来临床试验最科学合理数据的研究是,丙泊酚TIVA与七氟醚吸入麻醉时,是否给予围术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在充分有力的2×2因子设计试验中评估这些技术,包括肿瘤学的主要和次要研究目标,将需要大约6000例患者和相当长时间的随访。
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吸入麻醉药可以通过影响肿瘤细胞本身以及肿瘤免疫功能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但是,肿瘤患者的围术期管理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术后患者的远期预后还涉及其自身肿瘤的特点、治疗方案及围术期管理等诸多因素,因此还需要更加全面的、深入的研究来指导肿瘤手术中麻醉/镇痛方式与麻醉/镇痛药物的选择。
特别值得祝贺的是,本研究是我国麻醉学者与国外麻醉学者首次共同主持完成、历时12年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并发表在高分值SCI杂志的成功典范,也是继2016年后我国麻醉学者以共同通迅作者在The Lancet再次发表的重要研究成果。在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临床研究的形势下,我国一批麻醉学者正在进行一些重要的临床研究,相信在将来几年会有更多的中国麻醉学者发表重要的研究成果,在世界麻醉领域发出中国的强音,对世界麻醉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世界人民的健康提出“中国方案”,显现中国麻醉真正从“麻醉大国走向麻醉强国”。共同努力,一起强大。
(编译:杨涛;述评:邓小明)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UPTfSJZiavlQjg8uQVG1uiahpNIiayV2cH6w7gNicCliaRC2Bv2NJTFuj2ZI972IHwicBTPTNyhAzvcyCg3icwZyslYQ/640?wx_fmt=jpeg)
原始文献:Recurrence of breast cancer after regional or general anaesthesia: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October 20, 2019. DOI: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9)32313-X.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麻海新知”系列回顾:
点击标题,温故知新
【第304期】肺部超声对患者大手术后是否需呼吸支持的早期诊断价值
【第303期】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及稀释剂的选择:一项脊柱介入科医师协会的调查研究
【第302期】PICC是否适用于经肺热稀释法评估心排血量?
【第301期】产科麻醉和围产医学协会(SOAP)专家共识:预防和发现剖宫产手术椎管内应用吗啡镇痛相关呼吸抑制的监测建议
【第300期】第300期:手术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国际专家共识推荐
【第299期】Anesthesiology:呼气末正压和术后肺不张
【第298期】镁剂在预防围术期寒战中的作用:系统评价及荟萃分析
【第297期】下肢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基于人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第296期】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急性呼吸或心力衰竭重症患者的核心结局指标
【第295期】强化体温管理和常规体温管理对中老年食管癌根治切除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
【第294期】麻醉前超声评估颈内静脉可预测全麻诱导期间低血压的发生
【第293期】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前贫血与心肺运动耐量及术后预后的关系
【第292期】麻醉和镇痛技术与肺切除术后患者ICU非计划转入的关系
【第291期】术前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外科患者同种异体输血的影响
【第290期】剖宫产手术中可避免的全身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及影响因素
【第289期】预防性应用氟哌啶醇对具有谵妄高危因素的危重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第288期】观点交锋:全身麻醉药——神经保护 or 神经毒性?
【第287期】术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通过术前血压影响老年患者术后死亡率层级的危险因素
【第286期】接受重大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围术期低血压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第285期】ICM: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并发症
【第284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不能改善心脏手术后的神经系统结局
【第283期】非阿片类镇痛药联合使用吗啡对术后镇痛的影响
【第282期】2018年国际麻醉领域指南回顾
【第281期】Anaesthesia: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对脊髓麻醉术后疼痛的影响
【第280期】BJA重要综述:围术期麻醉与镇痛策略对肿瘤结局的影响
【第279期】Pain:焦虑在小儿术后疼痛记忆发展中的作用
【第278期】ICU创伤患者的急性肾损伤: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第277期】与脊髓麻醉失败相关的因素:针对择期髋关节和膝关节成形术患者的8年回顾性分析
【第276期】长期口服贝曲沙班与短期注射依诺肝素预防危重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第275期】瑞芬太尼-丙泊酚的麻醉管理方案效果差异:以伤害指数为指导与常规方案的比较
【第274期】NEJM重磅:右美托咪定在重症患者早期镇静中的应用
【第273期】A&A综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的麻醉管理 第二部分:整合和应用观察性研究和随机临床试验结果
【第272期】尝试、尝试、再尝试:丙泊酚研发和临床应用背后的回忆与思考
【第271期】A&A综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的麻醉管理—— 第一部分:患者特征、疗效决定因素及血压对预后的影响
【第270期】控制通气与自主呼吸辅助通气对膈肌结构的影响
【第269期】JAMA:未经确认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正在接受重大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第268期】术中目标导向指导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对腹部外科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影响
【第267期】静脉注射美洛昔康治疗中重度急性疼痛:一项关于安全性和降低阿片类药物使用的汇总分析
【第266期】【专家论坛】2018年《The Lancet》发表麻醉学领域相关研究亮点精粹
【第265期】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对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管理的有效性
【第264期】NEJM重磅:早期神经肌肉阻滞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第263期】可预计的困难气道手术室内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清醒气管内插管方案
【第262期】睡眠呼吸暂停对区域麻醉手术患者围术期结局的影响
【第261期】晶体溶液与胶体溶液对大型腹腔手术后患者肾功能及无失能生存率的远期影响
【第260期】ICU患者转出到普通病房期间的用药错误评估
【第259期】A&A:血压与大脑:低限值的讨论
【第258期】美国恶性高热协会有关恶性高热患者尚未解决的临床问题的共识性声明
【第257期】电外科操作中分散电极的电磁干扰对留置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影响
【第256期】危重疾病后的长期认知和功能性障碍
【第255期】单肺通气中驱动压导向的通气策略
【第254期】术前康复训练对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后结局的影响
【第253期】Anesthesiology:预负荷依赖与腹部大手术期间舌下微循环减少有关
【第252期】成人腹部手术后血压波动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监测
【第251期】氨磺必利用于术后恶心、呕吐预防性治疗失败患者的紧急处理
【第250期】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房颤动处理的实践建议
【第249期】The NEJM重磅:吸入麻醉可改善冠状动脉旁路术患者的预后吗?
【第248期】规范术前评估 提升患者围术期安全—2018版欧洲《成人择期非心脏手术术前评估指南》解读
【第247期】瑞芬太尼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清醒患者通气抑制作用的非稳态模型
【第246期】《大手术后贫血管理的国际共识声明》的解读
【第245期】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剖宫产手术:胶体预补液联合晶体即时补液与单独晶体即时补液的比较
【第244期】JAMA:脑电图指导的麻醉管理对老年患者大手术后谵妄的影响
【第243期】THE LANCET更新:婴儿期接受全身麻醉或清醒区域麻醉后5岁时神经发育的结局(GAS研究)
【第242期】轻度ARDS患者的预后:来自LUNG-SAFE研究的数据
【第241期】Anesthesiology:与脊柱手术相关的围术期失明--最新临床实践建议
【第240期】中国麻醉学专家的宏观视野:《通向围术期医学之路:中国视角》
【第239期】术中低血压与术后不良结局发生风险的系统性评价
【第238期】NEJM重磅: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的球囊面罩通气
【第237期】来自血液管理促进会2017年年会的进展:不能输血时外科患者管理的困境
【第236期】麻醉相关处理措施的依从性对结直肠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
【第235期】预防成人外周静脉置管失败的敷料和固定装置的临床优效性分析
【第234期】全凭静脉或吸入麻醉与乳腺癌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关系
【第233期】产科麻醉的新进展 2017年Gerard W. Ostheimer讲座摘要
【第232期】系统评价:ICU内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喉损伤和上气道症状
【第231期】围术期肥胖患者用药剂量的一些问题
【第230期】苏醒期播放母亲声音可减少全麻患儿苏醒期谵妄
【第229期】麻醉与睡眠医学会关于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术中管理指南
【第228期】择期手术后急性肾损伤与死亡风险:一项前瞻性国际队列研究
【第227期】“神药”二甲双胍又显神威:可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
【第226期】专家视点:麻醉是否影响肿瘤患者术后预后
【第225期】梅奥医学中心:成年患者全身麻醉后在麻醉后复苏室内发生的躁动研究
【第224期】ICU成人患者谵妄亚型的发生率及流行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第223期】BJA:地氟烷比七氟烷更多减少术中瑞芬太尼的需求量:通过手术体积描记指数指导镇痛的对照研究
【第222期】全麻术中三低事件警报并不降低非心脏手术患者死亡率
【第221期】输注去甲肾上腺素用于预防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剖宫产术中低血压
【第220期】Nature Medicine:人工智能为脓毒症治疗提供最佳策略
【第219期】围术期轻度低体温与心肌损伤:一项回顾性队列分析
【第218期】术后脑健康最佳实践:来自第五届国际围术期神经毒性工作组的建议
【第217期】BJA: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显著减少结肠镜检查丙泊酚用量
【第216期】术中使用晶体或胶体对腹部大手术患者远期肾功能和无残疾生存率的影响
【第215期】地塞米松:神经周围小剂量使用与静脉使用相比能否延长布比卡因 肌间沟臂丛阻滞镇痛效果?
【第214期】急性脑损伤后高渗乳酸盐改善脑灌注和葡萄糖利用
【第213期】患者血液管理计划能改善矫形外科手术中的血液使用情况和临床结局
【第212期】不同收入国家的患者术前贫血与术后死亡率的关系
【第211期】肥胖患者术中通气设置与术后肺部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第210期】全凭静脉麻醉的安全实践指南
【第209期】围术期呼吸不良事件高危患儿吸入与静脉诱导的比较研究
【第208期】小剂量舒更葡糖逆转老年患者罗库溴铵致深肌松的效果
【第207期】儿童患者术前镇静的新选择:咪达唑仑新型口服制剂
【第206期】围术期血压管理目标:基于全面文献回顾的建议
【第205期】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的神内注射阻滞技术:最小有效容量和电生理效应
【第204期】肺复张策略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脏的影响
【第203期】梅奥医学中心--梅奥儿童麻醉安全性(MASK)研究进展:婴幼儿接受需要全身麻醉的操作对神经心理学和行为结果的影响
【第202期】接受丙泊酚静脉麻醉的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更高
【第201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诊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一项多 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
【第200期】声门上气道装置在困难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第199期】再灌注后综合征对活体供肝移植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第198期】手术室与ICU内患者的气管插管条件,有什么不同?
【第197期】血压变异性与心脏手术结局的关系
【第196期】中国麻醉科医师对围术期卒中的认识
【第195期】非心脏手术中切皮前后低血压与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
【第194期】NEJM重磅:限制或自由输血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6个月临床预后的影响
【第193期】梅奥诊所老龄化研究的报告:老年患者麻醉和手术暴露与长期认知改变的关系
【第192期】ICU成年患者疼痛、躁动/镇静、谵妄、制动及睡眠障碍的预防和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PADIS)
【第191期】吸入二氧化碳能增加丙泊酚麻醉志愿者的上呼吸道稳定性
【第190期】儿童全身麻醉前是否可口服碳水化合物?
【第189期】Anesthesiology:术前髂筋膜阻滞能改善髋关节镜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吗?
【第188期】MANAGE研究:达比加群酯可减少MINS患者远期严重血管性并发症
【第187期】学龄前儿童骨髓活检术前镇静效果: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优于氯胺酮或咪达唑仑
【第186期】有监督机器学习对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
【第185期】髋和膝关节置换术推荐椎管内麻醉:在医院层面上考虑,是好的选择吗?
【第184期】The Lancet与NEJM重磅:失血性休克患者院前血浆复苏的疗效
【第183期】ERCP的致命并发症:静脉气栓
【第182期】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PIEA)联合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显著优于持续硬膜外输注(CEI)
【第181期】T he LANCET:阿司匹林对血管事件和癌症风险的影响:体重和用药剂量有关吗?
【第180期】一氧化氮降低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和3期慢性肾脏病的发生
【第179期】快速推注局麻药物会延长外周神经阻滞的作用时间吗?
【第178期】NEJM重磅:肾上腺素用于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
【第177期】隐神经阻滞在踝关节大手术后镇痛中的重要性研究
【第176期】A&A杂志:围术期神经肌肉监测的共识声明
【第175期】 门诊肩关节镜手术:前路肩胛上、锁骨上和肌间沟神经阻较
【第174期】免疫检查点的前世今生
【第173期】门诊肩关节镜手术:前路肩胛上、锁骨上和肌间沟神经 阻滞的比较
【第172期】联合生物标志物可以预测疑似脓毒症患者急性死亡率
【第171期】胸段硬膜外镇痛中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对下尿路功能的 影响
【第170期】JAMA临床研究 | 急诊困难气道插管的选择:使用探条还是带管芯气管导管?
【第169期】Anesthesiology:非心脏手术术中及术后4天内低血压与心肌梗死和死亡复合结局的时间依赖相关性研究
【第168期】确认过眼神,遇上对的人:患者对医师着装偏好的一项横断面观察性研究
【第167期】全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状态与其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第166期】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期间目标血压的高低与脑损伤的关系
【第165期】乳酸对严重闭合性损伤患者早期出现的高糖血症与多器官功能衰竭之间关联的影响
【第164期】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麻醉科医师协会联盟发布《安全实施麻醉的国际标准》
【第163期】【麻海新知】单纯呼气末正压在非腹部手术中可减少肺不张的形成:还需要肺复张手法吗?
【第162期】全麻期间呼吸参数设置和氧气管理:来自日本的一项多中心调查
【第161期】CT检查中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引起的全身低血压:碘普罗胺与碘克沙醇的差异
【第160期】全球影响因子最高的医学期刊CA重磅综述:优化癌症患者的疼痛管理
【第159期】全关节置换术中的局麻药中毒反应:1998-2013年全美住院患者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第158期】院前应用氨甲环酸对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第157期】CCM:针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晶体溶液治疗反应性的回顾性研究
【第156期】非体外循环下经心尖部植入人工腱索治疗二尖瓣反流的手术麻醉管理
【第155期】术中血液回收用于产科出血的效价分析
【第154期】NEJM重磅:腹部大手术:限制还是宽松液体治疗?
【第153期】A & A: 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在预防胸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后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第152期】The Lancet重磅研究:宽松与限制氧疗对成人急症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第151期】The BMJ:术前物理治疗在上腹部手术后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中的预防价值
【第150期】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原则:来自国际脆性骨折网络的Delphi共识声明
【第149期】The NEJM: 阿司匹林或利伐沙班在预防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 静脉血栓栓塞中的价值
【第148期】接受无创氧疗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气管插管预测因素
【第147期】The NEJM: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糖皮质激素辅助疗法
【第146期】患者术后吸空气或吸氧时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的变化特征
【第145期】THE LANCET:蛛网膜下腔穿刺—无创性穿刺针较传统穿刺针具有优势
【第144期】术前戒烟时间长短与患者术后结局的关系
【第143期】心搏骤停后的目标体温管理:系统性回顾和meta分析
【第142期】椎管内麻醉与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结局:一项基于医院层面的人群队列研究
【第141期】局部麻醉药全身毒性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第140期】利用闭环液体管理系统指导腹部大手术的胶体液输注
【第139期】低呼气末二氧化碳是麻醉期间急性过敏反应严重程度的实时观察指标
【第138期】术前血液检查时间与术后30天内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系
【第137期】JAMA临床指南:成人ARDS的管理
【第136期】6%羟乙基淀粉和5%白蛋白用于膀胱切除术患者容量替代治疗对肾功能影响无差异
【第135期】TOF比值自主恢复到0.9至1.0后给予新斯的明:神经肌肉的临床恢复情况如何?
【第134期】婴儿期接受手术和麻醉是否与儿童期脑白质完整性和体积下降有关?
【第133期】JAMA Surgery:成人高危血管手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
【第132期】qSOFA和SIRS对脓毒症诊断标准和死亡风险预测的比较: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
【第131期】术前对高龄患者实施简易智力状态评估有临床意义吗?
【第130期】JAMA重磅:大手术中的麻醉交接与患者术后不良预后相关
【第129期】三种虚弱指数预测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比较
【第128期】BMJ研究:术前呼吸理疗培训可预防上腹部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
【第127期】JAMA: 成人髋关节骨折手术时机对术后30天死亡率有影响吗?
【第126期】肥胖患者全身麻醉期间的个体化呼气末正压:一项采用电阻抗断层成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第125期】JAMA Surgery:紧急手术与择期和急诊手术相比(手术紧急程度)并发症和死亡率的相关风险
【第124期】术中少尿预测腹部大手术术后急性肾损伤
【第123期】危重患者的谵妄和紧张性精神分裂症
【第122期】幕上脑肿瘤切除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时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第121期】Circulation:肥胖和低体重对儿童、青少年及青年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预后的影响
【第120期】JAMA Surgery:改良虚弱指数与术后30日再入院之间的关联
【第119期】术后早期活动方案可改善腹腔肿瘤大手术后的运动能力
【第118期】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低血压是否是老年人心脏功能受损的标志?
【第117期】术中使用纳洛酮可降低瑞芬太尼术后痛觉过敏但不引起术后疼痛
【第116期】肩部手术肩胛上神经阻滞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
【第115期】Surgery综述:结直肠手术围术期疼痛管理
【第114期】JAMA重磅临床指南:成人高血压的预防、检测、评估及治疗
【第113期】BJA综述:我们距离理想的液体治疗究竟还有多远?
【第112期】Anesthesiology封面文章:硬膜外分娩镇痛时芬太尼剂量会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率吗?
【第111期】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不能改善脓毒症休克的死亡率
【第110期】心脏手术后谵妄发生与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性
【第109期】术后脑电图与谵妄
【第108期】BJA重磅综述:麻醉对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
【第107期】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单次注射复合持续输注并不优于单次推注
【第106期】去甲肾上腺素和去氧肾上腺素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剖宫产手术期间治疗低血压的剂量-效应研究
【第105期】脓毒性休克24 h内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对评估存在/不存在心脏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价值
【第104期】新型插管型喉罩盲探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一种自加压、一次性声门上气道装置
【第103期】递增PEEP肺复张法与低PEEP通气对ARDS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第102期】血糖仪检测手术室内全麻患者毛细血管和动脉全血血糖的结果准确吗?
【第101期】婴幼儿动脉置管:桡动脉穿刺失败后应首选什么部位的血管?
【第100期】醋酸钠林格液围术期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第99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单次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问题
【第98期】Critical Care:亚综合征谵妄对ICU患者预后的影响
【第97期】ANESTHESIOLOGY杂志9月封面论著:围手术期应用加巴喷丁不能降低高龄患者非心脏手术的术后谵妄
【第96期】Allen试验,那些你可能不了解的事
【第95期】心脏手术后ICU中患者谵妄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
【第94期】TOF四个刺激恢复时低剂量舒更葡糖对维库溴铵神经肌肉阻滞的拮抗作用
【第93期】3岁前接受全身麻醉是否会对婴幼儿学习和行为能力产生影响?
【第92期】心脏手术中同时长时间低血压和低BIS值(“双低”)与术后死亡、严重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延长的相关性
【第91期】瞳孔测量指导给药法与常规给药法对术中瑞芬太尼用量的影响
【第90期】全身麻醉与清醒镇静下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差异:AnStroke 试验
【第89期】BJA谵妄专题讨论:老年患者术后谵妄与继发性认知功能损害相关
【第88篇】麻醉领域重磅长文:近一年国内外麻醉学领域研究进展
【第87篇】Anesthesiology:全麻下监测疼痛水平的指标,哪些更适合?
【第86期】胸科手术后右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第85期】地塞米松的镇痛效果:外周神经阻滞后外周神经周围与全身给药----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第84期】术中吸入高浓度氧气与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风险
【第83期】颠覆传统观念: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剖宫产术,还需要使产妇左倾吗?
【第82期】全身麻醉诱导后与术中早期低血压危险因素的研究
【第81期】JAMA Surgery重磅: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不能预防术后谵妄
【第80期】脑卒中病史患者行非心脏和神经外科的急诊手术 - 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死亡风险
【第79期】腹横肌平面阻滞和腹直肌鞘阻滞:局麻药中毒的风险
【第78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降低择期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吗?
【第77期】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血压与术后死亡率有何关系?
【第76期】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脉压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有关系吗?
【第75期】Anesthesiology大咖综述:肩部手术的区域神经阻滞与膈神经麻痹
【第74期】口服抗凝药患者严重出血的管理
【第73期】《The Lancet重磅:氯胺酮不能预防老年患者大手术后的谵妄》补充述评
【第72期】邓小明教授专访:脓毒症相关研究进展
【第71期】右美托咪定对机械通气的脓毒症患者死亡率及脱离呼吸机天数的影响
【第70期】心脏手术大量输血时成分输血比例对脏器功能障碍和死亡率的影响
【第69期】腰麻后不评估运动功能即转出PACU的安全性研究
【第68期】围手术期严重过敏反应:来自英国麻醉医师的观点和经验
【第67期】Anesthesiology封面论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方案
【第66期】《柳叶刀》评论:美国FDA有关小儿麻醉的警告——警示、不确定性与临床实践
【第65期】远端缺血预处理对高危心脏手术患者肾功能的长期影响
【第64期】初始血乳酸值和碱剩余,如何用于创伤患者预后的预测?
【第63期】ASA评分预测髋部骨折修复术后死亡率
【第62期】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液体管理:EGDT还可信吗?
【第61期】心脏手术患者肱动脉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是高还是低?
【第60期】糖皮质激素的围手术期管理:当前的最新临床证据
【第59期】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状态与术后心肌损伤的关系
【第58期】血制品储存时间对肝胰肠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结局的影响
【第57期】The Lancet 重磅:氯胺酮不能预防老年患者大手术后的谵妄
【第56期】接受腹部大手术的患者,术中尿量维持多少才满意?
【第55期】择期非心脏手术的衰弱患者收治数量,体现医院的真正水平
【第54期】椎旁神经阻滞在儿科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第53期】脑卒中患者接受急诊手术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到底有多大?
【第52期】JAMA重磅:高敏肌钙蛋白T升高与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30天死亡率密切相关
【第51期】剖宫产术后镇痛:腹横肌平面阻滞还是切口局部浸润?
【第50期】胸腔镜手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更低吗?
【第49期】两种窒息氧合新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第48期】院内心搏骤停成年患者气管插管与生存率的关系
【第47期】病态肥胖患者饮用口服补液后胃内液体容积的变化
【第46期】雾化吸入氯胺酮,效果怎么样?
【第45期】使用Sellick手法压迫环状软骨,男女大不同
【第44期】JAMA重磅:肺保护性通气复合强化或中度肺泡复张策略对心脏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第43期】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筛查与围术期管理
【第42期】应用超声技术确定深静脉导管尖端位置并排除气胸
【第41期】儿童气管插管套囊,注入什么更好:空气、盐水或碱化利多卡因?
【第40期】邓小明:加强普及现代技术,快速提高我国麻醉安全与质量
【第39期】附加示例的ASA体格状态分级,可提高患者评估的准确率
【第38期】围手术期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风险因素和临床结局
【第37期】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技术:“三叉戟”和“三叶草”,孰优孰劣
【第36期】麻醉前胃部超声可鉴别外科饱胃患者
【第35期】以智能手机为基础的行为干预可以减少麻醉诱导期儿童患者的焦虑
【第34期】围手术期质量改进项目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
【第33期】奇特的苏醒:异氟烷麻醉期间给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会诱发大鼠的爆发抑制但加速苏醒恢复
【第32期】氨甲环酸能减少脊柱大手术的出血量
【第31期】局部使用右美托咪定可增强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来自循证医学的证据
【第30期】脊髓神经技术相关感染并发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实践建议:美国ASA2017最新指南解读
【第29期】术后谵妄防治的证据指南和共识指南:欧洲麻醉学会最新指南解读
【第28期】贫血与铁缺乏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国际共识(2017)
【第27期】患者围手术期吸烟管理:法国、日本最新指南解读
【第26期】预防手术部位感染,麻醉医师可以做什么
【第25期】β受体阻滞剂对血管及腔内血管手术围术期结局的影响
【第24期】择期非心脏手术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来自循证医学的证据
【第23期】甲强龙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和谵妄的影响
【第22期】外周神经阻滞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第21期】地塞米松会增加患者术后感染风险并改变预后吗?
【第20期】氨磺必利:一种极具前景的术后恶心呕吐预防用药
【第19期】心脏术后血管麻痹性休克,怎么选择血管收缩药?
【第18期】深度肌松,能改善肥胖患者腹腔镜下的手术条件吗?
【第17期】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会降低女性生育能力
【第16期】美国FDA最新发布有关小儿麻醉的警告
【第15期】《柳叶刀》重磅研究 | 一岁以下婴儿全身麻醉,放喉罩安全吗?
【第14期】脑损伤患者,为什么会气管拔管失败?
【第13期】欧洲麻醉学委员会:安全用药指南(2017 更新版)
【第12期】妇科开腹术后镇痛:连续双侧肋缘下TAP阻滞
【第11期】AAGBI 2017版《麻醉知情同意指南》:如何进行麻醉风险告知?
【第10期】术中低血压与术后肾损伤、心肌损伤:到底是个啥关系?
【第9期】重磅 | 2016版最新国际脓毒性休克指南,这些精华你要知道
【第8期】外周神经阻滞后神经损伤,都与哪些因素相关?
【第7期】咀嚼口香糖治疗术后恶心呕吐?你真的没看错!
【第6期】低血压+低BIS电子报警,能改善患者麻醉管理和预后吗?
【第5期】大量输血方案:麻醉科医师应该怎么做?
【第4期】你还坚持术前8小时禁食?赶紧学习2017ASA指南吧!
【第3期】麻醉方式真的影响手术患者预后吗?
【第2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如何影响面罩通气效果?
【第1期】高血压患者术前需要停用ACEI/ARB药物?
FIND ME:古麻今醉致力于传播最前沿、最专业、最具影响力的围术期医学知识。与国内多家知名医院强强联合,紧跟围术期医学最新领域,云集国内外知名专家,及时将围术期医学的新动向、新知识、新技术进行传播。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围术期医学专业信息科技平台。
招商 | 您的精彩由我们展示
古麻今醉主要开设了【麻海新知】、【论肿道麻】、【头头是道】、【神麻人智】、【醉仁心胸】、【醉翁之艺】、【骨麻征途】、【爱儿小醉】、【产麻新谭】、【麻醉与复苏】等栏目。我们面向医院、医药企业、各学会在合法、合规、内容可靠的前提下提供广告合作、视频直播、专栏冠名等多种形式的推广及市场传播服务,如果您有需要,欢迎联系我们!
城市合伙人 | 火热召集中
联系电话:
021-60390780
潘老师:18621990382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VUMwPOcRxIIES7iaQOOVWtnylUweExTaN9KJ9hDiblnTrVjJfV4Y5JPBp6ibN3uxpibPyQvEBzPxLRbicp41fEzuxnA/640?wx_fmt=png)
点一点,长头发